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中國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萬家團圓的場景讓這天成爲了各路品牌垂涎的流量高地。爲了迎接這萬家燈火,一場場晚會拔地而起。
從央視春晚,到衛視春晚最後到線上平台春晚,沒有人願意放過這場春天的狂歡。
央視春晚成爲文化標志
提到春晚當然避不開春晚的鼻祖——央視春晚。
誕生于1983年的的央視春晚,如今已成爲中國農曆新年的文化標志。團圓飯配央視春晚是深刻在一代人骨子裏的傳統。
盡管我們在一年又一年的吐槽春晚,但是關于它的風吹草動總是能輕而易舉的登上熱搜。可見,春晚對于我們的影響力依舊不減。
作爲一項國家項目,央視春晚肩負著全民“辭舊迎新”的重任。上到九十九,下到剛會走都是央視春晚的觀衆,面對著橫跨100年的審美鴻溝,央視春晚需要把它們和諧的融合到一場晚會之中。說實話,放眼全世界,這也是一項艱難的任務。
一年一年央視春晚看下來,我覺得它承載的情感早就超越了節目效果本身。賈玲“戳破”婆媳關系也好、沈騰暗諷社會現象也罷,這些內容最終都會成爲工具,以它們爲切入點,成爲了親朋好友們之間的談資。
我想這正是春晚的意義所在吧,作爲團圓的標志,就算只是在大年三十晚聽聽聲音,都能找到過年的氣氛。
衛視春晚陷入流量怪圈
據說今年有15家衛視加入了春晚的狂歡之中,僅大年初一晚就有9家衛視同場競技。
如果從今年衛視春晚裏盤點出一個亮點歌曲,我覺得非《野狼disco》莫屬了。一首歌曲,橫穿5檔春晚,火熱程度可見一斑。
“懷舊殺”是永不過時的催淚神器。北京衛視在春晚上讓《家有兒女》重逢、東方衛視則重演《情深深雨蒙蒙》。#家有兒女北京台春晚重聚#話題一上線就沖上微博熱搜,至今已斬獲7924.9萬的曝光流量。
記憶只會模糊,但不會被遺忘。當觀衆塵封的記憶被喚醒,平台很容易獲得口碑和流量傳播。
從收視率上看,北京衛視、東方衛視和湖南衛視沖出三甲,三家衛視合計市占率約23%。雖然沒法和央視春晚掰手腕,但這也足以讓衛視們賺的盆滿缽滿。
衛視春晚雖然戰績不錯,但是內容形式卻無太多創新。依舊是歌舞、語言和戲曲等“老三件”。衛視春晚,始終活在央視春晚的陰影之中。
通過梳理衛視春晚,我們不難發現流量明星是他們的流量法寶。需要警惕的是,粉絲經濟就像深夜盛開的昙花一樣,雖然美麗但是確很短暫。當大潮褪去,有多少節目會留在岸上呢?
平台春晚異軍突起
所謂主流正是由一條條支流構成的,這些支流代表的是一個個興趣群體。他們因共同愛好結緣,直到擁有一個共同的社區平台。
而有些興趣平台會主動承擔起了爲社區居民守歲的任務。比如AcFun(A站)春晚和Bilibili(B站)春晚。
AcFun(A站)、Bilibili(B站)是二次元文化的聚集地,在除夕夜中,兩站共同撐起了ACG群體的狂歡重任。
作爲哔哩哔哩最有影響的賀歲節目,B站跨年祭在努力爲二次元文化發光發熱。今年拜年祭以“舒鼠福服”爲主題,延續以往四大模塊+SP組合,以用戶音樂和動畫的形式向觀衆拜年。
VOCALOID界的女神初音未來,用一首洗腦神曲《買買買》強勢登場,朋克十足的曲風把晚會推向了小高潮。
極具傳統色彩的《橫豎撇點折》,讓我們再次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據說每句歌詞都是一個字謎,把三十道字謎放進一首歌中,實乃匠心之作。
十年拜年祭,見證了“小破站”由小變大,由大變強的轉變。
今年A站春晚很特別,用一句流行的話闡述就是「有內味了!」。
有了快手的加持後,今年的“團圓飯”很不一樣,AC娘開始壕氣起來:
有“燃燒經費”的開場動畫:在一個普通的加班夜晚,年獸的出現打破了猴山的甯靜,AC娘和猴子華麗變身,聯手抗年。華麗的制作特效,讓觀衆直呼過瘾。
有手工耿的收紅包馬甲:一項熱衷于制作無用發明的快手紅人手工耿,也登上了A站春晚。這次他的發明很實用,一套馬甲有5個口袋,實乃春節收紅包必備。沙雕指數五顆星。
還有漢堡王、紫顔等舞蹈區UP主帶來了合舞《愛在A站》:A站古風、韓舞兩大類型top級漂亮姐姐首次同屏發射愛心,引發屏幕前猛男的陣陣“嘤嘤嘤”。
A站春晚,爲ACer送上了一場具有「硬核二次元」的年味。
身邊的朋友曾感慨:經曆十二年起起落落,很欣慰A站堅持了下來。A站春晚每年如約而至,讓他有著一種“回家”的感覺。
A站作爲中國二次元文化的發祥地,對于很多資深的二次元用戶來說,它是代表的是不滅的青春情懷。在A站上,你常常會看到這樣一條彈幕「Ac在,愛一直在」。
在A站身上我看到信仰的力量。因爲堅守信仰它走到了今天,又因爲信仰他們陪它走到了今天。「喜歡那就一輩子」,粉絲和A站的關系,僅此而已。
縱觀春晚的演變曆程,我看到一條社會的發展脈絡:隨著Z世代的成長,社會話語權慢慢的發生了偏移。傳統社交開始改變,以興趣爲主導的社交圈層正在形成:遊戲圈、足球圈、二次元圈……
傳統春晚最大的問題在于內容形式僵化,這種趨勢顯然並不符合當今多樣化的審美需求。
每個群體都希望在除夕夜看到屬于自己的主題晚會。就像爲A站爲二次元群體所作的那樣。畢竟這萬家燈火,是屬于每一個人的。
春晚也在變,時代在變,每一種文化都變得自信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