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中國應對新冠疫情的關鍵詞是科學求真和行政務實
2021連氏國際學術會議于11月22日-23日在新加坡舉行。中科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在會議中做“科學爲基礎,公衆參與和強有力的行政決策,面對未來的大流行”的主題演講。回顧一年多中國抗擊新冠疫情的經驗,高福認爲加強基層的公共衛生建設,科學求真,行政務實以及做好“信息流行病”的管控,是寶貴的中國經驗。
高福強調科學在新冠疫情防控的作用,從早期認識病毒開始,中國僅用極短的時間就分離出病毒,並完成基因組測序,這是了不起的科學成就,也是科學所賦予的力量。溯源問題同樣也是一個科學問題,雖然科學家提出了從不同動物到人的傳播可能性,但是並沒有完全解開謎題,尚需要時間去加以證明。此外, 依靠科學研制疫苗來消滅病毒,是控制疫情的有效途徑。
談到對疫情的有效控制,高福以海嘯和海浪作爲比喻,認爲中國雖然也受到一波一波的疫情沖擊,但相比世界範圍內海嘯般的疫情蔓延,中國的管控效果更好。經過圍堵、壓制和精准防控三個階段,目前中國的疫情防控只會在出現疫情的地區實施有效防控措施,而不再會進行大範圍的封鎖,保證人民正常生産生活秩序。
不過高福認爲新冠疫情的出現並不是“黑天鵝事件”而是“灰犀牛事件”。在2019年國家大流行應對委員會的研究推演中,就曾模擬過冠狀病毒大流行的情況,只不過新冠疫情來的更快,蔓延的更廣,而人類並沒有做好准備。
從1965年開始,已經發現7種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包括SARS, MERS, COVID-19等,都對人類産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未來還會有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出現,雖然其嚴重程度,是否會引起大流行目前不得而知,但是加強監測和檢測是人類可以做的。
面對未來的大流行,首先要以科學爲基礎,其次需要公衆參與,積極配合各項疫情防控措施,如戴口罩,加強檢測等,最後就是強有力的行政決策。高福也提示在社交媒體被廣泛使用的今天,警惕“信息流行病”和防控新冠病毒同樣重要。例如各種有關疫苗的信息在網絡上流傳,讓公衆真假難辨。中國在疫苗的研發上采取飽和式研究,即包括滅活疫苗、蛋白疫苗、病毒載體疫苗、mRNA疫苗等目前全球主要的七大疫苗研發策略,中國都有團隊進行研究。目前中國有三大類7款國産疫苗獲批附條件上市或開展緊急使用,包括5款滅活疫苗,1款腺病毒載體疫苗,1款重組蛋白疫苗。高福呼籲持續不斷對基礎科學的研究投入,相信科學,依靠科學,人類將會得到回報。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校長蘇布拉·蘇雷什(Subra Suresh)教授在開幕式致辭
2021連氏國際學術會議是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主辦、國際行政科學學會、新加坡公共服務學院以及新加坡思睿集團協辦。因爲疫情的影響,今年的會議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吸引400多名來自新加坡、中國、美國、歐洲國家及東南亞國家的海外學者、研究人員以及從業者與會,討論如何在與新冠共存的新常態下,引導企業和社會走向全球複蘇。
此次會議主題是 “後疫情時代的善治——全球衛生與經濟複蘇議題”,新加坡衛生部長王乙康擔任大會主賓,他以中藥和西藥作爲比喻,說明中國和美國兩種不同治理體系也有交彙和重疊的部分,如同中藥的針灸也適用于西藥的一些臨床環境。“我們應該尊重這兩種醫學系統,但不應期望它們合二爲一”。
主賓新加坡衛生部長王乙康發表演講
在談及中美兩國的治理體系時,王乙康表示“不同治理體系最重要的共同點是他們對所服務的人民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我相信中美兩國都致力于實現全球和平與繁榮,爲人民創造更美好的生活,采用科學和技術,維護具有活力的國際貿易體系。”
南大教務長林杉教授向王乙康部長贈送新書
此次會議上,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還發布了5本新書及1本專刊。這些新書是該院近兩年的學術研究成果,內容涵蓋亞洲治理模式、“一帶一路”在東南亞、知識轉移以及公共部門的人才戰略等。南洋公共管理研究生院院長劉宏教授受訪時表示,學院近年與世界各地的知名學術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如清華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大阪大學等都有密切合作。學院的研究關注四個領域:全球化的亞洲公共治理,新加坡和中國在公共治理方面的合作,全球南方的知識轉移以及從東南亞和海洋亞洲的角度參與 “一帶一路”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