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産品和服務已經深入新加坡人的日常生活。記者在隨機采訪中發現,在被問到網約車、網絡訂餐等共享經濟服務時,受訪者均表示使用過。
新加坡市民陳先生最常使用的共享經濟服務是BlueSG。這是新加坡首個共享電動車服務品牌,于2017年推出服務,約有665輛電動車。截至目前,累計租用次數超過170萬次,注冊用戶超過10萬人。陳先生說,由于新加坡的擁車成本非常高,共享汽車的前景會比較好。會開車的人可以通過這類服務,不必買車卻可以享受駕車帶來的好處。
事實上,新加坡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提供共享汽車服務。今年2月,初創企業Getgo加入共享汽車市場,計劃在全島300個地點提供400輛共享汽車,每小時收費3新元起。
在新加坡,共享出行服務非常普及。疫情改變了人們的出行習慣,更多人改搭網約出租車和網約私家車出門。新加坡管理大學卓越服務研究院9月份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61.1%的受訪者在疫情暴發後改變了出行習慣,減少搭乘公共汽車和地鐵的受訪者比例分別爲18.3%和24.7%,增加使用網約出租車、網約私家車等點對點交通服務的受訪者比例則達到15.7%。該研究院指出,公交乘客量下滑除了因爲更多人在家辦公,還因爲一些人認爲疫情情況下搭乘網約車相對較爲安全。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教授、治理與永續發展研究所所長盧耀群告訴記者,共享經濟從嚴格意義上講是指一些資産所有者擁有閑置産能,並決定將其出租給其他人。但是,共享經濟的邊界現在已經變得有些模糊,目前還包括許多相關的用途和産品。所以,在人們的認知中,Uber、Grab等網約車企業也屬于共享經濟。同樣,共享經濟甚至可以包括物流配送服務。
盧耀群認爲,共享經濟的健康發展還有很大空間。如果共享經濟得到有效監管,將會促進新加坡國內企業的發展。有效的共享經濟將優化社會資源配置,爲新的經濟開放提供市場規模,並創造就業機會。
盧耀群表示,共享經濟在新加坡仍有發展空間。雖然疫情可能抑制了對共享經濟的整體需求,但其中的一些服務可能會蓬勃發展。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9月新加坡零售銷售總額約爲34億新元,其中網絡銷售占比爲15.2%,占比遠超疫情前水平。2019年9月,新加坡零售銷售總額爲35億新元,其中網絡銷售占比只有6.9%。電商的快速發展意味著物流配送需求的快速增加,而疫情以及防疫措施還催動了網絡訂餐服務的興起,這更是給物流配送服務的發展添了一把火。今年9月,新加坡食品與飲料服務零售銷售額約爲6.69億新元,其中網絡銷售占比高達34.5%。
如今,走在新加坡街頭,不時能夠看到穿著Grab等平台制服的送貨員、送餐員騎著摩托車、電動自行車穿梭往來。疫情改變了新加坡人在外就餐的生活習慣,還培養出網絡購物的新習慣。可以預見,即使疫情結束,物流配送在新加坡的前景仍會是廣闊的。
陳先生還告訴記者,聽說有人在新加坡使用共享居住空間服務。這項服務最早在2014年進入新加坡市場,但並沒有掀起熱潮。2018年前後,由于政府放寬了對私人住宅短期租賃的限制,加上年輕一代開始進入社群生活,共享工作空間興起,這項服務在新加坡再現崛起勢頭。
共享工作空間也是有可能興起的共享經濟領域之一。新加坡共享工作空間企業The Great Room10月份剛剛開設了在當地的第五個、也是面積最大的共享工作空間。據當地媒體報道,企業創辦人洪可珈表示,疫情加快了跨國企業采用靈活工作空間的速度,許多傳統公司和機構更願意采用更靈活的共享空間作爲工作地點,員工們也更喜歡混合式的靈活工作方式,從而大大加快了新加坡共享工作空間行業的發展。
盧耀群認爲,共享工作空間和共享居住空間都是很有前景的共享經濟領域。受疫情影響,許多企業、機構、組織都制定了在家工作安排。從雇主角度看,他們可能想要更靈活的辦公空間,而不是被傳統的租賃或購買辦公地産所束縛。從員工角度看,可能會尋找更好的居住空間來滿足工作及生活需求。
作者:□記者 李曉渝 新加坡報道
來源: 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