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當地的醫療保健和生物倫理學專家 Sumytra Menon、Anita Lim、Ryan Friets 和 Mathavi Senguttuvan 表示,幫助患有新冠的弱勢人群在家裏度過最後的日子,是有必要且值得的。
1. 有爭議的人情味
新冠疫情在新加坡已經爆發了一年多的時間,在這期間,由于疫情的管控,很多曾經充滿人性化的安排和管理方式都被迫暫停,其中一個很有爭議的就是,關于那些由于得了新冠而奄奄一息的人們,尤其是80歲以上的老人,是否可以滿足他們想在家結束生命的最後的願望呢?
來源:CNA
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一年前,盡管那些病人希望在家中死去,但出于當時的公共衛生原因,他們還是會被送進醫院,且願望不會被滿足。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除了一些特殊群體,居家康複已成爲大部分新加坡人的默認疫情防控安排和選擇,諸如衛生部 (MOH) 發布的 “80 歲以上的新冠患者應該住院治療” 的措施是否可以靈活變通呢?
就在 11 月,衛生部發布消息稱,雖然他們依舊建議 80 歲以上的新冠患者在醫院接受治療,但也表示未來也許會根據個人情況允許出現變通。那些喜歡在熟悉的家庭環境中得到照顧的人可能將得到支持。
2. 新加坡對住院治療的看法發生轉變
時間回到一年前,當時新加坡每日新增的新冠病例數還非常少,因此當時的疫情防控旨在控制感染的傳播。而醫院是控制新冠疫情蔓延以及提供適當醫療護理最主要的場所,尤其是對容易感染和患有嚴重疾病的老年人來說更是如此。且當時新加坡尚未開始疫苗接種,這樣嚴格的管理方式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即便是遇到上述問題,醫院也不會滿足病人最後的願望。
但是,隨著疫苗和疫情的發展,新加坡應對疫情的措施(包括醫療協議)也在不斷完善。由于新加坡 87% 的人口已完全接種疫苗,且近 99% 的感染者且都是無症狀或輕症患者,出于公共衛生原因強制患者住院不再是必要的選項。
來源:CNA
除非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或有嚴重的潛在健康問題,否則在家康複很可能是安全的,因爲有證據表明接種疫苗可以顯著降低患嚴重疾病的風險。且從醫療系統的負荷角度來說,讓輕症或基本沒有生還希望的患者回家也是一個必要的選擇。因此,許多新加坡當地的醫療保健和生物倫理學專家建議,那些瀕死患者的願望應該得到尊重。
那些身患絕症,預計生命只有最後的幾天到幾周的患者,讓他最後的剩余時間盡可能在有親人陪伴的舒適和熟悉的環境中了卻余生,這是新加坡這樣一個醫療衛生體系發達的地區應該也是必須考慮的事情。本地的生物倫理學專家在接受采訪時說。
3. 有尊嚴的離開
當新加坡的疫情出現反複時,醫院通常會禁止家人探望。但如果患者接近死亡,醫院會允許最多五名訪客進入。增加對絕症患者的探視人數(在家中和在醫療機構)可以提高絕症患者及其家人的福祉,且不會對整體公共衛生狀況産生太大可預見的影響。
衛生部長王乙康于 11 月 8 日表示,政府未來將會支持那些希望在家中去世的新冠患者,但面對其他不可預見的事件,這些變化的最終決定還有待觀察。
來源:Tencent
在全球層面,這個問題還缺乏足夠的借鑒,這代表著新加坡在人文關懷方面的重視。尊重老年人與親人共度最後時光是維護他們尊嚴觀的一部分,而且從公共衛生的角度來看,不讓他們住院也有利于緩解已經緊張的衛生系統。
新加坡仍在爲繼續倡導和推進的臨終關懷的計劃而努力,這也提醒了我們,也許在嚴肅冷酷的醫療衛生之外,還應該記得保留一些人性的關懷。
本文部分參考:
1. Commentary: What if more terminally ill patients with COVID-19 want to die at home?,C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