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大榮譽教授周永祥博士指出,雖然用戶手冊使用說明不明確,但是他認爲一般人不會把通風口堵上,除非使用者太過愚蠢,或者根本不了解如何操作機器。
爲大士粉塵爆事故供證的國大榮譽教授認爲,雖然廠商提供的使用說明不明確,但事故中發生爆炸的攪拌機的設計並沒有太大問題,無論如何都不該將加熱油箱的通風口堵上。
該事故的公開聽證會昨天進入第14天,早上由專家證人新加坡國立大學機械工程系榮譽教授周永祥博士上庭供證,談論在事故中爆炸的機器的設計。
周永祥在庭上指出,事故中爆炸的機器是台西格瑪攪拌機(sigma mixer machine),在1940年由一名德國工程師發明,其設計多年來被普遍使用,多數用于食物及化學加工等領域。
他檢討了攪拌機的設計後,認爲並沒有太大的問題,除了用來插入溫度計的孔洞設在不是最佳的地方以外,就是用戶手冊並沒有清楚說明該如何操作機器。例如,沒有教使用者如何安裝溫度計、交代溫度計的操作原理,以及沒說清楚要加多少導熱油等等。但是,他認爲,只要有一定常識的人,就會把導熱油添加到至少可以蓋過加熱器的程度,這樣油才有辦法正常加熱。而且,雖然用戶手冊同樣沒說明,但是他認爲一般人不會把通風口堵上,除非使用者太過愚蠢,或者根本不了解如何操作機器。
“這不是在用高壓鍋煮飯,想通過把高壓施加在材料上讓它更快煮熟。現在他們把油箱的通風口堵上,只是造成油箱承受高壓,根本就和攪拌箱裏的材料沒關系,不會讓攪拌箱的溫度升更快。”
聽證會下午傳召了民防部隊以及人力部領導各別調查團隊的調查官上庭供證,分享他們的搜證過程以及調查結果。
Stars工程公司所聘請的專家證人羅斯博士日前在庭上質疑人力部收集粉塵樣本的方式,例如采取樣本的地點曾被民防部隊人員踩踏等,因此認爲廠房內事前並沒有粉塵堆積。
人力部的調查團隊是由人力部高風險設施管理部門副主管林盈吟帶領,她昨午上庭供證時澄清,調查團隊爲了確保搜證的准確性,特地在廠房各個角落采取樣本,包括不會被人爲攪動或受到爆炸影響的地點,例如貨物托盤的下方。
在人力部從至少九個位置抽取的樣本之中,有至少八個樣本能找到微量或數量不少的馬鈴薯澱粉,只有一處完全沒有。
隔壁廠房三次火光是否爲粉塵爆再引熱議
隔壁廠房的閉路電視所拍下的三次火光到底是不是粉塵爆再次引起討論。民防部隊調查官表示,他雖然認爲三次的火光是在隔壁廠房內發生,但並不是像羅斯博士之前所說,是因爲煙羽自燃而引起。他覺得,應該是四散的馬鈴薯澱粉從事發廠房飄到隔壁廠房時發生粉塵爆,並強調憑他多年的救火經驗,從未見過煙羽升起遠離火勢後還會再次燃燒。
“我們搜查了現場就只找到馬鈴薯澱粉有可能被引燃,而且粉塵爆不一定會馬上發生,廠房內囤積的馬鈴薯澱粉被第一個爆炸激起飄散後,也必須有適當的氧氣比率才會引爆。”
政府律師問調查官事發廠房內是否也發生過粉塵爆,調查官說,雖然粉塵爆一般不會留下明顯的燒痕,但還是可以通過觀測現場的整體情況找到蛛絲馬迹。他指出,廠房內有多個分散的地點有貨物或者擺設被融化的迹象,而且並不是攪拌機爆炸的結果,因此可以相信是由爆炸後多個粉塵爆所造成。
大士粉塵爆事故的公開聽證會第一階段已經結束,11月15日將開始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的聽證會預計爲期一周,將探討如何避免類似事故再次發生的相關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