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哄娃入睡的寶媽,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曆:
哄了半天,好不容易看他睡著了,悄悄放下,踩著做賊一樣的步伐剛走幾步,聽到背後傳來“哇”的一聲,那一刻感覺心態要崩了。
每晚哄娃入睡哄的自己都要睡著了,忽然聽到他還很精神地喊“麻麻”。
寶寶非要抱著走動才能哄睡著,但是等他睡了,自己卻腰酸背疼的睡不著了。
一千個人哄睡可能就會碰到不止一千種孩子不好好睡覺的情況。
很多家長哄娃從最初的新奇,再到焦慮、煩躁、崩潰,甚至抑郁,但娃放床就醒、哄不睡等問題仍然存在。
其實,出現這些情況,可能一方面源于家長不了解寶寶的睡眠模式,另一方面是沒有掌握正確的哄睡方法.
寶寶睡眠模式是怎樣的?
■ 首先,寶寶的睡眠模式和成人是不同的,成人可以一沾枕頭就睡,但寶寶天生不會自主入睡。
也就是說,寶寶自主入睡的能力需要後天學習。
在寶寶沒有學會自主入睡前,寶寶困意來臨,但自己又無法入睡,對他來說,這是個很難過的體驗,寶寶可能因此會表現出煩躁、哭鬧的情況。
家長在這個時候給予他適當的安撫,如拍睡、講故事、做撫觸操等,能讓寶寶放松身體,安靜下來,從一個疲憊的狀態慢慢進入睡眠的狀態。
■ 其次,孩子越困可能越不容易睡著。
出現這種情況,家長更應該給予孩子適當的安撫,讓他平靜下來,才能慢慢入睡。
可能有的家長會說,道理我都懂,哄也哄了,但孩子就是不睡覺。
如果是這種情況,家長就要考慮,是不是自己的哄睡方法和步驟有問題。
正確的哄睡三步法
上面已經說過,正確的哄睡,有利于寶寶學會自主入睡,也有助于寶寶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
按照哄睡的步驟,我們可以將複雜的哄睡程序,拆分爲觀察、安撫、放床這三步。
1.觀察
觀察的目的,是判斷寶寶是不是該睡覺了。
家長可以從睡眠信號、清醒時間、日常作息三方面進行觀察。
睡眠信號較容易把握,一般當寶寶出現打哈欠、揉眼睛、眼睛無神、咬東西、晃頭、哭鬧等情況,都提示寶寶可能是困了。
不過,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睡眠信號可能被隱藏,就是寶寶沒打哈欠、也不揉眼睛等,可能也已經困了。
所以光看睡眠信號是不夠的,還要結合寶寶的清醒時間來判斷。
PS:清醒時間指寶寶醒來到再次入睡之間的時間間隔,包括餵奶、換尿不濕、玩耍的時間。
不同月齡的孩子,清醒時間是不同的,可參考下圖:
除此之外,還可以參考寶寶的日常作息判斷下一次哄睡時間。
2.安撫
抓住寶寶的睡眠信號,接下來就需要安撫寶寶的情緒了。
寶寶天生不會自主入睡,所以在困意來臨前可能會出現哭鬧、煩躁不安等情緒。
家長需要爲寶寶做一些安撫性的動作,幫助寶寶在入睡前平靜下來。
首先,睡覺前要有儀式感,就好比我們吃西餐前通常會換上正式點的衣服一樣。
睡前儀式感,會讓寶寶自然而然的覺得,做完某些活動,就到了該睡覺的時候了。
具體家長可以在寶寶白天小睡的時候,抱著寶寶輕輕走動,給寶寶放一些輕柔可催眠的音樂等。
晚上的時候,需要多花點時間,可以給寶寶洗個澡,換上幹淨的睡衣,給寶寶講故事、放音樂、做撫觸操,臥室只開著小燈,營造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
整個過程中,盡量要讓寶寶慢慢放松下來,感受到睡覺的氣氛。
其次,可以通過更換抱寶寶的姿勢、分散寶寶注意力等讓寶寶放松下來。
比如豎抱、飛機抱、搖籃抱等,寶寶喜歡哪種姿勢,盡量用哪種姿勢哄睡。
如果寶寶哭鬧、焦躁不安等,可以給寶寶按摩、聽音樂等分散他的注意力,以此讓寶寶平靜下來,慢慢進入睡眠。
3.放床
0~3月齡的寶寶剛入睡以淺睡眠爲主,放床後會出現睡不踏實、容易蘇醒的情況。
這種情況家長首先要保證孩子睡眠充足,如果放床後寶寶實在睡不好,抱睡也是可以的。
但3月齡以後,尤其是4~6月齡的寶寶,在寶寶有睡意、迷迷糊糊睡著時,家長要有意識把他放床睡,慢慢培養寶寶自主入睡的能力。
注意放的時候,先放屁股,再放頭部,同時輕拍寶寶背部,穩幾分鍾,寶寶更容易睡著。
如果寶寶翻身、醒過來了,但是沒有哭鬧,家長可以嘗試讓寶寶繼續躺好,輕拍安撫,寶寶可能會逐漸迷糊,開始入睡。
如果放床後寶寶不願意睡,一直哭鬧,家長也不用慌。可以抱起來重新哄,待寶寶情緒逐漸穩定,繼續放手嘗試。
總之,寶寶入睡這件事,家長始終要做的是輔助睡眠,逐漸體現出寶寶的自主性,最終讓寶寶學會自己睡覺。
嬰幼兒睡眠一直是個很難解決的問題,不同的孩子會有不同的狀況,哄睡的難度系數自然也不同。
家長盡量要了解寶寶的睡眠規律,把握大方向上沒有走偏即可。
如果不是固定一個人哄睡,家裏人盡量要保持一致的哄睡方式,這樣才能讓寶寶更容易入睡。
同時家長們也要盡可能保證自己的睡眠,否則自己休息不夠,影響到情緒,在哄睡時心急、焦慮、疲憊等,反而會影響哄睡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