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濃密的黑發,高大的身材,陽光的笑容,他是新加坡JCS集團創始人及董事會主席姚福發、也是新加坡人民協會基層領袖主席、新加坡總理公署國家研究基金會顧問,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中文校友會會長。這五年裏,事業、社區和學習,幾乎是姚福發爲之忙碌的常態,給家庭的時間僅有10%。
每早八點,姚福發會先到新加坡北部的Woodland工業區巡視,那裏有他的幾家工廠,是航空發動機零部件和醫療健康設備及産品的生産基地。今天他例行去過Woodland之後,又趕往豐加北民衆聯絡所,這裏是他服務的基層組織,那邊有一些文件等待他簽署。下午2點,在時代財智的視頻采訪開始前,他已經神采奕奕地端坐在屏幕前。時間的分配和管理,對現年58歲的姚福發非常重要,這決定著接下來的進和退,以及在不求完美的心態中實現完美的人生目標。
——文:宋娓 攝影:蔡清福
校友簡介
Jason Yeo | 姚福發
新加坡JCS集團創始人及董事會主席
新加坡人民協會基層領袖主席
新加坡總理公署國家研究基金顧問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中文校友會會長
這是第二次對姚福發先生的采訪,是面對面訪談。地點在緯壹科技城附近的JCS Venture Lab,這裏主要配合新加坡企業發展局共同對在清潔科技、先進位造與工程領域的初創企業進行孵化、投資及服務。除了Woodland的工廠,他每周會抽出一天時間來這裏。
這裏的空氣和兀蘭工業區不同,靜谧專注中多了一分商業和資本的躁動。來來往往擦肩而過的,不是有科技專利的專家,身懷資本的投資人,就是滿懷理想的創業者。
不管在哪兒,姚福發一坐下,總能讓來者立馬發現他。英俊挺拔、臉上略帶疲倦,但卻散發出樂觀、自信、淡定和從容。從白手起家裝配機器,研發技術到帶領團隊運作資本,姚福發身上被標注了多個標簽,他是工程師、發明家、投資人、總裁等等,不過他最喜歡的頭銜是科技企業建築師Technology Enterprise Architect,用科技、創新、熱情和堅持,做出能給企業科技及人們生活帶來進步和改變的産品才是他認爲最有成就感的事。
有句話說,上等人,有本事沒脾氣。
在行業裏、在同學圈裏,姚福發的沒脾氣是有名的,他對人總是笑臉盈盈。JCS的總部設在新加坡,在美國、日本、中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公司或辦事處。身爲集團的靈魂人物,能泰然面對圈內圈外,分分合合,雲卷雲舒,通常都練就了力挽狂瀾的本事。姚福發的好脾氣,是有底氣的。
江湖不在,他的故事卻還在流傳。
上世紀90年代,硬盤制造業是新加坡支柱産業之一。如今,硬盤制造業已日落西山,但是JCS旗下的MCLEAN TECHNOLOGIES 已成爲科技清洗行業的領頭羊卻是不爭的事實。現在,他們仍然不斷創新,繼續夯實精密清洗行業的寶座。
MCLEAN TECHNOLOGIES于2010年3月在馬來西亞上市,面向全球提供專業的高精密設備、儀器和零部件的清潔服務和清潔技術配套方案。客戶包括全球硬盤主要部件的供應商和制造商,如Seagate、3M等,市場主要聚焦在新加坡、中國和東南亞市場。2013年,作爲上市公司董事會主席的姚福發引入“雲庫存”概念,以自主創新設計的“Blue Box”爲概念載體,通過倉儲管理系統和創新物流平台,幫助客戶實現節約成本,降低風險,提高人力使用效率,達到資金和資産的最大效用的目的。該創新概念不僅收錄在新加坡國立大學EMBA案例中,而且此管理系統已應用在國際、國內大型生産制造集團的供應鏈中。
這只是一個小小的案例。姚福發對市場非常敏銳且有超前意識,過去三十年JCS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歸功于他善于掌握新加坡經濟轉型和科技紅利帶來的機會,發現並創造市場的需求。三十而立,JCS的發展經曆了三個發展階段,也可以說是三次轉型。
階段
時間
轉型內容
一 1990年-2000年
以合同服務逐漸轉向代工生産
二 2000年-2010年
開始投入研發資源,從OEM爲主的模式邁進了産品創新和自有品牌打造的階段
三 2010年-至今
在進行企業內部自主開發的同時,嘗試與外部的技術合作
JCS的三次重大轉型期
前兩次轉型幾乎花了20年,這爲2010年的第三次轉型積累了豐富的原始技術、資本和資源。在完成品牌建設後,恰逢2010年MCLEAN TECHNOLOGIES的上市,姚福發被深刻觸動,領悟到科技産業由于投入資金大、投資期長,要想快速發展必須獲得資本市場的支持。同時,資本需要著陸在廣闊的技術平台上,福發決定在進行企業內部自主開發的同時,不斷嘗試與外部的技術合作。
機會總是留給有准備的人。這一次,JCS贏得了政府的青睐和肯定。
2016年5月,JCS Venture Lab正式獲得新加坡企業發展局(以前是新加坡政府標新局SPRING Singapore,現爲Enterprise Singapore,簡稱ESG)的委任,在清潔科技和先進位造與工程領域,協助政府共同對具有潛力的創新公司進行孵化和投資。同時,與新加坡科技局A*STAR建立了深度的合作夥伴關系,可與其共同投資或幫助高新技術實際成果轉化和産業化。
從此,姚福發帶領團隊正式走上了挖掘優質科技項目,孵化、投資、培育他們成長的道路上。現今,JCS集團已成長爲一家涉足多個行業領域的跨國集團公司,包括航空、大型機械設備制造、清潔設備的制造及服務、創新物流、醫療健康、農業科技、可再生清潔能源及科技風險投資基金等。
鑒于新加坡坐擁連接東西方市場的戰略門戶優勢,在擴展國際市場上發揮的連結作用。福發充分借助新加坡地理優勢,早在15年前,就把JCS的目標市場劃分爲兩塊:中國市場和國際市場。在中美科技競爭升級的情況下,福發的市場戰略是有眼光的,必須把業務分成兩個市場,才可能有機會生存下來。
對于海外的市場拓展,JCS不僅要考量市場的購買力、人口基數、還要考慮産品所屬的大衆市場或小衆市場,大衆産品或高端消費。除了産品之外,還包括設備設施等,都需要一一考慮。所以在這個過程中,JCS仍然需要不斷調整産業布局和結構,降低風險比例。
科技無國界,科技的目標是改變人類的生活和環境,讓地球更好。企業要保持領先,必須要有快的步伐和速度。姚福發認爲,時間點很重要。如果時間不到,先進技術還是可能被擱置,無法發揮價值。那些帶有私心或者太超前的科技發展,只會造成科技庫存,是資源的浪費。
1989年,姚福發畢業自新加坡義安理工學院自動化工程專業,第二年即1990年,他創辦了JCS Automation。沒有家族商業背景,也沒有打工的經驗,他自工作第一天起就在創業,就只想當老板。
和機械結緣,來自最初他對機械的興趣,因爲喜歡,不知不覺他就開始琢磨技術方面的問題。爲何偏要當老板?姚福發回憶到,其實那時他曾有過先找工作,三五年後再出來創業的念頭,但內心很掙紮,“我不想以後我當老板時,以前的老板說我抄襲他的技術!”就這樣,走出校門,踏上社會的第一天,姚福發就開始給自己打工。
于是,他成了自己的老板。當了不久,這個老板就有些後悔。爲了“自已要當老板”這句話,他整整累了七年,不過他有些不服氣,“我就不相信在機械設計的世界裏,我還搞不出一個東西!”因爲沒有在企業中學習過,也沒有專業指導,所有的事情都要靠自己摸索。那種在黑夜裏摸索看不到一絲光的過程,是漫長而痛苦的煎熬。
真正的勇者,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很快,他穩定了情緒並清楚地告訴自己:只能前進。
第一個七年什麽都沒做出來。
那七年裏,福發廢寢忘食一頭紮到機械研發中。那時,他就知道白天做機械,晚上研究機械,他滿腦子裏除了機械,還是機械。
姚福發對機械研究始終保持著熱情,2015-2016年,姚福發在研究室的工作照。
姚福發隱約中記得在2000那年,他共開發了81台機器設備,而且沒有一台機器型號是一樣的。這個驚人的數字,至今回想起來都令他難以置信。他說,即使今天給他100倍的價錢,他也不會幹的!言談之余,能看到滿滿的自豪洋溢在福發的臉上。誰沒有過青春和熱血,憑著對機械的熱愛,那一年他超越了自己,青春無悔!
在創業的前9年裏,姚福發還沒搞懂“賺錢”這件事,因爲缺乏對金錢的敏感度,他把自己搞得很辛苦。不過,他秉持自己的信條,“如果腦海裏成天想著錢,讓金錢占據了整個心智的話,除了把公司搞砸,也會把自己搞瘋!”
第一家創業公司,姚福發並沒有從中賺到第一桶金,那幾年幾乎是負數。“每當有一點錢,還不到半桶,就又倒回去了!”他苦笑著形容那時的窘境,這個過程很慢,可是他的生活卻保持螺旋式的上升。
人生說短不長,笑到最後才是王道。他把自己狠狠丟進環境裏,斷其後路,沉浸其中,傻傻地做,逼出了人生的原動力。有人說苦,他卻在臥薪中享受這個過程。每個人生,甜美是相同的,苦辣卻不盡一樣。其實,人生是在苦辣中前進的。
2016年,實施轉型後的JCS,由科技運營轉化爲科技投資爲主。在科技運營中積累了技術和資金後,JCS集團開始進入了量化式的發展階段,成爲新加坡較早進行商業科技運作的公司。經過兩年的跟蹤考察,截止2018年底,集團共投資了11間深科技(Deep Technology)項目公司。
姚福發透露,JCS專注在深科技方面的投資,做擅長的科技産品,而不熟的領域則參與較少。2016年的時候,政府不僅給予JCS兩年ESG的資金支持,還幫助公司物色科技領域的專業投資人才,加速了公司專業化進程。
在投資行業中,多數人僅看到閃閃發光的投資回報,又有多少人能看到背後真正的風險呢?投資的每個決定之下都有風險墊底,只是大小而已。
福發透露,他的11個項目裏,真正只有6個是有回報的,成功率保持在50%以上。在投資界和孵化器領域,這個數據是相對高的,因爲一般的孵化成功率只有10%左右。
他解釋道,投資對風險的判斷需要經驗,而經驗又是主觀的。即使他個人對項目有70%的信心,假設經驗不足,那麽真正風險比想像中的要高很多;而且團隊的思維方式不同,若團隊缺乏共識,也會進一步提高風險;當然,公司本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也最終關系到風險的可控性。
市場經濟活動中,存在大量信息不對稱。對技術和市場的判斷,福發自信有70%的把握度;然而,對個人行爲的判斷就比較難,這可能會有20-30%的失誤,比如投資方或被孵化方所表述的與實際有較大差距的情況等等。
疫情之下,不少中小企業面臨挑戰,企業融資需求增加。著眼于大方向,姚福發分享了他們的考量點。投資人要看的是財務健康的企業,盈利點必須是從新元50萬到200萬。尤其是需要工廠、需要做開發産品的企業,它的年營收必須要有200萬,扣除市場開發費用,若有50萬的盈利,那會比較適宜。若僅參考盈利百分比,沒有什麽意義。因爲有些公司可以做到銷售量很大,可是盈利卻很低。
談到投資,姚福發非常樂于分享。他的工作經常與人打交道,就像佩戴的那副細框透明眼鏡,能讓對方清晰地看到自己,傳遞溝通的意願。在交流時,他通常善解人意,能夠解讀對方。他說,很多時候,都要去體會對方沒有說出的話,沒有提供的信息。保守地把關,使他們的項目的成功率提高至一半。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這正是福發每天必做的功課。作爲一個佛學愛好者,他經常反省自己,他認爲學佛主要是從中吸取教義的精華。然而學佛,卻不一定要成爲佛教徒。他笑著說,他不是聖人,反省過後仍然時有犯錯,但這並無妨。他認爲,最重要的是如何對待自己,以及內心必須保持一顆敬畏心。
在2005年的時候,福發發現自己出現了一個很大的問題,他形容那時他有些“狂妄”:老板當久了,感到凡事無所不能。這“無所不能”,看似老板的霸氣,但他能隱約感覺到,這是一個問題。
2010年到2017年,公司開始有一些資金,聘請的專業人才越來越多,而“狂妄”給他帶來的壓力也與日俱增。關于資本運作,他完全是一竅不通,以前沒思考過,更不知如何和合作方溝通談判。
“那段時間,我從來沒有學習過,所用的知識都是15年前的‘老本’!”
在一個晚上,福發突然意識到這一點,著實嚇了一跳。就是說,那15年完全沒有進步,或者沒意識到改變。“一個人讀書畢業後,不能認爲就不再需要讀書了,即使讀完了大學。工作和學習必須是相伴互補的,這個關系是終生的。”老板要學習傾聽,這是能力,也是素養。沉澱“狂妄”後的他,接下來10年都會保持“終身學習”的態度。
以給爲得。多年來,他一直實踐這句話,從中感受到以給爲得的真谛。知行合一,知道過後,就要行動。姚福發認爲在管理上這是很高的兩個境界。在時代財智采訪過的企業家中,有不少企業家身上都有“以給爲得”的成功共性。
現在,福發在朝75歲的人生目標行進的路上。“年齡只是一個數字,我希望能爲社會多做一些!” 他爲50歲之後的生活做了時間分配,工作占80%的話,5-10%的時間給社團。
他爲機械生,爲工作狂,即使退休了,興趣還是在工作上。這個男人言語不多,心態很簡單:勤奮是必須的,但得帶點佛系;推動工作是必須的,但勿過于執著。
對于50歲以後的目標,福發希望做好自我管理,而不是掌控他人。他認爲沒有理由要求別人不犯錯,但只要掌握好大方向,其他細節可以通過自我完善實現。世上沒有一件事情是完美的、永恒的、一成不變的,只有在變化中學習、提升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修行。見異思遷,拔苗助長,心不安定下來,人生就會陷入自己設下的焦慮與困惑中。
2013年,姚福發完成新加坡國大EMBA的學業,2020年又完成清華大學EMBA的學習,現在他又將繼續深造攻讀DBA的課程。追求終身學習的他,特別喜歡從中華傳統文化,釋迦牟尼兩三千年前的教義中吸取精華。
學佛,是認清自己。人們總是善于發現別人的問題,而無視自己的毛病,只有真正洞察自己,才能領悟智慧,胸懷大局。從佛學中他悟到,要把佛的智慧深入內心,去改變自己的人格、改變內心與世界的關系,才能讓自己擁有一種定力與沉穩的心性。每天觀照自己的生活,觀照自己奉獻給社會的光芒和力量,這樣的存在才是有意義的。
JCS 旗下有八家公司,福發並不像人們腦海裏,每天都有很多應酬的老板。相反,他是一個內心嚴謹細致,對自己高標准嚴要求的人。當他決定做一件事情,就會投入全部精力把這件事情做好。
目前,福發把工作重點放在建立體系和模式上,以從宏觀和戰略上提升團隊的專業運營能力。他不斷調整,吸收不同專業體系的技能,提升對未來人才的培養,培育更多的新人。
JCS的公司文化提倡自我管理,這個由下而上的佛系管理方式,強調的是自我約束。姚福發說,員工的工作職位和責任確定好,其余可給予自由發展空間。公司的團隊年輕有活力,不喜歡受約束,福發認爲不能用自己喜好來要求其他人,他也不打算以自己的管理經驗來束縛和管理團隊。
如他所說,只要平台建好,制度完善,就算有20-30%的人員流動離開,也不會對平台造成影響,因爲體系已經開始工作了。比如員工的激勵制度,他期望把薪水和花紅方案做足,讓團隊有機會享受公司的利益,以及成長的碩果。
在采訪中了解到,姚福發公司的個別高管離開後,創立了自己的公司,他們都曾是姚福發手下的精兵強將。能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是德行,福發對此都能釋懷。他說,如果有人想自己出來創業,他不會阻擋,他會用自己的經驗幫助更多想成爲企業家的人。
JCS 集團的下屬各個公司的人事財務部是獨立的,多年來,每個公司的老大在一起做事情,形成了集團的核心層。對于公司的人事,福發盡量保持不做太大的調整。他表示,他盡量不參與現在進行的項目,他的任務是物色尋找能夠創造新業績的機會。
“要把JCS建成大企業機構,我自認爲沒那個本事。我把體系建好,希望公司的人才有一天能把JCS做成一個國際企業。”福發坦言,JCS集團現在還是中小企業SME的體制,在公司治理方面的改革還做得不夠。他甚至調侃,有他在,JCS就成不了大企業。
由此可見,不是福發不能接受改革帶來的陣痛,而是他本身不認同JCS采用大企業的管理方式。作爲JCS的創辦者,白手起家,親力親爲,有些人認爲這是辛苦的事情,可是他更享受在鞭長可及的管理中,和客戶的互動,和員工在工作中建立的信任和親情,這是中小企業獨具的魅力所在。
想到一個寓言故事。一個富商在海邊散步,見到一個漁夫躺在沙灘上曬太陽,旁邊放著他的漁網。富商問他爲什麽不去打魚,他說我爲什麽要打魚?富商說這樣你就可以賺錢了,漁夫說我爲什麽要賺多點錢?富商說那樣你就可以買艘漁船了,漁夫又問我爲什麽要買漁船?富商說那你就可以賺大錢了,漁夫說爲什麽我要賺大錢?富商說那樣你就可以和我一樣在海邊散步曬太陽了。漁夫說,可是我現在就可以這樣了啊!
離開JCS的時候,已接近黃昏時分。斜陽灑在JCS的前門,正如那一道道的橙色門欄。福發說,這面幕牆裝飾是他的設計。他喜歡工業設計,從設計中得到快樂,但他不追求滿分。他給自己打出80分,若問那20分差在哪裏?他說,人生沒有完美,總有不盡人意之處。如果要得到那20分,不僅會給自己,也會給別人可能會帶來更多的痛苦和壓力,不如隨遇而安,順勢而爲。
80分就能得到100分同樣的感受。在不完美中,他獲得了最佳平衡和前進的動力。
姚福發(Jason Yeo),1963年生于新加坡,JCS集團創辦人及主席。福發的父母爲務農人士,在上世紀40年代從福建安溪移民新加坡,育有5男5女,福發排行第八。
姚福發白手起家創辦JCS。1989年,福發畢業于新加坡義安理工學院(Ngee Ann Polytechnic)自動化工程專業。1990年,他懷著一個當老板的夢想創辦JCS Automation Pte Ltd。最初的11年創業非常艱辛,公司盈利幾乎長期負數,但是他對機械裝備和研發到了廢寢忘食的境地。在2000年,他創下了一年裝配81台不同型號機器的記錄。經過30年的發展,JCS從起初的機械自動化裝配業務,逐漸發展到科技研發,運營管理並建立資本運作平台,實現了科技和資本的有效嫁接和互相協同。
目前,JCS公司已發展成擁有八家公司的JCS集團,集團總部位于新加坡,在美國、日本、上海、深圳、重慶、無錫等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公司或辦事處。JCS集團是新加坡科技創新的領軍企業,長期與新加坡政府,科研單位,科技企業深度合作發展,業務涉足多個行業領域,包括航空、大型機械設備制造、清潔設備的制造及服務、創新物流、醫療健康、農業科技、可再生清潔能源及科技風險投資基金等。
在2012年和2017年,JCS分別榮獲“新電信創新獎”(SingTel Innovation Award),入選新加坡中小企業快速成長公司100強(SME100 Award for Fast Moving Companies)。在攀登進取事業高峰的同時,福發時常提醒自己勿忘學習,保持知識更新。2013年,他獲得新加坡國大EMBA學位;2020年,他又獲得清華大學EMBA學曆。在2020年,他高票當選新加坡國大商學院中文校友會會長。
福發不僅對機械設計始終保持熱忱,而且對自己25歲、50歲和75歲的人生目標都進行了設計。25歲做老板的夢想,50歲拿到大學學曆的目標都已完美實現,他正在朝向75歲的目標邁進,希望有更多的時間貢獻社會。
他已開始投入對社區和機構的奉獻。自2015年,他擔任了新加坡國立大學企業機構創業顧問;自2017年,他受任爲新加坡貿工部先進生産和工程顧問委員會委員;自2018年,他擔任新加坡總理公署國家研究基金會顧問;同年,他被推舉爲豐加北民衆聯絡所(Hong Kah North Constituency Community Committee)主席。這些盡管是無薪工作,姚福發卻享受通過對社會的奉獻,實現人生自己的價值。(更新于2021年9月)
文章經《時代財智》授權轉載
文:宋娓 攝影:蔡清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