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最近,由于新加坡疫情肆虐,許多人都選擇宅在家中,盡量不出門。但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些小病小痛,又不想外出去診所、醫院,該怎麽辦呢?《新加坡眼》App的網友“米夏”就與大家分享了上網看醫生的小技巧,供大家參考~
疫情當下,想必大家如果有小病小痛,又不是新冠相關的症狀,或許不太想親自去診所或者醫院,畢竟那裏可能有更高的感染新冠的概率。又或者診所約滿,沒法短時間內見醫生面診,這種情況下要怎麽辦? 又或者,如果大家不習慣用英文溝通,有沒有其他辦法看醫生? 其實這種情況,也是有些辦法的。比如,如果習慣用微信,並且微信支付可以使用(零錢或者綁定了銀行卡),可以試試一些醫學公衆號的在線問診服務,相當于在線遠程門診。 在這裏舉兩個例子(純分享): 1. 怡禾 這是一家口碑還不錯的醫學健康服務機構,印象裏在大灣區(廣州和深圳)是開設了線下的實體醫療機構的。 微信搜索“怡禾科普”公衆號,打開後選擇“服務”,然後選擇相應的問診選項。 如下圖所示:之後就會進入網絡問診服務。可以根據自己的症狀選擇科室。 選擇科室後可以進一步選擇醫生,上面有來自各個地方各個醫院的醫生。比如像下圖所示:
點開醫生主頁可以看到詳細的資料,醫生所在的醫院、擅長的方向、問診方式和價格、評價等等。比如下圖所示:
選好了醫生,就可以點擊醫生頁面上對應的咨詢選項進行咨詢了。一般來說,不是很急的話可以選擇圖文咨詢,把自己的狀況和問題描述清楚,附上照片。醫生會在規定的時間裏面回複。得到醫生第一次回複之後還有免費進行追問的機會(有一定的次數和時間限制)。 2. 丁香醫生 整個流程和機制是差不多的。 可以按下圖圈出來和標好了步驟的部分,先搜索公衆號,再點擊服務,然後進入問診頁面。這家似乎還有做app,大家也可以在應用商店裏搜索一下。丁香醫生的問診頁面長這樣:
先選好科室之後,再選擇醫生:
可以點擊醫生名字進行詳細了解:
選好了醫生就可以問診了,比如圖文問診的頁面是這樣:
3 .還有另一個在線問診的app叫做微醫。好像只有在中國的應用商店能下載到。大家也可以下載下來比較一下。 一些建議:
關于選擇醫生:
1. 盡量考慮選擇大城市大醫院(比如省會城市或者直轄市的三甲醫院—— 不確定的話就網上搜索一下醫院名稱一般都能查到,或者省級公立專科醫院,比如省骨科、省婦幼保健醫院等)的醫生。大城市大醫院醫生的好處是診療理念比較與時俱進,見過的病例也比較多,可能很奇怪的病例都見過。2. 盡量選擇有一定資曆的醫生,原因同上。當然,不用非得盯著主任醫師級別,有一定資曆和經驗不是新醫生就挺好。3. 如果人在國外,盡量選擇國內好醫院的中青年醫生,這部分醫生不論是在學校學的還是工作中持續更新的知識、治療原則、理念都和國際主流更一致。需要繼續本地醫院做面診的話,這部分醫生提供的方案和建議更能夠和國外接軌。4. 越是大醫院越是資曆深的醫生就越忙,線上咨詢一是每天開的號比較少,二是回複可能沒有那麽快,這些需要注意。可以通過過往的患者評論了解一下。
關于圖文咨詢:
1. 不要直接打開頁面就開始寫。萬一手滑沒寫好就發出去了,就可能白白浪費了錢。建議打開手機的留言板或者其他app,把文字部分寫好改好,然後再複制粘貼到圖文咨詢的頁面。 2. 在文字描述中,寫清楚以下方面: 1)病情發展 :什麽時候開始的,起初的症狀,症狀是如何發展的,有沒有進行過任何的處理,有沒有咨詢過其他醫生等等。關鍵的日期和時間點要寫清楚,症狀的具體感受也要寫清楚。可以采用一條一條的格式,比如:
- 11月1日上午,……..
- 11月2日下午,…….
2) 想要咨詢的問題,比如是請醫生做簡單診斷,還是要推薦藥,還是已經有初步判斷想請醫生確認一下等等。 3)相關的病史或者可能相關的其他狀況。比如皮膚起皮疹,之前是否出現過類似狀況,當時的診斷和處理是怎樣的,在起皮疹之前是否有吃過什麽特別的東西(比如酒精類或者海鮮類)、或者皮疹部位接觸過什麽特別的東西之類。 4)注明任何有助于醫生推薦治療方案的其他狀況,比如有沒有某些藥物或者食物過敏(以便醫生推出治療方案);說明自己人在國外,可能不方便購買處方藥,請醫生推薦非處方藥,或者推薦是否需要在當地醫院面診;再比如自己如果希望先靠自己的免疫力扛一下,不太希望立刻吃藥,那也要告訴醫生,方便推薦合適的方案。 3. 圖文問診,附上盡可能多的和清楚的症狀照片,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距離拍。如果有已經用上的藥或者做過的處理,也拍好藥品的照片上傳。如果有懷疑過敏的食物之類,也可以拍下來。 如果選擇語音通話或者視頻咨詢,也很建議提前把上面說的准備好。這樣咨詢起來更有效率。 總之,能提供給醫生的有效信息越充分、越准確、越有條理,能獲得的建議就越靠譜。 如果有新冠相關的症狀還是要特別小心,先用ART檢測一下,陽性的話一定要盡快去診所。
一些很小卻很重要的提示:
在很多情況下,不同的病會出現類似或者同樣的症狀。比如咳嗽,可能是普通感冒,可能是新冠,可能是肺炎,可能是氣管對什麽物質敏感,也可能是其他。所以,單憑一兩個症狀,在沒有做任何醫學檢查的情況下,醫生並不容易做判斷。所以,一是要把症狀和病情發展盡可能全面寫清楚,二是不要完全依賴在線問診,這和去醫院面診做檢查的效果還是不一樣的。 即使對同一種疾病,也有不同的處理方式,無所謂對錯,風格不同、偏好不同而已,和醫生個人的經驗和習慣都有關系。比如,有些醫生比較喜歡盡可能少給病人用藥,畢竟是藥三分毒,這些醫生開藥就會很謹慎,想讓病人盡量先靠自己的免疫力去恢複。有一些醫生的風格比較“大刀闊斧”,喜歡馬上先用藥和治療把症狀壓住,認爲後續病情加重會更麻煩。這些風格都沒有錯,治療方案也都是可行的,所以大家不要看到A醫生給出的治療方案和B醫生的不同就以爲是誤診。完全可以跟醫生開誠布公地討論治療方案和自己的看法、偏好等等。在疾病面前,醫生和病人其實是合作夥伴,不要潛意識裏把醫生放在自己的對立面,那樣對自己的恢複也是沒有任何好處。 祝大家都不用去醫院,身體健康!(圖文來自新加坡眼APP網友米夏)
新加坡眼後記
感謝網友米夏的分享!
其實在新加坡,也有許多遠程看醫生的應用程序。《新加坡眼》在此推薦幾家較常見的,供大家參考:
1. WhiteCoat App
WhiteCoat由萊佛士醫療集團出品,醫生可以通過視頻看診的方式爲患者診斷。醫生分爲全科醫生、兒童醫生,以及心理醫生3種。大家可以直接在主頁面上選擇自己需要看的類型。
另外,在看診前,頁面上會顯示各醫生會說的語言,方便大家根據自己的語言偏好選擇醫生。
2. Doctor Anywhere
這款應用程序和WhiteCoat相同,也是通過視頻看診的方式爲患者進行診斷。不過,除了看診以外,大家也可以在這個App上預約其它服務,例爲兒童接種疫苗、核酸檢測,身體檢查等。
如果你擁有寫作分享的熱情,也歡迎在《新加坡眼》APP“社區”一欄進行發帖投稿!我們將對精彩內容進行刊載,以便利大家閱覽交流。社區投稿方式如下:
1.點擊“閱讀原文”,下載《新加坡眼》APP。點擊首頁底部“社區”按鈕:2.點擊右上角按鈕,選擇合適的版塊編輯發布您的創作內容。
《新加坡眼》APP爲大家提供創作平台,希望大家能夠在疫情中,一起通過寫作來對抗疫情中的壓力,體味分享生活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