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再過幾小時即將結束,zaobao.sg爲你整理10張今年最具代表性的新聞照片,帶你回顧新加坡這一年裏發生的重大新聞事件。
1. 丹戎巴葛恐怖車禍
車禍現場可見寶馬車身被嚴重燒毀,第37號店屋也被殃及陷入火海。(陳斌勤攝于2021年2月13日)
2021年開年不順,大年初二就發生了震驚全國的丹戎巴葛恐怖車禍。一輛白色寶馬跑車超速駕駛,疑失控撞入丹戎巴葛路店屋後起火狂燒,導致車上五人困車內活活燒死。26歲前空姐歌手胡秀惠爲救車上的未婚夫,不惜沖入火海,結果全身80%燒傷,命懸一線。她住院10天後蘇醒,並從加護病房轉入重護病房繼續接受治療,經曆32次手術後于6月出院。
車禍雖奪走摯愛,2022年也得進行更多重建手術,胡秀惠人前堅強、樂觀示人,近期已重新出發拓展新生意,在社交媒體平台售賣鮑魚新年禮包。
2. 抗疫之路一波三折
政府在高警戒解封第二階段禁止堂食,麥士威熟食中心的餐桌椅都用網罩住,以阻止人們坐下。(曾坤順攝于2021年6月10日)
德爾塔冠病變種毒株的威脅和多個大型感染群的暴發打亂我國的解封步伐。先是在5月收緊防疫措施,從解封第三階段回到解封第二階段,又從解封第二階段回到不准堂食的“加緊版”解封第二階段;6月放寬至高警戒解封第三階段允許堂食,但又在7月因KTV夜店感染群和裕廊漁港感染群而重回高警戒解封第二階段禁止堂食……2021年好幾輪反複收緊放寬防疫措施,令不少國人陷入“抗疫疲勞”,也重創許多業者的生計。
3. 令人哀傷省思的立化命案
命案發生後,校方先讓學生待在教室確保安全,直到下午1時50分左右才陸續放學生離開。(蔡家增攝于2021年7月19日)
立化中學2021年7月19日發生命案,轟動全國。一名16歲男學生涉嫌用斧頭在校園內的廁所,劈死與他不相識的13歲學弟。這相信是本地第一次發生涉及學生之間的校園命案。後續調查顯示,這名16歲男生曾是心理衛生學院病患,兩年前曾企圖自殺。案件引發全國上下對校園安全、青少年心理問題和本地師生壓力等課題的反思。
教育部長陳振聲事後在國會發表部長聲明時表示,孩子們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面對多重壓力,冠病疫情可能加劇他們的焦慮,學校今後將加強支援網絡,增添有輔導專長的人員,協助學生建立心理韌性。但他也強調,這不能單靠學校,社會各方應全力營造溫馨包容的大環境,讓需要精神輔導的人安心求助。
4. 迎來首個大熊貓寶寶“叻叻”
圖爲“叻叻”82天大的時候貼在母親嘉嘉的臉上戲耍,享受著令人暖心的母子時光。(攝于11月3日/萬態保育集團提供)
2021年8月開始,本地陸續傳出一些令人振奮的消息,其中包括我國8月14日(農曆七月七日,七夕“東方情人節”)迎來首個大熊貓寶寶。凱凱和嘉嘉經過七年的嘗試,通過人工受精的方式終于升級做爸媽。大熊貓寶寶12月29日剛滿138天,重約9.62公斤。
新加坡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王瑞傑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韓正,12月29日以視訊連線方式召開新中雙邊合作聯合委員會(JCBC)會議時,揭曉大熊貓寶寶取名爲“叻叻”。“叻”源自石叻坡這個新加坡的舊稱。石叻坡音譯自馬來語“selat”,意思是海峽,意指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叻”也與“樂”同音,寓意快樂。“叻叻”自12月30日起已開始會客,公衆如今可到河川生態園一睹它的萌樣。
5. 客工時隔一年半重返社區
本地客工時隔一年多在客工重返社區試點計劃下,再次踏入印度廟參拜。 (蔡家增攝于2021年9月15日)
客工宿舍疫情大暴發的一年多後,人力部2021年9月15日啓動了客工重返社區試點計劃,首個月每周讓500名客工分三天六個時段,前往小印度的指定範圍自由活動,爲逐步放寬對本地客工的行動限制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客工允許活動的範圍涵蓋多個受歡迎的地點,包括竹腳中心(Tekka Centre)、維拉瑪卡裏雅曼印度廟(Sri Veeramakaliamman Temple)、安古利亞回教堂(Masjid Angullia)、慕斯達法商場(Mustafa),以及位于侖布路(Lembu Road)的孟加拉廣場(Bangla Square)。自10月30日起,計劃已擴大至每周可有3000名已接種疫苗客工前往小印度或芽籠士乃,活動時間延長至八小時。
6. 辣玉莎國會撒謊引爆工人黨危機
前工人黨議員辣玉莎11月1日在國會承認自己撒謊。(gov.sg視頻截圖)
一個謊言扯出了工人黨20年來的最大政治危機,演變爲近年最令人咋舌的政治大戲。原來的盛港集選區工人黨議員辣玉莎,2021年8月3日在國會辯論賦權女性的休會動議時稱,自己三年前曾陪同一名25歲的性侵受害人到警局報案,受害女子那時哭著出來,指警員評論她的穿著說她曾喝酒。
後來國會10月複會時,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多次追問她詳情以偵查此事,但遭到辣玉莎拒絕。最終,她在11月1日的國會承認自己早前撒謊,事件隨後交由國會特權委員會處理。
不過事情卻在調查啓動後發生了反轉。原來畢丹星、林瑞蓮與費沙三名工人黨領導,早在辣玉莎捏造事實的約一周後就已知道實情,卻在她接二連三說謊時知情不報。國會特權委員會聽證會程序啓動後,辣玉莎指控包括工人黨秘書長畢丹星在內的黨領導層建議她把謊言“帶進墳墓”、隱瞞到底。畢丹星在供證時則辯稱自己10月3日有明確告訴辣玉莎要對這件事情“負責和做主”。
如今畢丹星、林瑞蓮、費沙,以及盛港區議員林志蔚已陸續供證,辣玉莎和黨領導雙方各執一詞。真相到底是什麽?工人黨領導層能否全身而退?國人靜候特委會的調查結果。
7. 新馬VTL開通 兩地親人喜重逢
2021年11月29日新馬VTL首趟開往馬來西亞新山的星運旅遊巴士,與首趟開過來新加坡的漢達英達巴士在新柔長堤“相會”。(何炳耀攝)
疫情的沖擊讓從前車流不息的新柔長堤反常地靜了下來。兩地遊子被迫適應回家不再是那麽的理所當然。在盼望許久後,新馬陸路疫苗接種者旅遊通道(Vaccinated Travel Lane,簡稱VTL)終于在2021年11月29日開通,邁出了兩國恢複居民交通往來的重要一步。很多親人在分隔兩地接近兩年後,得以越過長堤與家人團聚。
8. 新加坡報業邁入新紀元
工作人員于2021年12月19日將報業中心大廳原本張挂的“SPH”標志,改爲“SPH Media”,象征新報業媒體信托(SPH Media Trust)以新面貌迎接新的一年。(邝啓聰攝)
2021年注定成爲新加坡報業史上意義非凡的一年。
原本出版新加坡四大語文報章的新加坡報業控股,2021年5月宣布把媒體業務剝離出來,在12月1日這天轉入“新報業媒體信托”(SPH Media Trust),以擔保有限公司(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簡稱CLG)的模式,繼續爲讀者和各平台受衆提供信息。新報業媒體信托今後自成一個獨立的非營利單位,通過從公共、私人或慈善領域獲得的資金來支持經營。
另外,1983年3月16日創刊的《聯合晚報》在陪伴讀者38年後,于12月25日停刊,從12月26日起和《新明日報》合並,以《新明日報》的刊號繼續反映民生,提供最即時的新聞和生活資訊。
本地的報業媒體人經曆過新加坡報業的榮景,也直接體驗到互聯網科技與商業模式沖擊下越走越坎坷的道路。但就如《聯合早報》12月1日致讀者信所寫:“我們也准備好做出改變,迎難而上。在任何挑戰下,總有新聞人不畏艱難,不放棄努力,因爲我們心裏很清楚,理想總是一個未竟的使命。”
9. 駱建佑書寫新加坡羽壇最輝煌一頁
駱建佑在世錦賽決賽擊敗印度名將斯裏坎特·基達姆比的那一刻,激動得揮舞雙拳,怒吼慶祝。(Badmintonphoto提供)
我國羽毛球頭號男單駱建佑,在2021年12月19日結束的世界羽毛球錦標賽男單決賽中力克印度名將斯裏坎特·基達姆比(Srikanth Kidambi),爲新加坡奪得史上首個羽毛球世界錦標賽冠軍,寫下了新加坡羽毛球運動至今最爲輝煌的一頁。
駱建佑一路挑落奧運冠軍、頭號種子安賽龍和三號種子安東森兩大丹麥名將進入世錦賽決賽。作爲一位世界排名僅22位的非種子選手,他的表現令世界驚歎,也激勵更多本地體育選手效仿他實現自己的體育夢想。
10. 五歲至11歲兒童疫苗接種計劃正式啓動
爲五歲至11歲孩童注射疫苗,是提高我國抗疫韌性的重要一步。(唐家鴻攝于2021年12月27日)
首批七個兒童疫苗接種中心2021年12月27日正式投入運作,3300名2022年就讀小四至小六的學生在首日接種了第一劑疫苗。隨著其余八個兒童接種中心在2022年1月投入運作,當局將逐步開放更多接種名額,讓2022年在教育部小學和回教學校就讀小一至小三的學生從1月5日起注冊接種。其他五歲至八歲孩童可從1月6日起,通過全國預約系統注冊接種。接種中心也將逐步擴大運作,每天接受更多接種預約。
5歲至11歲孩童是目前最大的未接種群體,有超過30萬人。爲這一群體完成接種,是提高我國抗疫韌性,學校和學前教育中心安全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