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每10戶家庭就有六戶定期再循環垃圾,但丟入藍色回收箱的物品有約四成是無法回收的,甚至還有未清洗過的物品,導致其他可回收物品也被汙染。爲此,永續發展與環境部和國家環境局在組屋區試用新設計的透明回收箱,讓公衆清楚看見箱內物品,了解如何進行正確回收。
爲時八個星期的試點計劃從昨天(11月14日)開始,直至明年1月9日,在豐加北區和東海岸集選區各四座組屋試行,旨在測試透明或將物品分門別類的回收箱,是否能降低回收箱的汙染率。
兩個試點計劃同時進行,其中一個對比現有的藍色回收箱與經過改造並加入圓形透明面板的回收箱,以測試透明回收箱是否會降低汙染率。
另一試點計劃對比兩個透明回收箱,一個將玻璃、紙張、金屬和塑料分類收集,另一個則混合收集所有類型的可回收物,由此看出有分類的回收箱是否更有效。
這兩個透明回收箱上方也設有透明隔間,展示一些不能存放在回收箱內的物品,提醒公衆進行正確回收。
新設計的透明回收箱,昨天在一年一度的豐加北環境日亮相。永續發展與環境部兼交通部高級政務部長許連碹博士也通過面簿直播,正式啓動這兩個試點計劃。
許連碹致辭時指出,透明回收箱的建議,由2019年成立的正確回收公民工作小組(#RecycleRight Citizens’ Workgroup)所提出。
另一方面,電子垃圾回收計劃自今年7月1日推出以來,全國目前設有超過500個電子垃圾回收箱,400多家大型電子産品零售店也提供電子垃圾回收服務。
電子垃圾回收計劃至今收集近2000噸物品
許連碹說,電子垃圾回收計劃獲得的反應令人鼓舞,環境局委任的制造商責任計劃(Producer Responsibility Scheme)的業者歐綠保集團(ALBA Group)過去四個月,已收集了近2000噸家用資訊通信科技産品、大型家用電器、電動代步器材、便攜式電池和燈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