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以來,新加坡新冠日增病例呈指數般增長。
單日新增病例屢創新高,從8月31日的161起,到前天最高的3703起!
不管是社區,還是客工宿舍,處處都在爆雷。
而且,在新加坡生活的你我都知道,3703很可能不會是結束,遲早在某一天,這個數字會達到5000,甚至以上。
但是,和新加坡逐漸嚴重的疫情相比較,全球範圍很多國家的疫情似乎正處于一段時間的“偃旗息鼓”中。雖然單就數字來看,日增病例依舊誇張,但似乎正從峰值急速下落中。
不論是新增病例還是死亡病例都在下降,數據來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有些專家表示,新冠或許已經到達拐點。隨著疫苗接種率的不斷提高,以及多人感染後體內産生的自然抗體,到了2022年新冠或許將“結束”。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剛過去的周末發表公開電視演講,重申了新加坡與新冠共存的立場。
“與新冠共存”、逐步開放、面對新常態……在新加坡日增病例依舊如此誇張的大環境下,新加坡憑什麽,又爲什麽這麽自信?
面對新冠, 新加坡的信心來源在哪?
1.疫情拐點或將到來
正如前文所說,世界現在正在一輪從巅峰回落的病例下降期。
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美國白宮首席傳染病專家福奇就預測,今年冬天美國的新冠住院率和死亡例都會下降。
圖源:央視新聞
當然,在他的預期中,這種下降主要是因爲美國即將進入冬季,人們在寒冷氣候中更不願意外出所致。至于病例下跌的速度,則要取決于民衆在室內的活動以及是否遵守防疫措施。
可聯想到他在9月中旬有關“疫情看不到頭”的言論……
或許是最近美國疫情數據不錯,給了他足夠的信心改變說法。
實際上,美國疫情似乎真的到達了一個拐點。經曆了9月的峰值後,美國新增病例數在不斷下降。自9月1日以來,美國每日新增病例數下降了足足35%。
雖然美國近一周的新增病例平均依舊達到了9萬多例,但按照兩天前不到4萬的新增病例數來看,似乎是受到了前一段疫情的余波所致。
被認爲是德爾塔變種毒株“元凶”的印度,從今年5月日增40萬+的峰值一路下降,最近日增不過2萬。
南美重災區國家——巴西,疫情雖間或有些許反彈,但疫情整體走勢良好,單日新增現在也不過萬余。
TVRFeExqWTFMalU0TGpFMk1RPT0=
世界上第一個官方宣布要與新冠共存的國家英國,是新加坡共存的“學習對象”,卻並沒有像新加坡一樣出現新增病例的指數增長,疫情暫時趨緩。
土耳其也是如此,情況看來似乎並沒有很多人想像中那麽嚴重。
其他類似法國、俄羅斯、伊朗、阿根廷、西班牙等新冠累計病例位居世界前列的國家,病例要不是趨于穩定,要不就是急速下降中。像阿根廷現在日增病例甚至不足1000例,可以說數據是相當令阿根廷政府感到興奮。
有關數據表明,自8月底以來,全球範圍內的確診病例下降了30%以上。
一切的一切,似乎正在預示著這場席卷全球近兩年,累計造成480多萬人死亡的新冠疫情,正在超好轉的方向發展。
新加坡政府對此充滿期待,也不是不能理解。
2.極高的疫苗接種率, 極低的重症死亡率
新加坡是最早開始接種疫苗的國家,也一直是全球疫苗接種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8月底新加坡成全球疫苗接種率最高的國家
直至今日,新加坡有83%的人口完成了兩劑疫苗接種,有85%人口完成了至少一劑疫苗接種。
高疫苗接種率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
在新加坡過去28天裏,98.5%的確診病患都是無症狀或者輕症感染者,只有1.2%病患爲重症者,需要吸氧,0.1%死亡。
死亡人口多數爲老年人,本身就有潛在病症,很容易因爲新冠病毒的攻擊産生並發症死亡。
而且,在所有死亡人口中,有超過70%的人是沒有接種過疫苗的。換言之,只要打了疫苗,可以顯著減少患上重症甚至死亡的風險!
在新加坡依舊在推動全民施打疫苗的計劃下,甚至在現在推動30歲以上的群體打疫苗的大環境中,在政府看來確實不需要太過擔心。
3.增加中的醫療資源, 半強制的疫苗接種措施
新加坡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在記者會上宣布,從10月11日,只有完成疫苗接種的人才可以以兩人一組在外堂食。
圖源:聯合早報
同時,未接種疫苗者也不被允許進入商場和旅遊景點,只能打包食物帶回家。
雖然新加坡貿工部宣布將給予一周的措施寬限期,但政府後續將派更多官員巡邏檢查,確保所有堂食者都完成疫苗接種。
此舉可以說是政府半強制性地要求所有人都接種疫苗。政府並沒有說什麽時候會叫停這項措施,很可能這會是新加坡未來的“新常態”之一。
圖源:BBC
誠然,新加坡的重症病患相比總確診人數並不算多。但隨著確診人數的不斷增加,新加坡醫療資源始終還是會緊張。
截止到10月8日,新加坡加護病房的床位占用率已經達到了23.5%,普通隔離病房的占用率也從62%上升到了85%。
而新加坡最近又400多名醫護人員陸續確診,更是對加重了人手緊張的問題。像以往70歲以上確診者只需12小時內就會被送到醫院,現在則增加到了48至72小時。
救護車將確診病患送院中,圖源:路透社
不過,針對病床和人手緊張的問題,新加坡衛生部與本地的公立醫院、社區醫院、私人醫院合作,計劃在10月底前將隔離床位從900個增加到2500個,並推遲了20%的非緊急手術和複診。
爲了添加人手,醫院重新安排一些醫護人員上前線,也招聘了一些短期職工。衛生部長王乙康甚至在9月底透露,政府已經開始出動武裝部隊支持新衛生部的防疫工作。
新加坡武裝部隊去年就曾負責打包口罩助力防疫,圖源:海峽時報
在政府的計劃中,未來新加坡醫療資源緊張的問題將得到有效緩解,加上居家康複計劃的有效實施,將不會讓疫情對本地社會造成過多影響。
因此,邁向共存在他們看來是可行的。
4.疫苗和治療藥物的發展
當然,按照新加坡的官方設想,既然無法做到“清零”,那麽和病毒共存的最關鍵因素,是確診病患能夠得到及時治療。
現有的居家康複計劃已經成爲“既定模式”,將很大一部分新冠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留在家中,等待自愈。
圖源:見水印
而針對那些需要接受治療的患者,新加坡目前已經有足夠的藥物提供治療。
上星期,新加坡政府證實與美國藥廠默克(也稱默沙東)達成供應和采購協議,准備爲新加坡提供最新的新冠口服藥“Molnupiravir口服藥”。
9月底,新加坡衛生科學局又緊急批准了一款名爲REGEN-COV2的新冠抗體療法,也就是抗體雞尾酒療法。
這種療法曾用于治療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的新冠感染,收獲奇效。
圖源:cnBeta
再加上已經用于新加坡新冠患者治療的多種藥物:
Sotrovimab-單克隆抗體藥物能把輕、中度患者接受重症治療或死亡的風險降低79%,9月22日已經開始使用。
托珠單抗(tocilizumab)- 通常用來治療風濕的藥物,能讓重症患者的死亡率降低13%,需輸氧治療的概率降低28%。
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這個類固醇藥物能把使用呼吸機的病患死亡風險降低35%,需要吸氧的病患死亡風險降低20%。
瑞德西韋(Remdesivir) -這款抗冠病病毒藥物,早在去年6月獲得有條件批准用于治療重症冠病患者,累計有580名患者使用了。
在治療藥物方面,新加坡已經不會面臨短缺的問題,可以爲有需要的患者提供足夠的治療。
這在新加坡決定策略性“放棄”防疫上遊,也就是預防疫情擴散,轉而堵住缺口下遊——治療的抗疫思路下,尤爲關鍵。
實際上,近來世界在新冠治療藥物方面頻傳好消息。
除了被認爲是“終結”疫情救星的默克口服藥外,8月底,由騰盛博藥開發的新冠單克隆中和抗體BRII-196/BRII-198聯合療法新藥,在三期臨床實驗中,取得了住院及死亡的複合終點降低78%的結果。
藥物部分臨床實驗由锺南山牽頭,圖源:新浪財經
騰盛博藥發言人表示藥物對所有變異毒株都有效,目前距離獲批僅一步之遙,預計今年年底或可獲批使用。
9月初,中國國藥集團中國生物研制的靜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pH4),也獲得了中國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藥物臨床試驗批件》,批准開展臨床試驗。
圖源:見水印
這是全球首款采用新冠滅活疫苗免疫後血漿制備的新冠肺炎特異性治療藥物,含有高效價SARS-CoV-2中和抗體,被媒體廣泛成爲新冠“特效藥”。
截止到今年5月底,全球針對新冠肺炎正在開發的就有318款治療藥物與115款疫苗之多。隨著各國對新冠病毒認知的不斷加深,在不久的將來人類或許會見到針對性治療疫苗和藥物井噴式的出現。
2021年5月全球新冠疫情和在研藥物與疫苗的增長,圖源:藥融雲
因此,不論是國際大勢,還是國內抗疫的成果和進展,都或許讓新加坡政府認爲,現在正是堅持開放的最佳時機。
不開放不行, 新加坡政府別無選擇
必須相信的是,雖然新加坡政府8月以來的防疫政策,在細節和操作上受的诟病不少,但並不是毫無邏輯可尋。
1.“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新加坡經濟受疫情的沖擊格外強烈。 去年,新加坡國民生産總值(GDP),整年下滑了5.8%個百分比,受到的沖擊,遠比2008-2009年間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還要更猛。
數據來源:世界銀行
而隨著疫苗接種率的提高,2021年新加坡整體經濟呈現出一幅恢複勢頭良好的趨勢。
8月11日,新加坡貿工部發布第二季經濟調查報告指出,新加坡今年第二季GDP同比擴張14.7%,經濟前景一片光明。
圖源:新浪財經
基于新加坡邊境將在年底逐漸重新開放的假設,新加坡貿工部甚至將新加坡全年經濟增長預測修正到6%至7%。
修正後的GDP總量數字,和疫情前2019年相比,相差不多。
疫情期間新加坡各行業蕭條,航空業首當其沖。新加坡航空今年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其2020/21財年(2020年4月-2021年3月)最終虧損爲42.7億新元!
這是新航連續兩年出現虧損,比上一財年2.12億新元的虧損額更爲誇張。
圖源:中國民航網
與此同時,新航在2020/21財年的全年銷售額僅爲38.15億新元,同比減少76%。客運量則同比下跌了98%,營業虧損爲25.12億新元。
因爲新航只有國際航班,受各國疫情防控措施和旅行限制的影響冠絕全球。到今日仍舊未能恢複早年的輝煌光景。
受沖擊更嚴重的則是新加坡的服務業。要知道,新加坡服務業産值占了全國GDP的近7成!
可因爲新冠疫情,從2020年第一季度至2021年第一季度,連續五個季度新加坡服務業都經曆了同比萎縮。
經濟不景氣讓新加坡整體就業市場也相對萎靡。新加坡人力部公布的官方數據顯示,受到新冠疫情的重擊,2020年新加坡總就業人數創下20多年來最大降幅,其中外籍人士工作崗位受到的沖擊最大。
新加坡失業率因此上升到了3.0%,是近10年的高位!
進入2021年,雖然新加坡勞動市場失業情況有所緩解,但空缺職位依舊嚴重,甚至首次超過失業率。
今年5月,新加坡政府實行的高警戒解封第二階段新舉措,已經讓不少餐飲業備受沖擊,不少老字號被迫停業,也讓不少人失去工作。
一旦新加坡決定“封城”,造成的經濟影響或許將不再那麽“輕微”。
新加坡作爲一個經濟外向型的國家,經濟狀況高度依賴國際貿易。
國際市場的不確定性給新加坡經濟發展帶來極大的風險。在現在世界大多數國家決定開放之際,新加坡唯有跟緊步伐,才有可能在未來的經濟市場上分得一杯羹。
2.“清零”有些不切實際
現在,世界上選擇與病毒共存的國家越來越多。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曾于今年6月表示,全世界在未來幾個月將面臨與病毒共存的“新常態”。
他認爲新冠肺炎將是人類百年一遇的健康危機,影響將持續幾十年之久,人們在接下來數十年間都將感受到疫情的影響。
圖源:見水印
世衛組織也專門發聲,表示想要通過疫苗“清零”,也是不太可能。
至今仍然堅持“清零”政策的中國,經濟上有國內強有力的內循環支撐,加上中國管控疫情富有成效,因此需要鞏固既有的防疫成果。
一旦放寬政策,很可能導致既有成果的喪失,並讓民衆對政策産生質疑。
但不是所有國家都有中國廣袤的地域和衆多人口紅利來支撐其“清零”。大多數西方國家,在早期處理不當導致疫情失控後,提出的”群體免疫”概念,實質上就是共存觀點,也是某種程度上的無奈之舉。
頗有點“破罐子破摔”的意味。
歐洲多國街頭人潮如故,圖源:新浪
而新加坡在現有國情和條件下,在社區疫情大爆發後,想要徹底在境內撲滅病毒也是不切實際。
再加上開放帶來的長遠發展和實行“封城”的政策成本,新加坡已經無法回頭走“清零”的道路。
從大環境看,新加坡現在只能一條路走到黑,一方面推疫苗接種,一方面准備足夠的治療藥物,默默又積極地等待疫情拐點的到來。
3.成爲真正具有“韌性”的國家
早在8月初,新加坡政府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宣布分階段過渡到與病毒共存社會的路線圖中,描繪出新加坡從疫情中逐步恢複的階段。
四個階段分別爲預備期、過渡期A、過渡期B以及具對抗冠病韌性的國家。
當然,計劃沒有變化快,新加坡日增病例已經遠遠超出政府官員的預估,想要照著計劃表分批實行計劃,也是不合時宜。
但新加坡政府想要最早打造一個具有“冠病韌性國家”的願景從未消失。這其中包括新加坡的經濟韌性,比如調整新加坡經濟未來發展方向,保持新加坡的競爭優勢。
也同時包括,讓新加坡人民在面對全球大疫情時,有著足夠的心理建設和心理准備,與政府共度時艱。
也少不了具有韌性的衛生系統,圖源:新浪
新加坡目前面臨的艱難處境,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從上到下應對緊急情況時准備不足所致。
但情況早晚會變好,就像彈簧一樣,只要不被壓力擊垮,就能在未來釋放出更大的能量。
新加坡應該爲新增病例擔憂嗎?
未來的單日新增病例,在可預見的一個月裏,不會少。
就像專家預估的,日增5000只是個相對保守的估計,日增10000+也不是不可能。
或許新加坡真的會像黃循財說過的一樣,“很多人遲早都會感染新冠,不比尴尬無需害怕”。
圖源:雅虎新加坡
當然,道理是這個道理,既然新加坡選擇共存,既然日增病例的減少要等待拐點才會到,在這期間所有人能夠做的只是照顧好自己和家人,爭取不要中招。
世界上很多醫學專家,包括中國的鍾南山、張文宏,都預計疫情可能在明年會結束。
他們口中的“結束”,也許不是“清零”。
那麽,我們要做的,就是忍耐黎明前前最深邃的那一抹黑暗。
椰友們,你們做好准備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