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媽 (公衆號米粒媽頻道)
尋根,是我們每個人小時候都曾産生過的疑問。在年紀尚不能理解男女結合的概念時,家長通常會告訴咱們:“你是垃圾桶撿來的。”
米粒媽小時候也有過這樣的疑問,那時候我問米粒姥姥:“我是怎麽來的?”
米粒姥姥說:“有一天我做了個夢,你說你在天上選好了媽媽,要做我的女兒。等我醒來,你就真的在我的肚子裏了。”
很長時間我都信以爲真,覺得母女間天賜的鏈接妙不可言。
後來跟同學討論起這事兒,才知道好幾個同學都被告知自己是垃圾桶撿的……
現在就更高科技了,不是流行一種說法嗎?說:“你是充話費贈送的。”
但終有一天,我們會理解我們的來曆,也才能停止追問。
Netflix 在今年新出了一部紀錄片《找尋》(Found),記錄了三個被美國家庭收養的中國小孩,通過 My China Roots(中華家脈)這個組織遠赴中國尋根的故事。
這三個女孩子真的是被原生家庭放在紙箱裏遺棄的,她們被過路的人發現,送到福利院,度過她們的幼年時光。然後各自被美國家庭收養,遠赴大洋彼岸,開啓各自的人生。
“垃圾桶撿的”、“充話費贈的”,在咱們兒時調侃的玩笑話,是她們此生永遠的隱痛。在三個女孩已經亭亭玉立,操著一口正宗的美音茁壯成長後,她們依然不停地追問著自己的來曆。
棄養和領養,一直是一個很隱秘的話題。但是片中的三個孩子,因爲自己的膚色跟身邊人不同,養父母也很早就毫無保留地告訴她們真相。
這部片溫情中充滿了力量,雖然女孩們從出生就注定遠離親情,但她們也幸運地獲得了另一種更加珍貴的親情。
尋根
紀錄片圍繞著Chloe、Sadie、Lily三個女孩展開,連接她們的是一次來自“23 and Me”(一家上市個人基因組和生物技術公司)的基因測試,測試結果表明她們是有著血緣關系的近親。
她們通過視頻通話開始了聯絡,三個人像好朋友一樣談天說地,最重要的是,她們懂彼此,這比什麽都更能拉近距離。
她們有著共同的感受,亞洲的面孔讓她們感到孤獨,對親生父母的疑問、棄養的原因,使她們的內心始終無法真正安甯。
Chloe就遭遇過校園冷暴力。她是一個很開朗的孩子。但在學校裏,同學們竟然因爲她是被親生父母遺棄的,就以此作爲理由不跟她玩。
談起這個,本來還開朗地笑著的Chloe就忍不住哭了起來。這也使她陷入掙紮,對是否回國尋親搖擺不定。
另外兩個孩子,則完全沒有遲疑,她們非常想追尋自己的身世,這種迫切的心情非常強烈。看到這,很多人都會産生一個疑問,那就是:她們爲什麽非要尋親?
她們在美國明明生活得很不錯,整個人從裏到外都是西化的,也不會中文,沒去過中國,爲什麽還要去尋根?
她們明知道自己的親生父母所處的是最貧瘠的廣州農村,那環境即使尋到了親,也是自己無法適應的水土。
決定尋親後,三個孩子聯系上了My China Roots(中華家脈)研究人員劉好,這個女孩也曾差點被棄養,還好她的祖父母堅持留下了她。
這麽多年過去,她和父親的關系一直沒有緩和。
而她自己則選擇了這樣一份職業:通過聯系福利院、警察局,在各大媒體刊登廣告,給疑似血親的家庭成員做基因比對,牽線搭橋,嘗試爲他們尋親。
她的一句話,給大家的那個疑問一個很好的解釋。劉好說:“當一個人對自己的出身,對家族曆史有所了解時,這個人便能找到內心的平靜。”
這裏面所說的“平靜”,應該就是一種歸屬感。飄零在異國他鄉,那種對根的追問,應該就是孩子們明知道自己是被抛棄的,依然想要尋找的理由。
就像後面尋親過程中,Sadie描述三個女孩的友情時說:“我們是一樣的,很多東西不用說,她們就懂。”
幸運的是有人收留
讓米粒媽印象深刻的是Lily的養母,她非常尊重孩子。當後來劉好通過基因匹配,在廣州農村找到了可能是Lily親生父母的人,並拿來了視頻時,Lily卻沒有勇氣看。
她糾結再三,終于問身邊的養母:“我看嗎?”
養母非常耐心地說:“這得你自己決定,親愛的。”
在這部片中,養父母們完全沒有阻止孩子們尋親的意思,更多的是平等和尊重。這種教育氛圍非常棒。
你不尋親,好,那咱們繼續咱們的生活。你決定尋親,也好,我陪你去中國走一趟。
在這平淡如水的中立態度中,有著一種如山般厚重的養育的自信。
在這幾個家庭中,養父母將孩子撫養長大,他們給予過孩子愛和溫暖,當孩子們想放飛,想尋根的時候,她們坦然接受。
劉好大費周折找到的幾對疑似孩子父母的家庭,他們由于計劃生育繳不起罰款等原因決定抛棄孩子,而一提到孩子還是無法抑制內心的難受,在劉好面前哭了好幾次。
但遺憾的是,通過基因比對,這幾個人都沒有跟三個孩子匹配成功,她們沒有找到自己的親生父母。
帶著遺憾,她們跟隨劉好來到了廣州的一家福利院。這裏是 Chloe、Sadie 和 Lily 被領養前生活過的地方。
她們見到當初照顧過自己的福利院阿姨,並且驚奇地發現,阿姨竟然記得她們三個,而且對她們小時候的很多細節、性格都記憶猶新。
三個女孩非常開心,她們很難想象自己曾經在這個地方生活過。
回憶過去,阿姨們紛紛表示福利院當時的條件很艱苦。隨著送來的孩子越來越多,福利院的人員和物資都跟不上消耗,就連醫療儲備都嚴重不足。
最高峰的時候,福利院有近200個孩子,卻只有兩位護士。不僅無法面面俱到地照顧生病的孩子,還因爲沒有醫生的處方而無法拿到處方藥。
于是,其中一位護工阿姨在2002年的時候報考了醫學院,之後福利院裏所有孩子的疫苗都是這位阿姨一手接種的。
負責照管的阿姨說:“每送走一個寶寶,我都會感到心痛。他們都被送往很遙遠的地方,她們會有怎樣的遭遇?”
後來她們一起吃了頓飯,吃著吃著,Chloe突然就哭了。她說:“阿姨了解我小時候的性格、樣子,她是我當時最接近母親形象的照顧者。”
雖然沒有找到親生父母,但是在見到福利院阿姨,聽她們描述自己小時候的樣子後,孩子們已經不再那麽想去尋親了。因爲她們已經找到了。
她們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在那個貧瘠的年代,被遺棄的女性被另一些女性收養,她們鏈接成爲新的母女關系。
福利院的阿姨讓孩子們生根,而美國的養父母讓她們發芽,並長成了枝繁葉茂的樣子。
而她們所尋找的“根”,就在福利院,她們心目中媽媽的樣子,也已經有了形象。
家人是願意爲你付出的人
中國之行,讓三個孩子看到了自己的地域,看到了這片土地上,與自己長相相似的人們。
她們找到了福利院的“媽媽”,那個依然記得自己兒時模樣的親人。
最重要的是,她們認識了彼此,她們懂對方,在尋親的過程中,成了彼此最堅實的依靠。在未來的歲月裏她們不再孤單,在白皮膚黃頭發的世界裏,她們有彼此的攙扶。
福利院裏這些來自廣東民間的樸實女性,甚至都不認識字。但她們毫無保留的愛,給了孩子們新生的機會。
作爲一個母親,米粒媽也深有感觸。
雖然十月懷胎非常不易,經曆了孕吐、沒食欲、行動不便、生産的疼痛,但是真正與孩子建立感情,真的是在他出生以後。
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鏈接並不是從懷孕起算的,而是你開始養育、開始付出,才能一點點懂得了愛是什麽。
記得米粒剛出生的時候,第一眼看上去有點嚇人,一點也不好看。那時候我幾乎完全沒有喜歡、愛的感覺,只是覺得:“原來剛出生的孩子長這樣啊!”
但隨著他第一次喝奶,第一次爬行,第一次叫出媽媽,我才明白了母子之間情感的鏈接,也是需要一點點去適應、去參與而建立的。
我想,這就是人的感情,它通過彼此的鏈接而産生和深化,最後變成銘刻于彼此骨血的親情。
當孩子們回到美國的家庭,Lily的父母給她們舉行了歡迎派對。媽媽依舊像平常一樣親吻她們,一切又回歸了平靜的日常。
而她們終于獲得了內心的安甯,可以坦然地面對自己不同膚色的父母。
在節目中的結尾,Sadie說了一段話:
“在我8歲時,我記得第一次看《魔法奇緣》電影。在電影中,寶寶從小就跟父母分開,她最終找回了失散多年的父母,得以幸福團聚。
我們都希望能像電影裏一樣,獲得童話般幸福的結局。
但我得出一個領悟:也許是我尋錯了家人,家人是願意爲你付出的人。她們愛護,並接受真實的我,有些事還是交給童話故事吧。” 這是孩子們尋根得到的最珍貴的領悟,三個孩子在視頻電話中聊著日常,開心地笑,愛和親情就這樣平靜的流淌。
其實尋親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這不最近微博上還有個找到生母的故事上了熱搜嗎:
不管是怎樣的原因被遺棄,不管孩子長到多大,內心對家的追尋都不會停止。孩子遠遠比我們想的更愛我們,在他們小小的世界裏,家人就是全部。
希望所有孩子的愛,都不是單向奔赴。這一世能做親人,是太深的緣分,願我們和孩子,彼此不辜負。
直播預告👇
※ 往期推薦 ※
半年時間!欣欣從不會寫句子到作文在雜志發表,我女兒到底怎麽學的?
2022-01-02
中國學生如何能順利考入新加坡名校?高分秘籍來啦~
2022-01-02
$2起!新加坡周末家庭燒烤聚會走起!滋滋冒油~
2022-01-02
種草無數!新加坡14家顔值高質量好的文具店推薦,開學前必逛!
2022-01-01
點個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