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科研團隊開發了一種智能醫療繃帶,可對慢性傷口進行實時監測並快速管理其中的症狀和潛在風險,該研究對患者傷口愈合,以及老齡化群體保健起到了關鍵的幫助。
智能繃帶管理傷口
本月,由新加坡國立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和健康創新技術研究所Lim Chwee Teck 教授的研究小組與新加坡中央醫院合作開發了一款智能繃帶,可通過無線應用程序對慢性傷口進行實時的評估。
NUS科研團 Lim Chwee Teck 教授(左),Gao Yuji教授 (右)
圖源:NUS
這也是世界首創的新型傳感器技術,在 15 分鍾內檢測出慢性傷口特有的溫度、pH 值、細菌類型和炎症因子,從而實現快速准確的傷口評估。
隨著人口迅速老齡化,有越來越多患有糖尿病足和慢性下肢靜脈潰瘍的患者無法愈合他們的傷口。這些慢性傷口愈合過程中經常因感染和反複創傷而中斷,從而導致患者承受了嚴重的疼痛和不適。
研發模型 圖源:sciencecell
對于患有糖尿病足潰瘍的患者,傷口會導致更嚴重的後果,例如足部截肢。NUS的這款智能繃帶就很好地解決了監測傷口的問題,輔助及時的診斷治療。
APP提供實時診斷
此次NUS的研究成果無疑是將數字技術應用于醫療保健的成功例子,“我們的智能繃帶技術是首例專爲慢性傷口管理而設計的,讓患者可以在家中自由地進行療養並監測他們的傷口狀況”,NUS iHealthtech的主任 Lim 教授說。
智能繃帶展示 圖源:NUS
護理點設備與遠程醫療或數字醫療能力相結合,在改變社會醫療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這是由 COVID-19 大流行對安全距離的要求催化的。
目前大多數對傷口的臨床評估都依賴于目視檢查,或收集傷口液體並將其發送到中央實驗室以檢測分析,整個過程通常需要一到兩天的時間,這可能會妨礙到精確醫療幹預的及時性。
老年患者的傷口管理 圖源:healthroom
對此,研究人員開發了 VeCare,一種即時評估傷口的平台,由新研發的傷口感應繃帶、電子芯片和移動應用程序組成。該繃帶涉及到傷口接觸層、透氣外屏障、微流體傷口流體收集器和柔性免疫傳感器。
圖源:infneews
VeCare可以在 15 分鍾內檢測細菌類型和探測炎症因子,通過使用電化學系統從傷口液中檢測多種慢性傷口特異性生物標志物,最終能夠快速評估傷口炎症和感染狀態。
連接的APP讓醫生能夠遠程監控患者的慢性傷口狀況,減少患者前往診所的麻煩,同時促進了傷口愈合過程的及時醫療幹預。新加坡中央醫院對患有慢性下肢靜脈潰瘍的患者進行了 VeCare 臨床測試,證明了該平台在評估慢性傷口方面是有效的。
展望數字醫療
除了對老齡患者的幫助,該智能傳感器還能進行更好的臨床管理,NUS研究團隊計劃進一步開發 VeCare平台,以滿足安全監管和批量生産的考慮。
“我們的目的是擁有一種有效的診斷工具以適應不同的生物標志物面板來監測各種類型的傷口,用于對患者進行精確的數據驅動臨床管理”。
圖源:yan.sg
Lim教授希望在一項更大的前瞻性臨床試驗中應用該技術,用于不同類型的不愈合慢性潰瘍,如糖尿病足和壓瘡。該團隊將探索適用于其他傷口類型的其他合適的生物標志物,並利用現有臨床工作流程中的數據來改進診斷和治療。
以上就是關于NUS科研團隊近期在數字醫療方面取得的新成果,無疑是一項對社會大多數群體有益的新興技術,對該研究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點擊閱讀原文查看研究報告。
參考文獻:
“NUS researchers develop world’s first smart bandage that detects multiple biomarkers for onsite chronic wound monitoring” NUS News;
“A flexible multiplexed immunosensor for point-of-care in situ wound monitoring” SCIENCE ADVA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