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衛生部長王乙康,他也是第四代領導人之一。(聯合早報)
作者 李國豪
一直以來,不曾政黨輪替、沒有競爭激烈的兩黨政治等特征,都是西方學界及媒體認爲新加坡“不夠民主”的依據。
然而,衛生部長王乙康指出,新加坡不太可能出現類似英國和美國的兩黨政治體制。同時,“自己監督自己”(ownself check ownself)反而是一種優點。
王乙康是在前日(14日)的“新加坡透視論壇”上提出上述觀點。該論壇由政策研究所(IPS)主辦。
王乙康在“新加坡透視論壇”發表演說。(聯合早報)
無法“自己監督自己”才是大麻煩
反對黨領袖畢丹星在2015年率先提出“自己監督自己”(ownself check ownself)這組非常Singlish的詞彙,一炮而紅。
當時,他借此批評榮譽國務資政吳作棟稱政府已經足夠廉潔誠信,所以能充當自己的監督人的說法。 但王乙康認爲這並非壞事。相反的,無法做到才真的是“代志大條”。
“人們可以說‘自己監督自己’,但我認爲這是一種美德——如果我們無法做到自我監督,那你就麻煩大了。”
他也進一步說明所謂的“自我監督”究竟從何何來。 首先,新加坡有一個中立,非政治化的公共服務體系,透過獨立的公共服務委員會來委任高級公務員。
而新加坡的各層級公務員不會像一些國家那樣,隨著政權改朝換代而有所更叠。
同時,一些國家機構,如審計署及司法機關都在確保政府廉潔及運作良好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
“我國一直都有各式各樣的機構在進行制衡,確保行政單位對國人負責。”
國家法院。(海峽時報)
王乙康也提到了反對黨的作用。
“當然,國會中的反對黨也會不斷提出其他的觀點來進行辯論,而我們也必須認真對待。”
“所以,當這些元素疊加起來,我認爲我們就能夠擁有一個相當能有效運作的政府來服務人民。”
國會反對黨領袖畢丹星。(GOV.SG)
新加坡小,所以不太可能形成兩黨政治
至于新加坡有沒有可能出現強大的反對黨,甚至形成兩黨政治,王乙康的答案是否定的。
他解釋,新加坡並非像英國或美國那樣的大國。地理因素導致這些大國人民的政治看法更易出現分歧,單是居住區域的不同就有可能産生巨大差異。
例如,美國東部和西部的居民會有不同的看法,英國倫敦市民所想的,也會和蘇格蘭人有所不同。
但新加坡則不然。
“從裕廊到樟宜,基本上人們擔心的議題都是一樣的。他們擔心生活成本、擔心冠病疫情,至于一些比較根本性的看法,或許人與人之間會有所不同,但這和地區差異沒有關系。”
他說,新加坡作爲一個城市國家,只要國人不滿意一項政策,政府就會改弦易轍。反之,如果政府做得好,國人就會開心,任何變化都是全島一體形成的。
“因此,從地理因素來看,我不認爲新加坡會出現兩黨政治。”
王乙康認爲新加坡幅員狹小,人們不太可能因地域有別而有不同的政治意見。(聯合早報)
王乙康也在演說中提到,面對不平等現象、保護主義和氣候變化等問題,我國必須擁有強大的政府,才能長期貫徹推行各方面的政策,使其彰顯成效。
他說,作爲執政黨,人民行動黨不會把執政地位視爲理所當然。該黨必須承繼前人的良好施政,確保我國具備一個爲國人服務的問責政府,確保政策合理且獲得大多數民衆接受,即使這些政策未必能滿足所有人。
“只要我們做得到,那我們就可以繼續走在康莊大道上,我認爲這就是我們政黨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