建文帝朱允炆的爹,也就是洪武年間的太子朱標死的早,他的哥哥死的也早,他理所應當的成爲了朱元璋的嫡長孫。太子朱標葬禮上,朱元璋剩余的二十五個兒子躍躍欲試,他們關心的誰是下一個太子。朱元璋一生共封了二十四個人兒子和一個孫子爲藩王,這些藩王被分封到各地,有自己的軍隊。老朱認爲,自家人最可靠,老朱家世世代代的子孫守護著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萬裏江山。
建文帝朱允炆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建文帝的父親朱標病逝,年僅十五歲的他被祖父朱元璋立爲皇太孫,六年後,也就是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放下了這個一手創立並經營半生的大明帝國,駕鶴西去。二十一歲的朱允炆繼位,成爲了建文帝。朱元璋的的確確是一個好祖父,他爲建文帝掃除了南京城內一切對朱家統治的障礙,將開國功臣殺戮殆盡,淮西集團有能力的戰將全部凋零。他希望自己的子孫團結一致,按照他設定的地方藩王保護皇權,共同輔佐他選定的繼承人建文帝。
然而,兒孫們都有自己的打算,他們關心的只有一個,誰坐在那把龍椅上。太子朱標在時,衆兄弟大都安分守己,可是大哥朱標死後,特別是建文帝登基後,各地藩王都心裏不太平衡了,我們是先帝的兒子,爲國家做了不少貢獻,皇位怎麽能輪到侄子朱允炆呢?各地藩王都有自己的軍隊,大多是五萬左右,當然也有例外的,北邊的衛戍藩王,他們有保家衛國的責任,兵力最強的就是燕王朱棣和晉王及甯王。
明成祖朱棣
建文帝登基後,對這些叔叔們肯定放心不下,就想辦法除掉這些叔叔的勢力,雖然這些叔叔們貴爲藩王,但是他們很難對抗中央,一個個被貶爲庶人。但是,這些叔叔們並不都是等閑之輩,有一個狠人—燕王朱棣,面對建文帝的來勢洶洶,他采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策略,表面上十分軟弱,裝瘋賣傻,暗地裏積極備戰,不久以“清君側”的名義,發動“靖難之役”。南京城的名將已被朱元璋屠戮殆盡,這時候後遺症就來了,帶兵者多爲無能之輩。朱棣身爲燕王,封地在北京,多次率兵對抗北元,其實他已經是當時的第一名將。這場博弈,建文帝敗了,一塌糊塗。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朱棣攻入南京城,建文的統治結束。但是,最大的謎團,也就是建文帝的去向,至今未解開。其實,京城破,建文帝無非有兩條路,或死或降,然而他選擇了第三條路—離開京城。城破之日,內城一片火海,建文帝無影無蹤。建文帝的生死,讓朱棣夜不能寐。有人說他去了海外仙島,有人說他去了名山大川當和尚。朱棣派了兩個人去尋找他,一個人叫鄭和,他去了西洋,一個叫胡濙,他走遍祖國的大江南北。十六年後,朱棣與胡濙徹夜長談,從那以後朱棣便釋然了。也許這場談話中,朱棣得知建文帝已死,這場靖難已經落下帷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