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我們已經受到這場萬物漲價風暴的沖擊。汽油價上漲了好幾個月,網購海運的商品延誤了,也更貴了。超市裏的各式商品,上個月售賣的中秋月餅也悄然起價。(聯合晚報)
作者 程英生
樣樣都起價了!
市井小民向來愛這麽發牢騷,有時誇張了點,但此時此刻,就是來真的了,我們已經感覺到一場萬物漲價的風暴的來臨。
西方人說這將是一場“完美風暴”(perfect storm)。這個“完美”說的不是美美的好事,而是說屋漏偏逢連夜雨,什麽壞事都到齊了,正等著制造一場橫掃全球的超大風暴。
去年疫情剛暴發時,在需求減少的情況下,許多原材料和商品價格都下滑,駕車人士添油時少付了點,人們在網購時享受一些折扣。
不料,很快的,這個局勢就扭轉了。隨著疫情和緩,各國逐漸解禁,消費需求回升,中國等地工廠複工,加上各國央行增發貨幣,導致投資熱錢流溢。結果,原材料價格猛漲,形成通貨膨脹的壓力。
中國安徽省淮北的鋁材工廠。(法新社)
中國傳媒報道,自今年初以來,原材料比如銅、鐵礦石、原油、紙漿,白糖,棉花等的價格就漲個不停。與2019年相比,銅價上漲44%,鋁價上漲29%,鐵礦石上漲70%,大豆價格上漲52%。
此外,全球面對芯片短缺的問題,汽車制造受到的沖擊最大,造成約450萬輛汽車産量的損失。汽車供不應求,價格跟著上漲。
上海的特斯拉汽車工廠。(路透社)
當然,最受關注的是能源的價格。自5月以來,石油、煤炭和天然氣的價格上漲了95%,而隨著北半球冬天的到來,能源需求勢必大增,各地汽油價和電價的上漲就很難避免了。
正當原材料價格飛漲的時候,海運業陷入百年不遇的危機。疫情導致的船員更換難題,影響航運的正常操作,應付不了大增的海運需求。
結果,貨物滯留各地港口,海運業患上“箱思病”,一箱難求。專家說,貨運延誤、港口擁堵,運費上漲、産業鏈中斷這一串連鎖反應已經成了新常態。
許多貨物滯留各地港口。(法新社)
在新加坡,我們已經受到這場風暴的沖擊。汽油價上漲了好幾個月,網購海運的商品延誤了,也更貴了。超市裏的各式商品,上個月售賣的中秋月餅也悄然起價。我們的三家能源公司經受不起成本的高漲,相繼宣布停業。
從很多迹象來看,更糟的情況還在後頭。
爲此,新加坡政府如臨大敵。金融管理局宣布將適度地讓新元幣值上升,以緩解輸入型的通膨壓力。能源市場管理局宣布采取“非常措施”,以保障燃料和電力供應,同時“敦促”消費者盡可能節約能源。
過去一星期,本地三家能源公司經受不起成本的高漲,相繼宣布停業。(海峽時報)
物價上漲之外,通膨壓力極可能導致銀行利率的上調。萬一上調幅度大,人們每月繳交的房屋貸款必定可觀,那將是難上加難。
政府說的“勢在必行”的消費稅上調幾時會兌現?
財政部長黃循財最近說,政府會考慮各種經濟情況再作決定。看來,接著數年,也就是下屆大選來臨之前,政府都很難找到一個調整稅率的良辰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