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衛生部通報,1月14日新增確診病例945起,含社區病例582起、客工宿舍病例0起,境外輸入病例363起,累計29萬零30起。
奧密克戎新增病例有832起,包括543起本土病例和289起境外輸入病例。
今晚通報死亡病例1起,累計840起。
本期報道包括:
一、新加坡正在研發冠病口服藥
二、專家:T細胞仍可辨認並對抗奧密克戎
三、新加坡開展疫苗混打效果試驗
四、0歲至11歲兒童新增病例持續增加
五、昨通報無新增死亡病例,病死率降至0.290%
六、ICU病危插管降至9人;輸氧升至14人
今天(1月14日),新加坡醫療界傳來好消息。A*STAR旗下的實驗藥物研發中心近期研發出了3CL蛋白酶抑制劑,將被用于新加坡冠病口服藥的開發。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簡稱(A*STAR),彙聚了全新加坡理工科與自然學科的學者與科學家,在新加坡就相當于中科院對于中國的意義 。
(圖源:A*Star官網)
2019年,A*STAR成立新加坡實驗藥物研發中心(ExperimentalDrug Development Centre (EDDC)),旨在加強新加坡生物醫藥領域。
近期,實驗藥物研發中心成功研發出3CL蛋白酶抑制劑。
冠狀病毒如果想要不斷複制,就需要這個叫做3CL蛋白的酶。而新加坡此次便是研發出了能夠抑制這種蛋白的技術,它對新型冠狀病毒及其變種毒株非常有效。這也是輝瑞冠病口服藥中所使用的關鍵技術。
今天,中國雲頂新耀與新加坡實驗藥物研發中心宣布達成全球許可協議,將共同合作,一起開發、生産冠病口服藥。
(圖源:Everest Medicines)
這款冠病口服藥的臨床試驗計劃將在今年下半年展開。投入量産後,新加坡也會有自己的冠病口服藥了。
除了新加坡正在研發的口服藥以外,中國與美國也已經研發出了冠病口服藥。
中國自主研發的口服新冠特效藥
自2020年1月21日起,中國科技部便開展了研發冠病藥物的工作。目前,中國自主研發的特效藥多數都已經進入到了臨床試驗的階段。
(示意圖,圖源:Unsplash)
其中,進度最快的便是由清華大學、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和騰盛華創聯合研發的中和抗體聯合療法。據《科技日報》報道,中國自主研發的幾款冠病特效藥目前已在臨床試驗中取得優異的效果,其中一款更是有望在近期獲批上市。
美國輝瑞研發的Paxlovid
美國輝瑞公司自2020年3月開始研發的新型冠病口服藥Paxlovid,在臨床試驗中被證明能夠將重病及死亡風險降低89%。據了解,這是市面上第一個3CL蛋白酶抑制劑的口服抗病毒藥物。(與新加坡目前研發的相同)
目前,該口服藥已被批准上市。
韓國從今天(1月14日)開始,將會使用輝瑞藥廠所開發的口服藥Paxlovid來治療被冠病病毒感染的患者。
韓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在昨天表示,至少會有2.1萬顆Paxlovid在當天到貨,之後分發給各大藥局和集中治療中心。通過口服藥,韓國一天可以治療1000多名患者。藥也會優先給病發風險較高的人群、65歲以上的年長者以及免疫力底下的人。CDC補充說,預計在月末還會有1萬顆Paxlovid到貨。
(示意圖,圖源:iStock/Evgeny Lonskov)
許多專家認爲,目前接種疫苗依然是當下最有效的醫學手段。口服藥的突破值得期待,但它在現階段只能起到輔助治療的效果,還不能獨當一面對抗病毒。
T細胞仍可辨認並對抗奧密克戎
一些科學家發現,盡管抗體對變異病毒反應不佳,但T細胞仍可辨認並對抗變異病毒,包括奧密克戎病毒株。
哈佛醫學院病毒及疫苗研究中心主任Dan Barouch說:“情況越來越清晰了——T細胞仍會對新變異病毒做出反應,包括奧密克戎。”
人們一直十分重視中和抗體的作用。中和抗體下降,出現症狀的風險就提高。而且,抗體檢測比T細胞檢測容易,因此,大型疫苗試驗傾向使用抗體爲疫苗效力的判斷標准之一。
出現變異病毒株之後,人們發現,原本能夠對原始病毒的刺突蛋白做出反應的抗體,現在由于變異病毒刺突發生變異,抗體的有效性減低了,保護力也降低了。
然而,T細胞的效力還是保持。除了刺突之外,病毒的多個特征仍可爲T細胞所辨認並攻擊。
至今,無論是電腦模擬數據或是實驗室真實數據,都顯示T細胞對抗奧密克戎有效。
荷蘭鹿特丹Eramus醫學中心病毒學家Corine Geurts說:“如果你著重的是預防感染,你會重視抗體的測量;如果你著重的是預防重症,就像目前的情況,那麽你應該更爲重視T細胞的作用。”
新加坡開展疫苗混打效果試驗
陳笃生醫院、新加坡科技研究院(A*STAR)、杜克—國大醫學院和竹腳婦幼醫院聯合開展疫苗混打效果試驗。
將有600人左右參加這項試驗,年齡21歲以上,至少六個月前已接種莫德納或輝瑞/複必泰疫苗第二針,不能是冠病康複病人。
試驗人群分五組。
第一組的第三針將接種同源疫苗,例如:三針皆爲莫德納。
第二組的第三針將接種不同的mRNA疫苗,例如:兩針莫德納之後加一針輝瑞。
第三、第四、第五組的第三針將接種非mRNA疫苗,可能包括科興、印度Covaxin等。
此試驗將在明年四月結束。
新加坡1月13日疫情回顧
截至1月13日中午1200時,新增確診病例960起,累計28萬9085起。
昨天新確認奧密克戎感染549起,含本土病例366起,境外輸入183起,累計6495起。
本地社區病例的前七天確診人數增長比例,相對再前七天是1.43,意即前一階段每出現100起,現階段則出現143起。
這是社區病例增長比例連續三天下降。
昨增社區病例按年齡劃分如下:
39歲(含)以下年輕人口占幾乎三分之二,其中多數爲20歲至39歲青年(34%)以及0歲至11歲兒童(25%)。
自1月4日、5日陸續開學以來,0歲至11歲兒童新增確診病例明顯增加;12歲至18歲青少年新增病例不見顯著增加。
有些家長半夜接到了衛生部發來的“健康風險警告”,告知孩子是密接者,必須在七天內每天檢測,當天檢測結果爲陰性,才可上學或出門。
12歲至18歲青少年絕大多數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種;5歲至11歲兒童從去年底開始接種疫苗,要到二月上旬才開始完成疫苗全程接種。不足5歲的,暫無合適疫苗接種。
客工宿舍連續四天無新增病例。
境外輸入病例連續19天維持三位數
境外輸入病例昨增481起,連續19天維持三位數。
爲了控制境外輸入病例的大量流入,新加坡從去年12月23日收緊VTL(接種旅客入境免隔離)措施,已購票者可繼續入境新加坡,未購票者暫不開通購票,直到本月20日。
盡管VTL已收緊,但已購票旅客繼續入境,而且病程發展需要時間,因此,相信接下來幾天仍會見到較高的境外輸入病例數據。
醫療資源占用情況穩定
《新加坡眼》從衛生部數據判斷,醫療資源占用情況保持穩定態勢,沒有出現擠兌迹象。
《新加坡眼》盤點自2021年8月18日以來的確診病例、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如下:
昨天通報無新增死亡病例
衛生部昨晚通報無新增死亡病例,累計839起。
社區病死率降至0.424%總體病死率降在0.290%
從2020年1月23日出現首起確診病例,至2022年1月13日,新加坡一共出現28萬9085確診病例,其中839起死亡,病死率自前一天的0.291%降至0.290%。
分解到社區病例層級,病死率自前一天的0.425%降至0.424%(見上表),社區病例絕大多數在60歲以上有基礎病人員。
原始株、德爾塔、奧密克戎前後三波疫情的病死率
按病毒株的種類劃分,新加坡經曆了原始病毒波,去年進入德爾塔波,現在奧密克戎波開始形成。
目前,新加坡的新增病例有一半是奧密克戎感染,《新加坡眼》以1月6日爲奧密克戎波的開始,分析此三波的病死率如下:
以上只是按每一波疫情出現的時間粗略劃分出三個時期。本時期目前的5起死亡病例皆爲前一波的德爾塔確診病例,也就是說,他們確診的是德爾塔病毒株,而死亡則發生在奧密克戎波的期間;新加坡尚未出現奧密克戎死亡病例。
已接種加強針人口比例升至49%
在過去28天內,新加坡的新增本土病例當中,99.1%爲無症狀或輕症,0.7%曾爲/現爲普通輸氧重症,0.1%曾爲/現爲ICU病危插管重症,0.2%死亡。百分比數據四舍五入。
截至1月12日,已接種至少一劑疫苗的人口比例爲89%,完成疫苗全程接種的爲87%。在符合疫苗接種條件的人口(即5歲及以上)當中,91%已完成疫苗全程接種。
已接種加強針人口比例升至49%。
ICU病危插管降至9人
ICU病危插管降至9人,比前一天少七旬以上1人、六旬2人,多了40歲至59歲一人。
過去14天ICU病危插管病例人數變化如下:
輸氧重症合計14人;ICU輸氧觀察無人,與前一天同;ICU輸氧觀察病患雖非病危,無須插管,但需要密切觀察,因此仍住進ICU病房。
一般輸氧重症病人有14人,比前一天增1人,使用的是普通隔離病房和面罩式呼吸機,無創,無須建立人工氣道,不插管。
根據衛生部信息,大多數輸氧病例在輸氧二天至五天之後,病情轉輕,不再需要氧氣支持。
普通住院病患人數升至149人
普通隔離病房的普通病例149人,比前一天增6人。普通隔離病房占用率爲9.0%。
昨天,中症以上病患康複出院12人,累計1萬6367人;死亡病例無新增,累計839起。
至于輕症和無症狀病患,在社區護理中心(類似方艙醫院)接受治療/隔離的,昨有6665起,比前一天增105人;在社區護理中心隔離之後病愈838人,累計26萬5042人。
活躍病例6837人,比前一天增1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