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從四個方面來講一講此次疫情的經濟影響
一、對比非典疫情的經濟影響
二、此次肺炎造成的經濟影響
三、疫情推動新消費形態的發展
四、對我國經濟的信心
一、對比非典疫情的經濟影響
這次疫情到底對未來的經濟産業影響會有多大?對比了2003年“非典”疫情對整體經濟的影響,我們得出了一些有價值的結論
2003年,SARS病毒病例8069例,死亡人數774人,給全球帶來了約400億美元的巨大經濟損失, 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全球造成超過28萬人死亡,造成的損失接近500億美元。
2003年,中國四個季度GDP增速分別是11.1%、9.1%、10%、10% “非典”疫情整體並沒有影響中國經濟總體趨勢,全年對GDP總量影響,單季度大概-2%,攤到全年大概是-0.5%。17年前中國的整體GDP水平12萬億人民幣,2019年,我國經濟總量接近100萬億元,因爲基數的變大。此次疫情損失的金額肯比的非典要大得多。
雖然宏觀層面影響沒有那麽嚴重,但是微觀層面上看,影響卻不小,尤其是服務業,比如餐飲、酒店、旅遊、線下消費、線下商業等等,甚至包括珠寶奢侈品、肉制品消費等等。
二、此次肺炎造成的經濟影響
相比于17年前,由于春節等因素,此次新冠肺炎的負面影響很可能會超過“非典”時期。
這次疫情的影響和“非典”一個重要的區別在于,“非典”由于前期的信息公開不及時,給予很多行業一個較長的緩沖期,而此次疫情瞬時爆發,很多企業甚至來不及反應,就已經遭受了重創。
而最典型的沖擊來自電影,零售餐飲和旅遊産業。
2019年春節檔票房58.59億,2020年春節檔基本顆粒無收。
2019年春節假期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10050億元,2020年同期受損嚴重。恒大研究院預估,餐飲零售行業春節短短7天的直接銷售收入或腰斬5000億元。這還不包括後續影響。
2019年春節假期,全國旅遊接待總人數4.15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139億元,2020年同期銳減。
1月底交運行業出行人次減少約七成。房地産行業暫停銷售活動。建築業、金融業、農林牧漁等行業受波及。
工人返城、工廠複工延遲,企業停工減産,制造業、房地産、基建投資短期基本停滯。
我們對比了2003年“非典”後的産業影響。基本上,餐飲、酒店、線下消費、線下商業在疫情解除後,基本一個季度左右就可以修複;入境遊、大型會議等行業,基本上需要3個季度左右才能全面修複。甚至很多産業可能會從業務特點上,從商業形態上發生變化,這種影響會影響到産業整體走勢。就好像在當年“非典”情況下,崛起了一批像京東這樣的電子商務公司。
三、疫情推動新消費形態的發展
疫情實際上也在推動新消費形態的發展。
隨著研發出來的抗病毒中成藥在抗擊疫病中發揮作用,中國的傳統中藥亮眼全球,創造一個新的産業。
因爲疫情不聚會,大年初一,王者榮耀單日流水,接近20億元人民幣;
因爲各種過年活動取消,武漢火神山醫院工地建設的直播視頻,在線觀看人數超過1000萬;
過年期間各大電商平台的防疫物品如口罩、酒精、消毒液、防護服等全被搶購一空。
盡管外出就餐受影響,但外賣服務卻因此更受歡迎。同樣的,由于消費者在家做飯增多,包裝食品及食品零售需求也逐漸增多。
疫情對消費行爲産生了重大影響,繼而對商業模式、行業發展趨勢進一步産生影響。
回顧改革開放40年,中國企業的成功,大都是建立在危機之後誕生的龐大市場,
每一輪的危機之後,打破了傳統利益集團的壁壘,大規模的基建鋪設之後,幾家超級企業的迅速崛起,將會帶動中國一個行業實現彎道超車。一次危機倒逼的供給側改革。
今後對産業的升級展望
第一個是:衣食住行與安全健康生活升級,各種新型科技力量會不斷應用在如何更好地服務14億人口的現代社會治理方法上。包括一直以來討論的醫療配套體系的問題。
業務上,體現爲智慧城市、交通管理、醫療體系、農産業供應鏈、物流效率、應急災備、信息溯源等等;
第二個是:關于生活方式的調整
縱觀國外的産業發展,發現在人類曆史進程中,對食品、生活習慣的改變,除了人均GDP這個最基本的要素外,最關鍵的是重大事件的發生。這會帶來大量的産業改變,包括飲食結構、體育鍛煉、社交方式、康養保健等等行業。
第三個是:“線上行爲替代”,即線上場景對線下場景的加速替代。“線上替代”這件事,意義非常深遠。長期來說,它甚至會影響到未來中國産業互聯網的進程,影響中國區域經濟分布、房地産行業。
這次《囧媽》的免費放映,意味著整個線上娛樂進一步對線下娛樂的替代,很可能《囧媽》會導致線下院線革命的開始。未來隨著4K高清與5G時代的到來,傳統線下院線可能越來越被動。
還有視頻會議領域、在線辦公在線教育等等領域,這些行業可能會進一步加速發展。
四、對我國經濟的信心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2020年有可能是考核GDP增速的最後一年,從建黨百年的2021年開始,觀測指標很可能將轉變爲高質量的經濟發展。
從政策的角度來看,爲了對沖經濟影響,政府必然會加速推動財政政策的落地,導致投資進一步提速。
新冠危機,對很多行業會是一波洗牌,只要熬過去的公司,會在未來得到加倍的回報。
每一次災難、每一次危機都會讓讓民衆清醒的認識到我們需要改革才能應對
1998年的大洪水,全國軍民萬衆一心的抗災,使得當年的國企改革得以順利實施;
2003年的SARS,全國人民萬衆一心抗擊非典,使得中國的互聯網巨頭在這一年迅速崛起;
2008年的汶川地震,全國人民萬衆一心支援災區,高鐵網絡的迅速鋪設,電商迅速崛起, 3G網絡的全面鋪建,使得中國率先從全球經濟危機中走出。
回首過往,不難發現祖國愈來愈強盛的寬闊路途並非處處平坦。然而道路越泥濘,留下腳印就越深刻。
凡殺不死我的,必使我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