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師的鼓勵下,薛偉祥念中學時擔任學生理事,克服了容易怯場的問題,後來獲選擔任學生理事會會長。
當初若沒有老師的引導,他不會發掘自己的領導才能。如今,他也想以教師的身份,幫助青少年發揮潛能,把老師給予的正能量傳遞給下一代。
薛偉祥(23歲)是其中一名教育部教學獎得主,目前在新加坡國立大學主修數學,畢業後將到國立教育學院受訓,成爲中學數學和化學教師。
今年共有142人獲頒教育部教學獎和獎學金,線上頒獎儀式昨天舉行。
薛偉祥受訪時透露,就讀德明中學時是一名學生理事,但當他在周會上帶領全校念信約時就容易怯場,有時更緊張得說話結巴。老師發現後鼓勵他不要因此氣餒,讓他意識到這僅是一個學習過程。只要多嘗試並面對自己的恐懼,就可以克服心理障礙。
他說:“我從沒想過能當學生領袖,是老師給了我信心。現在的孩子吸收資訊的管道很多,除了傳授知識,我更想扮演引路人的角色,希望自己能像我的老師一樣,激勵學生發揮潛力,引導他們找尋自己的方向。”
爲了先累積一些經驗,薛偉祥前年參加爲期五周的教學實習計劃,被安排到一所中學。在兩名資深教師的指導下,他也有機會嘗試教學。當老師“跟班”的期間,他看到老師扮演的不同角色,不僅是教書,他們也如輔導員般關心學生的身心。他明白教師的工作量不小,卻也更想要從事這份有意義的工作。
在國立教育學院受訓成爲華文教師的教學獎得主王思遠(21歲),也感謝一路來老師的幫助。在城景小學上低年級時因個性安靜,沒什麽朋友,他一度不想上學,幸得老師的開導。
曾采訪學校訓導主任 獲頒最佳校園報道
就讀博文中學時,他當上民防學生團的學生領袖,也是名學生記者。他是在華文老師的推薦下,參加新加坡報業控股的聯合學生通訊員俱樂部,有機會寫校園報道。
盡管在中小學念高級華文,但他坦言當時覺得自己的華文“還可以”,感謝老師相信他有潛能,讓他有機會做出新嘗試。中二那年,他以學校訓導主任爲采訪對象的報道刊登在學生報《逗號》,還因此獲頒最佳校園報道。
從老師身上獲得的啓發也讓王思遠更確定要往教育事業發展,培養學生對母語學習的興趣。
他說:“我覺得華文不只是一個得學的科目,也是我們身份的一部分。我希望做到讓華文學習更生動,更有效地讓學生理解內容,改變一些學生覺得華文難學的觀念。”
教育部長陳振聲、總理公署部長兼教育部和外交部第二部長孟理齊博士昨天出席了頒獎禮。
陳振聲:教師須與時俱進
陳振聲致辭時說,順應環境的改變,教師須與時俱進,改進教學法與技能,借助科技爲學生設計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並提供更針對性的反饋。教師也得持續學習,以終身學習的精神當學生的榜樣。
他也強調,不論教育有何發展,教育工作以人爲本,重視價值觀的宗旨不變。教師以身教傳達價值觀,塑造年輕一代的品德,並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鼓勵他們發揮潛能。
去年獲頒教育部教學獎和獎學金的132名准教師,也出席這場頒獎儀式,去年的頒獎禮因冠病疫情停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