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雖是“黃金籠中生”,但卻過著“一蓑煙雲任平生”的日子,縱使一生光環滿貫,她也依舊是原來那個她,從不高調于世,也從不屈服命運。看待戰火紛亂,面對生離死別,對待榮譽嘉獎,她一一泰然處之。
她便是世界著名華人華僑領袖及美國國際合作委員會主席——陳香梅。30多年來,從肯尼迪到克林頓,先後有8位美國總統都對她委以重任。與此同時,她也是中國的傳奇女兒。
然而,每當有人提及起陳香梅時,總會談到陳納德,那位“飛虎隊”將軍。可以說,陳香梅的人生故事,繞不開“陳納德”這個人。
頭角峥嵘
1925年6月23日,陳香梅出生在北平的一個書香世家。她的祖父陳慶雲少年得志,而立之年便做了中國招商局局長;外祖父廖鳳舒則是革命家廖仲恺的胞兄,身爲外交官,他精明能幹,曾出任過古巴公使和日本大使。
有志之士,多爲同道中人,這不,廖鳳舒和陳慶雲便是莫逆之交。爲延續其友誼,兩家聯姻,結爲秦晉之好。用21世紀的語言來說,陳香梅父母的婚姻可以說是強強聯合,她父親陳應榮是英國牛津大學法學博士,也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母親廖香詞則自幼深受西洋文化的熏陶,精通琴棋書畫的同時,又會英、法、德、俄、日和西班牙語等多國語言。
生在這樣一個家庭,陳香梅小小年紀便顯露出了特別之處,她聰穎,能幹,精明,且懂事。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陳香梅一家人爲了生存不得不逃離北平,前往香港。可惜,在這動亂之時,陳香梅的父親正在美國工作,而她的母親則不幸患上了癌症。由于沒有足夠的錢,陳香梅的母親早早就病逝了,留下她一個人養活家裏4個妹妹。
這個時候的陳香梅,才12歲。
1941年,香港淪陷,陳香梅不得不帶著家人四處逃難,16歲的她已然成爲了家裏的頂梁柱。好在,父親陳應榮終于找到了她們,並打算帶她們去美國生活。然而,陳香梅卻拒絕了,她說:“我不能在祖國受難時離開她。我要工作,要盡我對祖國的責任。”
國家與個人,陳香梅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前者。
異國情深
一個是中國職業女性,一個是美國飛行教官,本是八輩子打不著杆的兩個人,卻碰撞出了愛情火花。
1944年,19歲的陳香梅進入國民政府中央通訊社昆明分社工作,成爲中央社的第一任女記者。
由于精通外語,陳香梅經常被安排去采訪外國人。也就是因爲她的外語能力,她邂逅了自己的愛人——美國飛虎隊負責人陳納德將軍。
那時,陳納德可是家家戶戶都熟知的飛行英雄。早在1937年時,他便在宋美齡的邀請下,召集了100多名美國飛行員組成了美國空軍志願隊,即“飛虎隊”,遠赴中國來協助國家空軍,並領導著航空隊在中國上空與日軍飛機作戰,堪稱是“空中的猛虎”。
對于這樣一個大人物,中國媒體總是坐不住地想去采訪他。不過,由于陳納德的暴脾氣在新聞界內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沒有記者敢去采訪,只敢在背地裏給他起外號“老頭子”。然而,陳香梅是個例外,不管是在衆多記者裏,還是在陳納德面前,她都是個例外。
作爲記者招待會上唯一的中國女記者,陳香梅雖然比在場其他國家的記者要青澀得多,但至少她並不怯場。只不過,在國外記者們的注視下,陳香梅有些許局促,並沒有來得及向陳納德提問,招待會就結束了。
可就在陳香梅打算離開時,陳納德主動叫住了她。與傳聞不同,陳納德在陳香梅面前,一點也不凶,反而是格外熱情,與她寒暄。原來,是因爲陳香梅的父親陳應榮和陳納德是故交,飛虎隊員們到中國的簽證都是陳應榮協助操辦的。再加上,陳香梅的姐姐陳靜宜正在十四航空隊當飛行護理,這親上加親的關系,讓陳納德不由得注意起她來。
因此,陳香梅便成了專門負責采訪陳納德的女記者,兩人開始了頻繁的接觸。在陳香梅看來,她對陳納德的第一印象本只是:他具有驚人的毅力和無畏的勇氣與超人的智慧。可久而久之,經常聽著陳納德講訴自己經曆的陳香梅已經動情了,而陳納德,也對這樣一個傾訴對象産生了情愫。
按規定,陳香梅采訪陳納德的時間是不能超過10分鍾的,可陳納德每次都會和她聊嗨了超時。後來,在陳香梅的把握下,她總是能在陳納德講完事情時控制時間點,既不超時,也不打斷陳納德。對此陳香梅曾說:“這是我們心靈相融、默契的開始,這種默契一直延續到他生命的結束。”
1945年8月,陳納德受上級安排回國。在和陳香梅道別時,他說:“我要回來的。”而陳香梅,果斷地選擇了等待。盡管她知道陳納德比自己年長了32歲,知道他是個有婦之夫,她還是選擇了靜候。
好在,念念不忘,必有回響。陳納德回國不單單是和總部彙報情況,還和分居多年的妻子離了婚。畢竟于他而言,他也不想讓陳香梅因爲這件事而落人話柄。
同年12月,處理完一切事宜的陳納德再次來到中國,並與陳香梅會面,說:“我已經離婚了,我現在是自由人,我現在可以追求你了。”
她的靜候,終于等來了佳音。跨越大洋回去,他爲的便是未來給她一個名分。
道阻且長
然而,有情人成眷屬的道路總是艱難的。由于陳納德的年齡,身份等問題,他和陳香梅的戀情遭到了許多人的反對。
第一個反對的人便是陳香梅的父親,比陳納德小一歲的陳應榮。
據說,陳應榮爲了阻止陳香梅嫁給陳納德,還特意從美國回來,專門把陳香梅帶去杭州,好遠離陳納德。不過,機智如他,他知道要得到陳香梅家人的同意很難,故而去一個個討好,以換取對他們二人婚姻的同意。
至于陳應榮,雖說他是兩人婚姻最大的障礙,但也是容易妥協的。看著自己女兒在杭州天天思念得牽腸挂肚後,他也就于心不忍了,更何況陳香梅對嫁給陳納德一事早已下定決心,任他再怎麽反對,也不過是時間問題罷了。
因此,身爲父親,他也只好接受一個比自己還要大一歲的美國女婿。
1947年12月21日,陳納德與陳香梅在上海舉行婚禮。一個身著空軍制服,英俊潇灑;一個身穿婚紗長裙,美麗優雅,兩人著實是天作之合。
不過,嫁給戰鬥英雄就注定了陳香梅的婚姻生活與常人肯定是不一樣的。
首先,他們二人是沒有蜜月期的。就在結婚的第二天,陳納德依舊如往常一般,早上八點准時去上班。至于接下來的平安夜,聖誕節,他們小兩口也不能一起去約會,只有陳香梅陪著陳納德加班的份。
其次,由于陳納德的年齡較大,陳香梅開始放棄年輕人該有的生活方式以及娛樂活動。但于她而言,這一切她都是心甘情願的,她說:“只要我們在一起,我就滿足了。”
鸾鳳和鳴
陳應榮曾問陳香梅:“他年紀那麽大,你還那麽年輕。如果他過世了,你怎麽辦?”
她說:“沒有關系,我只要跟他在一起,五年、十年我都願意。我甯可要轟轟烈烈而短暫的熾熱愛情,也不願意一輩子過平平淡淡沒有漣漪的生活。”
然而,剛好就是十年。
1956年,陳納德因患上肺癌而住院做手術,就在做手術前,他寫了一封信:“
最親愛的小東西:
我並不懷疑明天手術後我仍會活著,與你以及我們摯愛的女兒們共同度過許多歲月。然而,你是明白的,一切事情都掌握在上帝手中,沒有人知道他將于何時被召返他所來的地方。若一旦我不能再見你或與你同在,在精神上我將永久伴著你以及孩子們。我以任何一個人所可能付出的愛,愛你和她們,我堅信,愛將永遠同你們在一起……。”
對于手術後的生與死,陳納德並不知道會是如何,他只知道,不管是生是死,都要告訴陳香梅和女兒們,他對她們的愛。
好在,陳納德經曆三個小時與病魔的搏鬥後,最後還是挺過去了。但可惜的是,一年後的他,于1958年7月27日,因爲癌症複發而逝世,享年65歲。逝世前,他仍然不忘向陳香梅說最後一句告白:“無論發生什麽事,我都想讓你記住,我深深愛著你——遠遠愛過我曾愛過的任何人。”
十年愛戀,短暫卻深刻,與其他人的哀歎不同,陳香梅雖然悲痛,但並不覺得這段情是個遺憾,是個悲劇,她說:“和陳納德相愛的十年,是我們都深愛對方的十年。”
人生漫漫,能得一真愛,足矣。
鋼鐵蝴蝶
“陳納德是一個非常有正義感的人,對促進中美兩國關系做了很大努力。他就是覺得,有重要的工作一定要努力去做,我個人也很受他影響。”
在陳納德逝世後,受他影響深遠的陳香梅決定移居美國,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並扛起陳納德留給她的家。
陳香梅不僅用陳納德留下的遺産做生意,出任美國飛虎航空公司的副總裁、國際部總裁,以及美國多家公司的顧問。她還開始在美國巡回演講自己的個人經曆,她想告訴全世界:“我是一個成功的華人,不要讓他們看不起中國人。中國人也是很能幹的。”
確實,陳香梅是個成功的華人,是個能幹的中國人,也是第一位進入白宮工作的華人女性。
陳香梅曾加入過美國共和黨,並在尼克松競選總統的陣營中工作過。雖說尼克松敗選了,可其對手肯尼迪卻看中了陳香梅的精明能幹,于1963年,她受肯尼迪的邀請進白宮工作。這于她本人而言,是一個偌大的機遇,挑戰,而于華人女性而言,這是一個榮譽。
當時的美國媒體還曾以“傳奇的鋼鐵蝴蝶”來形容陳香梅,從遺孀一步步走到女強人的她,成功書寫了一個傳奇。
後來,陳香梅陸續在有關于我國的重大事件上做出過積極貢獻,就比如1972年尼克松訪華和1979年中美兩國正式建交等事件。1980年,陳香梅還作爲裏根的親善大使到訪闊別了32年的中國,鄧小平在那時曾評價說:“美國有一百位參議員,但只有一個陳香梅!”
可見,一個“陳香梅”對我國的積極貢獻有多大,她所做的一切事情,都在證明著自己從未忘記自己的根,自己的故鄉。她曾說過:“我是美國人,但我更是一個中國人。每當我在天安門前看到國旗升起的時候,我都激動地流下眼淚。”
不管走多遠,爬多高,陳香梅的根依舊是中國。
1984年,陳香梅在中國設立專項教育基金;1999年,她又建立了“香梅千校工程”和“陳香梅優秀校長獎”,以幫助西部邊遠地區發展學校和培養教師;2015年,90歲的她在女兒的陪同上,特意回國參加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系列慶典活動,並被授予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章。
2018年3月30日,這位中國“女兒”在美國因病逝世,享年93歲。
“從流亡學生到從事新聞工作、單人匹馬在美國奮鬥,甜酸苦辣都有。一路走來很有趣味,所以我沒有白活。”
人生93載,有喜有怒有哀,陳香梅活出了不輸任何人的精彩。
文 | 千拾
圖片參考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