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訊)冠病疫情暴發初期,各國之間欠缺協調,凸顯了全球領導力的不足。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王瑞傑說,地緣政治競爭導致緊張局勢升溫、全球化的共識也不斷減退,在全球秩序面臨壓力之際,國際社會迫切需要彌合全球領導力的缺口。
他今天(11月12日)在第12屆財新峰會的新加坡分會場發表主旨演講時說,應對冠病和氣候變化等全球挑戰,仰賴全球領導力。他也從3“P”出發——夥伴關系(Partnership)、投資于民(People)和愛護地球(Planet),闡述國際社會應如何加強合作,發揮更強大的領導力。
第12屆財新峰會今年以線上線下的模式在北京和新加坡同步舉行。王瑞傑說,在疫情後的複蘇階段,必須爲全球經濟合作尋找新的契機,奠定新的基石。
貿易是經濟一體化的命脈。他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爲例說,即使沒有全面的全球協議,各國仍能夠通過與志同道合的夥伴制定自由貿易協定,減少關稅壁壘和推動投資流動,強化多邊貿易體系。
數碼合作是建立全球夥伴關系的另一基石。王瑞傑說,加強數碼經濟一體化的方式之一,是與關鍵夥伴締結數碼經濟協定,制定促進數碼貿易的規則。新加坡就同智利和新西蘭簽訂了首個《數碼經濟夥伴協定》(DEPA)。
王瑞傑說:“這些框架可作爲基石,打造更廣泛的全球經濟夥伴關系。其意並非排除競爭,而貴在開放、包容的心態,期許未來不斷有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加入。因此,我很高興一些經濟體,包括中國,已經申請或表示有意加入CPTPP和DEPA。”
與此同時,要爲更大程度的經濟一體化爭取到必要支持,各國也必須投資于民,先確保人民能受益于全球化進程。
王瑞傑說,各國正在尋求新方式,重新分配全球化所得利益。但他認爲,純粹的重新分配是一場零和博弈。各國若能致力于擴大經濟大餅,推動企業轉型和投資于各年齡層的人民,將能更好地把握全球化的機遇。這種讓企業和員工都能獲益的雙贏模式,才是全球化真正的好處。
但他強調,投資在企業和人民,需要強大的全球領導力。王瑞傑說:“我們需要投資多年才能看到回報。但如果各國無法進行這些投資,我們就無法爲全球化注入新活力,國際環境會因此變得更糟。”
應對氣候變化也需要各國領導人持續展現更果斷的領導力。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目前在蘇格蘭格拉斯哥召開,中美星期三(10日)達成了強化氣候行動聯合宣言。王瑞傑說,這令人鼓舞,也釋放強烈信號,即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願意放下分歧,領導全球一同應對氣候危機。
新加坡方面,正在檢討2023年後的碳稅水平和未來趨勢。王瑞傑坦言,增加碳稅,短期內將讓家庭和企業承受成本上升的壓力,影響生活費和企業競爭力,但這是必要的,以便爲所有人創造更可持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