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新加坡實時疫情今日疫情快報截至今天(10月7日)中午12點新增3483起新冠病例累計病例數達到11萬6864起又多3例新冠死亡,累計136例
關于更多新加坡疫情詳情
戳下方小程序查看👇
從新加坡出現首起新冠病例開始算起,這場疫情已經過去了1年8個月又13天。
去年經曆的是原版新冠病毒,新加坡堅決抗疫清零,對病毒主動出擊。
今年流行的主要是德爾塔變異病毒。
新加坡改爲防守策略,增派人手、擴大醫院容量,日增3000+,硬著頭皮堅定共存。
來源:ITIJ
策略不一樣,形勢就不一樣。
但形勢是會變的,現在各方都在預測這一波德爾塔疫情已經接近到頂。全球的疫情形勢,也該整體回落了。
其中,自然包括新加坡。
咱們來看下具體的幾個說法。
病毒有“2個月神秘循環周期”
德爾塔會是最後一波大潮?
現在關于新冠很快就會結束的輿論越來越多,各種依據層出不窮。
比如:病毒有“2個月神秘循環周期”,先暴漲後回落各需2個月。
美國著名媒體《紐約時報》最新發現,自2019年末以後,新冠疫情有這樣一個規律:
地方疫情出現,頭兩個月病例會暴增,而後疫情平息,病例數下降,這個階段又需持續約2個月。
即病例從爆發到消停,模式是:2個月⬆️,2個月⤵️
循環往複,周而複始。
而且解釋起來也很玄乎。據報道是這麽說的:傳染性流行病科學家都難以解釋這種現象。
“2個月神秘循環周期”不受季節性影響,甚至在人類沒有嚴格遵守社交防疫措施的時候,也曾出現過。
那麽到底這個神秘的2個月周期,是不是認真的?
報道舉了全球疫情跟美國的例子:
① 全球疫情
根據全球疫情數據,椰子做了下圖,以下三個數字很關鍵:
7月21日,單日確診28萬1151例8月19日,單日確診74萬6715例
10月6日,單日確診45萬4944例
8月19日是全球新增確診的峰值,當天確診74萬+。從19日開始,病例新增總數一直在降。
一直到昨天(10月6日),單日確診45萬+,降幅約40%。光看這一點,確診病例的下降趨勢確實符合“2個月神秘周期”論。
但病例激增所需時間卻很短,從近期這一波來看,約1個月就到峰值,之後病例才回落。
相當于1個月病例暴漲,2個月持續回落。
再來看看美國。
② 美國疫情
過去一個月內,美國單日新增確診人數下降60%。不僅是單日新增確診數字,美國的死亡、重症、住院人數也在降。
但跟全球疫情情況相反的是,這次美國先經曆了2個月的病例暴漲。
7月1日開始激增,6萬4959例
9月13日達到峰值,28萬5058例
9月13日以後,單日新增確診人數就呈下降趨勢,截止到昨天6日,新增10萬7987人。
如果從美國去年下半年的情況來看,他們的病例大起大落趨勢是這樣:
6月16日開始激增,2萬4885例
7月24日達到第一波峰值,7萬3525例;
9月7日開始第二波激增,2萬5166例
11月25日達到第二波峰值,18萬0590例
12月有小回落到約15萬,月底迎來第三波暴漲2021年1月8日達到第三波峰值,30萬0777例之後病例持續下降,到2月21日,當天新增5萬+例
即上述第一波疫情,花了1個月暴漲,2個月回落。
第二波花了2個月暴漲,有小回落,但疫情反複,迎來第三波疫情。
第三波疫情花了不到1個月時間病例暴漲,回落差不多用了2個月。
除了病例爆發到峰值時間跟“2個月周期”略有出入,其他整體符合:
“每日新增確診人數激增的狀況通常會維持約兩個月,之後伴隨兩個月的衰退期。”
對于這種現象,據報道目前最合理的解釋有2種:
👉 不同的病毒變異毒株容易感染特定群體,當脆弱族群都感染了,病毒自然就消退。
👉 每一種變異毒株需要2個月的時間在社區中傳播。
這樣疫情一波接一波以後,自然就有了群體免疫,沒什麽好感染的,新冠也差不多走到頭了。
先不說這“2個月神秘循環周期”到底靠不靠譜。
從全球及美國的情況來看,姑且能確定:每一波疫情重新反彈,從爆發到回緩平息需要經曆至少3個月。且是爆發快,平息慢。
另外,除了神秘的循環周期論,現在也有專家認爲:
德爾塔可能會是新冠病毒的最後一波大浪潮。以歐洲爲例,他們的德爾塔疫情意思已經見頂,所以現在才能基本放寬限制。
而美國,也能成爲新冠明年結束的一個見證。
有媒體做出病例增長走勢分析模型,預計美國到明年3月時,單日新增病例約9055例,浮動區域爲日增5萬例以下。↓
相當于疫情局勢轉好。
如果美國疫情都轉好了,那麽世界疫情結束預計也不會太遠?
以上基本就是關于新冠疫情的最新說法,總結起來就是這三點:
1)新冠明年會結束2)德爾塔可能是最後一波大浪3)每一波疫情從反撲到暫時平息,一般需要耗時4個月
結合上述的話,咱們來看看,新加坡這一波疫情又會在何時轉折?
新加坡這一波疫情何時轉折?
網友擔心長期後遺症
先來回顧下新加坡從去年到今年的整體疫情走勢。
去年的第一波疫情峰值,是客工宿舍大爆發之時,4月20日當天確診1426例。
之後病例雖然有小幅回彈,但整體呈下降趨勢。
到了7月9日,當天確診125例。
但是在9日以後,新加坡又迎來了第二次疫情大反撲。
8月5日達到第二波疫情峰值,908例。
此後長達一年時間,新加坡的疫情趨穩,基本日增50例以下,有一段時間甚至清零。
到2021年7月20日,才迎來第三次病例暴漲,當天新增195例。
之後病例回落,8月22日當天新增35例,是第三波疫情中病例人數最低的一天。
到了8月23日,病例又開始暴增,當天確診98例,第四波疫情來了。
一直到昨天10月6日,單日確診3577例,峰值未知。
到這裏大家也能看出,8月23日以前,新加坡的疫情反複、平息情況並不太符合所謂的“2個月神秘循環周期論”。
事實上,中國也不符合,或者說選擇清零的地方都不是很符合。
嚴格的封鎖措施足以斬斷病毒傳播鏈。
來源:海峽時報
新加坡去年主要還是走的清零路線,幾次收緊及時刹車控制病毒擴散。當時大家的生活除了不能出國遊,其他都不太有影響。
但現在的共存,策略借鑒的是歐美路子。
8月23日起的疫情,稱得上是共存以後的第一波。
如果參考神秘循環周期,一波疫情回落至少要2個月。以此推測,新加坡這波疫情最快10月底能趨穩。
這也意味著,最快在這一周,或下一周,應該就會達到峰值。峰值會是多少,早前部長預計是5000例,專家預計是1萬例。
來源:CNBC
但凡事無絕對。
衛生部長王乙康表示過:
新加坡現在的病例暴增是必經之路,不止是現在這一波,接下來可能還會有好幾波疫情,要做好准備。
同時抗疫小組也強調了,對于此刻的新加坡,病例數字不是關鍵,而是醫療系統容量。
如果德爾塔是新冠疫情的最後一個大浪,可能挺過這幾次也就夠了。
但讓人擔心的地方就在于病毒難以預料,誰能在此刻神算德爾塔就是新冠的最後一個變異體?
新加坡病例走勢跟幾個關鍵措施節點
再者,也有人爲長期後遺症焦慮。
感染新冠以後痊愈的人,病好了那會是沒啥感覺的。
但是病好以後一段時間。有的人開始出現疲勞、頭痛、記憶力衰退、呼吸急促等症狀。
有的則是腹瀉、皮疹,或者女孩子的月經周期都被改變。
這種情況可以在病患痊愈以後,持續長達數個月。
尤其是對于孩子,英國數據顯示,有7.4%的2到11歲兒童、8.2%的12到16歲兒童在感染新冠以後都有長期後遺症。。。
所以,對于當前新加坡日增3000例的局面,還是有網友希望能點什麽挽救這個情況:
“跟病毒共存,會有誰不擔心呢?確診病例不是僅僅是數字,而是其他人的家人。就算我們履行了自己的社會責任,我們的安全也沒有得到保證,我認爲現在比起討論,更重要的是行動。”
截止到昨天,新增3577例中,2932例來自社區,630例來自客工宿舍,另有15起是輸入型病例。
而社區病例中,60歲以上的老人達664個。
住院的情況如下:
住院患者1520人,其中255人需要吸氧,37人在ICU。這292名重症患者中,239個是60歲以上老人。
昨天又有三個老人去世,都沒有接種過疫苗,年齡最大的是102歲。
10月6日情況
可以說,即便新加坡的醫療可以應付一天5000例。
但沒人不希望,疫情趕緊平息。
病例穩定以後,新加坡將繼續開放專家明言代價或爲每天有人死亡
據海峽時報的采訪報道,本地專家認爲,新加坡的病例趨穩以後,要繼續重新開放。
但是對于病例到底要激增到多少?到幾時?
貌似還沒人有准譜。
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傳染病專家Hsu Li Yang是這麽說的:
現在沒有任何模型可以絕對精准地預測出接下來幾周的疫情走勢,這意味著我們只能盡力做好准備,應對可能出現的結果。
說到病例走勢。
周末的時候單日新增病例還降了,而專家也認爲,現在的病例數字不太能完全反應疫情嚴重程度。
比如,現在社區很多人都是用抗原快速檢測儀進行自我檢測,而這些病例並不會報告被統計起來。
而且他還表示,如果要爲了更快開放,新加坡必須接受每天6到7人因新冠去世。
另一專家梁浩楠醫生表示:
“如果新加坡可以將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6000例以下,那麽就應該沒問題。”
他特別說到,希望美國的經曆可以應驗在新加坡上。
這個意思也就是椰子在文章開篇部分所提到的,近期美國疫情趨緩,研究出的病例回落,形勢轉緩。
此外,梁醫生還認爲新加坡的重新開放程度應該會取決于醫院的負荷程度。
如果本地疫情惡化,就連常規的醫療服務也可能被殃及,這個局面無疑是災難性的。
衛生部現在的做法相當于先發制人。
准備好應對的硬件設施條件,再容病例激增;給特定人群開打第三劑;同時施行穩定期的收緊措施,減少社交聚會人流,以減緩病例倍增速度。
這些措施都實行了,余下的只能等結果,等措施見到成效。
來源:todayonline
而對于前面網友所說的希望采取額外措施來控制當前局面這一點。很遺憾,可能只有這種回應:
作爲一個病毒共存國家,走到這一步已經是新加坡盡力而爲的局面。
丹麥、挪威、英國等疫苗接種率比較高的國家,自開放後沒有再進行過封鎖。
而新加坡在病例趨穩以後,也會繼續開放,必須開放。
但不是一下子吃成胖子,而是耐心地有步驟地穩步重開。
李顯龍總理早前曾在國慶大會表示,長期封鎖會讓新加坡的經濟地位永久受損。
這是事實。
9月的時候,彭博社經調查做出預測:今年,中國香港的經濟可能會趕上新加坡。這將是2008年以後的首次。
如果新加坡繼續封鎖,今天能被香港反超,明天就不會被其他地方迎頭趕上?
新加坡的國民生産總值,到今年第二季度才明顯回彈
如果掉了金融中心、旅遊大城的光環,新加坡還能如何自處?
椰友們,你們覺得有兩全法嗎?
留言聊一聊想法~
#關注我們#獅城椰子視頻號👆👆👆
獅城椰子帶你了解新加坡大小新鮮事大家趕緊先關注起來~
新加坡頒布了疫情地圖,可以查到哪裏病患最多。進入公衆號輸入關鍵字【疫情地圖】查看👇
爆料|准證|玩樂|遛娃|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