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所有房企春節返鄉購房紅利的期望。特別是高杠杆房企的老板,現在睡不著覺的絕對不止一兩個!
但也不是說,疫情過後,房地産就會因爲准業主消費信心的喪失和房企財務壓力的增大,就沒有了市場的機會。
疫情對我國經濟影響是方方面面的,短期內非常嚴重。因此,疫情一旦穩定,政府是一定會刺激經濟的行爲的,屆時,房地産也會迎來一波利好:
一是,貨幣政策方面會迎來一波寬松。
介于疫情對各行各業的影響,政府一定會通過降准、降息等系列金融手段扶持對經濟增長有推動作用的行業,甚至可能出現大水漫灌。
且不說當前的房地産行業經濟增長依然有著巨大的貢獻,就從房地産行業的金融屬性來說,屆時,可能會迎來一波寬松的貨幣政策。
如:下調房貸利率;調整融資渠道的監管力度等,房企融資難、利率高的問題將得到緩解。
二是,財政政策方面會有相應扶持。
疫情過後,爲了緩解社會就業壓力,促進經濟平穩運行,政府會落實落細減稅、降費政策,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比如:在城市舊改項目上,對房企進行減稅,或增加財政補貼等等。再比如,房企的稅務減免或緩交,各種行政制度、審批流程、審批尺度的寬松等等。
三是,“因城施策”將發揮出巨大的作用。
此前,爲了管控樓市,限價、限購、限售、限貸、限商,五限牢牢的控制住的市場上的交易量。
疫情過後,“房住不炒”、“一城一策”仍將是主旋律,但各地的政策將會逐步寬松,利好樓市。
比如:降低首套房、二套房的首付比例,減少相應的交易稅費,通過降低消費者的成本來提升他們的消費信心。
又如:部分城市有節奏的、適當的放開限購限售條件,刺激樓市交易數量。
四是,一大波基建項目將興起,政府將用投資的方式刺激經濟。
用基建刺激經濟,在2008年已有先例。當時,面對突如其來的次貸危機,政府將 4萬億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奇迹般地完成GDP保8的任務。
那是不是說,疫情過後房價會漲呢?個人觀點:不一定!
原因有三:
一是,房價本身就在一個高點,隨著這次疫情導致的經濟環境的緊張,不一定能夠支撐房價的上漲。
二是,政府的調控會寬松。但不代表政府對房地産企業的平穩有序的發展的基本方針發生改變,不讓房企活不下去也是保平穩的重要一環。
三是,疫情過後,人民消費習慣和行爲習慣的改變,會加劇某些區域、某些物業形態的需求發生重大的改變。這在下次文章中在詳談。反正最近有的是時間。。。
以上觀點,僅供參考,投資有風險,購房需謹慎。
願疫情早點結束,武漢必勝!中國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