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人吳明東退休前是一名媒體顧問,從上世紀80年代便對家族史感興趣。他看不懂中文,尋根過程很辛苦,最終成功找到失聯多年的大伯公吳來吉和三伯公吳來熙的後代。
托族譜學會幫忙梳理家族史尋根,結果找到了失聯多年的大伯公後代,其中一人竟是已故本地田徑界元老吳德潘,讓委托人吳明東感到異常驚喜。
吳明東(69歲)退休前是一名媒體顧問,自上世紀80年代便對自己的家族史感興趣,不斷查詢祖籍先輩的資料。他受訪時說:“我小時候聽祖母說過,我們家祖籍潮陽溪頭。記得1990年代我被公司派駐香港幾年,雖然什麽人都不認識,還是請一名朋友帶我到潮陽看看祖先老家的環境。”
吳明東過去幾十年翻閱國家圖書館資料庫的報章,積極查詢先輩資料。他發現曾祖父大約在1860年代從潮陽來到南洋,之後生了六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吳明東祖父吳來江排行最小。
去年3月,吳明東經宗鄉會館介紹聯絡上族譜學會,請他們幫忙尋根,獲得族譜學會會長黃友江、副會長吳安全和中文秘書陳琦的大力協助,不久便找到失聯多年的大伯公吳來吉的後代。
原來,吳來吉的兒子是已故本地田徑界元老吳德潘,他生前曾是業余田徑總會理事,擔任過宿將田徑總會會長,也是田徑總會副顧問。吳德潘的長子現在居住在加拿大溫哥華,吳明東也已成功跟他聯絡上。
吳明東在尋根過程中也發現三伯公吳來熙(又名吳赉熙)赫赫有名。根據吳明東和族譜學會搜集到的資料,吳來熙1881年在新加坡出生,曾就讀于萊佛士書院。他在1899年獲英女王獎學金遠赴英國劍橋大學學醫,並于1906年考獲碩士學位。因熱愛西洋棋,吳來熙還曾經是劍橋大學西洋棋俱樂部副會長,也是劍橋大學亞裔學生團體“遠東協會”的會長。
1914年,吳來熙離開英國到中國北京居住,創辦了北京第一份英文報紙《北京日報》(Peking Daily News)並任主編。吳來熙也先後擔任北洋軍奉系軍閥領袖張作霖張學良父子的高級參謀和顧問。1927年,吳來熙被委任爲民國外交部顧問及南洋華僑宣撫特使訪問新加坡,是他闊別28年後再度回到家鄉,受到親友和華社熱烈歡迎,本地中英文報章都有報道。
2020年10月,吳明東把所搜集到的吳來熙資料轉發給親友,侄兒把資料發到推特,竟被吳來熙在北京的後代讀到,雙方取得聯系。原來吳明東在北京有一個堂姐,對吳氏家族史也很感興趣,曾在2021年4月特別到潮陽尋親。
吳明東說:“我看不懂中文,尋根過程很辛苦。雖然都只是我一個人在找,但我做得很起勁,整個過程也帶給我很多滿足感。每當我發現一個新線索,就會感到高興和興奮,覺得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
10人向族譜學會求助尋根
族譜學會目前有大約70名會員,宗旨是爲族譜研究員和梳理家譜的人士提供交流平台,以及透過教育宣導,提高公衆對編修家譜的興趣。學會也爲想尋根卻無處下手的人提供援助,至今已爲大約10人尋根問祖。
會長黃友江(80歲)說:“我們很高興吳明東對家族史和尋根感興趣,並盡我們的能力幫忙。雖然他提供的資料不多,但我們通過各種方式逐漸找出更多曆史線索。”
黃友江是前公務員,曾擔任新加坡駐中國廈門總領事。他在2008年退休後不久,同新加坡根文化學會會長陳業雄在2012年聯合創辦族譜學會。
黃友江鼓勵更多新加坡人研究家族史並撰寫家譜,他說:“很多人年輕的時候對家族史不感興趣,祖輩也沒留下很多資料,一旦他們過世,這些曆史記錄就會遺失,後代日後要尋根的話會非常困難。因此如果資料足夠,我鼓勵大家撰寫家譜,方便後代子孫了解自己家族的曆史。”
黃友江也希望更多本地會館能提供尋根的幫助,“不少本地會館跟中國的宗親有聯系,可以幫忙追溯祖籍先輩。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館已失去許多原有功能,不妨考慮增添助會員尋根的新功能”。
吳明東還在積極尋找另外三個伯公後代的下落,他說:“雖然可能到我離世都還找不到,但我不會放棄。”
吳明東希望在疫情結束後,能盡快跟溫哥華和北京的親人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