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形資産比重較高的公司出現外流現象,並不是因爲我國的商業環境欠佳,主要是無法吸引和留住挂牌公司和資金。許多本地增長潛能極佳的公司,不是被私人資金吸收過去,就是流到其他更有吸引力、更能肯定公司潛能並給予增長回報的市場,尤其是美國。
李可愛 報道
我國無形資産占企業價值的比率從2010年的57%下降到2020年的28%,其中一個原因是無形資産比重較高的公司出現外流的現象。
這個外流現象並不是因爲我國的商業環境欠佳,而主要是因爲新加坡無法吸引和留住挂牌公司和資金。許多本地增長潛能極佳的公司,不是被私人資金吸收過去,就是流到其他更有吸引力、更能肯定公司潛能並給予增長回報的市場,尤其是美國。
無形資産專家EverEdge Global日前發表了“無形資産基准指數報告”,分析了多個市場的無形資産情況。
針對新加坡,報告認爲,只要有一家重無形資産的公司在本地挂牌,便會大幅度改變無形資産在我國市場的比重。舉個例子,冬海集團(Sea)如果是在本地挂牌上市,對我國股市的影響可想而知。
雖然冬海的業務基地在新加坡,可是它卻是在美國納斯達克股市挂牌。
以冬海的市值來看,單是它一只股票就可占海峽時報指數的20%。如果冬海在新加坡挂牌,該指數成份股的無形資産比重就會從現有的36%跳到49%。
除了個別公司本身偏愛到美國股市挂牌以外,報告認爲,無形資産在美國也獲得更大的認可並且有更高的價值。而且美國的大公司因爲有便宜的資金支持,所以也傾向收購規模較小的新加坡公司。
其實自2007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的三年裏(即2008年至2010年),在新交所挂牌的公司,無形資産值的比重都有上升,尤其是保健領域的公司,其比重從2008年的53%增加到2010年的92%;非必需消費領域的無形資産值比重則從2008年的44%增加到69%。
但是之後的10年,從2010年至2020年,除了資訊科技以外,各個行業的無形資産比重全面下降。
不僅如此,無形資産組合的密度也在這個期間有所改變。該報告舉例說,2010年保健領域的無形資産比重名列第一,占92%。來到2020年則是資訊科技排在第一位,比重卻是88%,和其他地方比較,新加坡的這個比重是偏低的。
所謂的企業價值,主要是指公司證券的價值的總和,包括債券、優先股、普通股和其他證券。
近年興起的另一趨勢是企業將無形資産價值也包括在公司價值的溢價估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