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不知道在看這篇文章的大家,都已經多少歲了呢?人活到不同年齡時,便會有新的感悟。最近,《新加坡眼》APP的網友“吳老頭”就和我們分享了他活到70歲的人生感悟。以下爲網友全文:
人活到70歲是一種什麽體驗?
我是1946年正月間出生的,感覺時間過得很快,一晃就70多年了。我在農村長大,只念過六年書,當過7年農民,小時候吃過很多苦,受過很多累。
我1968年參軍,1973年複員到北京工作。2007年退休時單位想聘我繼續幹,但我想自己61歲了,房子也買了,兒子也成家立業了,自己應該享享清福了,所以沒有發揮余熱。
退休以後,我主要是去旅遊、打乒乓球、回老家。這幾年,我遊遍了北京周邊的名勝古迹,去過海南、三亞、東南亞。2009年初,兒子在德國出差一年,他們公司給他在慕尼黑租了一套兩居室,爲我們歐洲之行創造了條件。7到8月間,我和老伴在那裏住了一個月,自己買菜做飯。
期間,我們遊覽了墨尼黑市區和天鵝湖、天鵝堡、海德堡、寶馬公司;參觀了法國巴黎聖母院、埃菲爾鐵塔、聖心教堂、凱旋門、協和廣場;奧地利的國王湖、加米市特騰興大峽谷等歐洲著名旅遊景點。
(示意圖,圖片來源:Pixabay)
湖南是我的老家。退休以後,每年清明節前,我都要回老家掃墓,然後在那裏住一段時間。天熱了以後,我再花700來塊人民幣,買兩張臥鋪票,睡一覺就回北京了。
我兒子在新加坡工作,所以我拿到了5年簽證。我的孫子2012年出生,孫女2015年出生。從那時起,我們夫婦倆與親家每年都要輪流到新加坡住半年,幫忙照顧小孩。
2019年7月,我來到新加坡。要回去時,由于肺炎疫情,沒有直飛北京的航班,于是我只能一等再等。不過我認爲一個人只要心態好,在哪裏都一樣。家裏請了菲傭,我老伴負責買菜和小孩的學習,而我負責每天到幼兒園接送孫女。節假日時,我喜歡到公園散步,每天步行7、8000步。平時,我也很注意合理飲食,適當運動。因爲保持著平常的心態,所以我身體狀況還算不錯,血脂、血糖、血壓都在正常範圍之內。
有人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接自己去。”2018年初,我突感心髒不適,兒子、老伴要陪我一塊回國。我說你們兩人往返機票那麽多錢,還不如我在老家請侄子照顧,所以我獨自一人直飛回北京檢查治療。由于一個人回京,旅途非常辛苦勞累。3月6號,我突感病情加重,趕緊吃了幾粒速效救心丸。淩晨3點,我建了一個只有4個人的朋友圈分組(有我兒子、樓下鄰居老李和北京的小舅子)。我告訴他們:我每天早、中、晚三次發信息通報我的情況,如果沒有我的消息,就趕緊上我家來看看,免得一個人死在家裏無人知曉。
2018年3月15日是我參軍離家50周年的日子,也是我陰曆的生日。在北京治療一星期後,我的病情有所好轉,就買了回老家的火車票,決定在3月15號那天以紀念參軍離家50周年的方式,請本隊的村民、同一鄉鎮的戰友和我的親戚朋友在鎮上飯館擺了8桌,以這種方式感恩曾經關心幫助過我的人。
席間,我向父老鄉親彙報了離家50年的風雨曆程,並宣布了兩件事:
1. 我在2013年9月1號立了一份《生前預囑》,如果我得了治不好的病,非死不可得的病,送到當地醫院治療就行了。不要轉院、不要呼吸機、不要開刀插管子,更不要去ICU。讓我有尊嚴地、無痛苦地、順其自然地離開這個世界。
2. 我決定在老家走完人生最後一程。喪事從簡,只要開個追悼會就可以了,不要請客送禮,也不要讓新加坡的兒孫回老家爲我燒香磕頭。因爲湖南老家的喪事經常大操大辦,有的要吃幾十桌、上百桌,我認爲是勞民傷財,沒有必要,所以我決定我的後事要按北京的方式辦理。
那次回老家,我只住了10天就趕回北京看病。
3月底,我在北京湖廣會館訂了一個包間,宴請了我們單位的領導、同事和朋友,拿出家中的茅台酒和澳洲的紅葡萄酒,用這種方式感恩曾經關心幫助過我的人。隨後我先後去安貞醫院、協和醫院和阜外醫院檢查治療,三家醫院都確診爲房顫。我吃了兩個月的藥,但效果並不明顯,房顫時好時壞。
2018年8月1號,我入住阜外醫院,進行射頻消融手術。手術非常成功,出院以後只吃了兩個多月的藥,心髒就恢複了正常。得病期間,我請來了老家的親侄子照顧,10月份我又獨自一人飛到新加坡。
我退休以後,用記流水賬的方式寫了一本16萬多字的《回憶錄》。在北京治病期間,我把它進行了詳細地修改,出國之前已經打印出來送給家裏親人,每家一本。
人到老年,我的體會是:
第一: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知足常樂很重要。如果心情好,看到的都是晴天,都是光明,都是正能量。
第二:要與人爲善,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我經常盡自己的能力去關心幫助他人,我不怕吃虧,我認爲吃虧是福,會得到福報,所以我在各地都有很多的好朋友。另外,我和老伴平時也勤儉節約。我們從來不買反季節的蔬菜水果,因爲這種在大棚裏生長的東西貴還不好吃。我們也不買應季衣服,春天買冬季的衣服、秋天買夏季的衣服,價錢要便宜很多。
第三:我很愛學習。上世紀60年代初,我初中只念了三個月就辍學了,在家裏當了7年農民。1985至1988年,我在北京廣播電視大學讀書,並用業余時間自學了20多門文科課程,每科的考試都一次通過。90年代末,我在河北、河南做工程的時候,公司當了5回被告。但我都沒請律師,獨自作爲公司法人參加當地法院訴訟。我在法庭上舌戰群儒,勝訴了四起,爲公司挽回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我活到,學到老,做到與時俱進。退休以後,我學會了用電腦炒股、手機微信、北鬥導航、滴滴打車、手機淘寶、手機銀行理財等等。疫情期間,我還在網上自學硬筆書法,教鄰居的小孩和自己的兩個孫子寫字,並取得了好的效果。
第四:我有正確的生死觀,能夠笑對死亡。今年5月11日,我早上起床時突然兩耳失聰,什麽都聽不見。想要去新加坡醫院看耳病,卻發現預約要一個月以後。但奇怪的是:我沒有看醫生,也沒有吃藥治療,第六天就自然地恢複了聽力。這次得耳病,讓我有兩個意外的收獲:
第一,我體會到了聾子在無聲世界中生活的滋味;
第二,只要心態好,老年人的身體也有自我恢複功能的能力。
年紀大了,疾病說來就來。新加坡什麽都好,就是看病難、看病貴。我對兒子說:“爲了不給你們添麻煩,我決定回國,現在全世界的疫情形勢極爲嚴峻,一旦封城想走都走不了。過幾年我就80歲了,再也不來新加坡啦!沒有直飛北京的航班也要回國養老。”我讓兒子給我們買了7月7號直飛天津的航班,在天津酒店隔離21天,才回到北京。
回北京以後,我利用在家隔離觀察期間,翻箱倒櫃,把家裏所有的櫃子、抽屜全部清理了一遍,把過期的食品、藥品、書刊、雜志、閑置的衣物、長期不用家具和日用品,進行了一次斷、舍、離。(把一些全新的物品送個鄰居、朋友或他人,做到物盡其用)我感覺到家中東西少了,房間也變大了,住著舒適多了。
解除隔離以後,我去三甲醫院進行了一次體檢,各項指標都比較正常,請中醫老專家號脈幫我調理一下,服了21副湯藥,感覺身體各方面有明顯的效果。
現在,我們老兩口在北京過得十分滋潤。老伴負責買菜做飯,我負責洗衣服、搞衛生。我每天早上6:30起床,自己做早餐。有雞蛋、牛奶加全麥片、涼拌菜、饅頭蘸蜂蜜。早飯後,我還會帶杯自己泡的綠茶步行2400多步,再去社區室外活動場打乒乓球約1小時,然後坐公交車回家吃點水果。
中午,一般一葷一素兩個菜,有米飯加白薯,有時也吃餃子或面條。午飯後,我習慣看看午間新聞,然後1到2點睡午覺。起床以後看看新聞,寫點小文章,投投稿,得到了很多的贊和評論。
下午4:00,我會吃點水果,然後步行去附近的公園散步,找朋友聊天。晚上6:30,我再回家吃晚飯。晚餐一般是小米麥片紅棗粥,再炒個素菜,一個涼拌。
我依據“早上吃飽、中午吃好、晚上吃少”的原則,營養均衡、控制體重。
我認爲自己做飯的好處是:
1. 幹淨衛生,少油少鹽,適合自己的胃口;
2. 經濟實惠,比在飯店吃或點外賣要便宜很多。而且我們做多少吃多少,不會造成浪費;
3. 買菜做飯也是運動,也是一種鍛煉的方法,能夠防止老年癡呆。超市就在家門口,各種蔬菜水果,應有盡有。我們當天購買當天吃,冰箱裏空空的,不存放什麽食物。
晚上,我喜歡看看電視劇,然後10:00上床睡覺。我一不養生,二不吃保健品,常年喝老家自己生産的有機綠茶。早上起床我會喝杯溫開水,吃點進口蜂蜜。我自認爲這兩樣東西能提高人的免疫力(沒有科學依據),因爲我幾年都沒有感冒發燒一次。
2021年9月10日于北京
(圖文來自新加坡眼APP網友吳老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