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的湯石鳳16年前在大巴窯8巷的巴刹與熟食中心開了雜貨鋪。當年的新手,如今已在巴刹內穩紮穩打,擁有自己的熟客。
巴刹裏的雜貨鋪,是柴米油鹽的補給站,更是人情加油站。
65歲的湯石鳳16年前在大巴窯8巷的巴刹與熟食中心開了雜貨鋪。當年的新手,如今已在巴刹內穩紮穩打,擁有自己的熟客。
她說,10多歲完成學業後,原本就想開雜貨攤,但因爲租金太高,無法應付,最後只能暫時把夢想擱置一旁。
“40多年前,哪有這麽多連鎖超市,巴刹雜貨鋪的生意可好了。我曾經去競標金文泰巴刹的攤位,盡管提出月租800元,還是沒標到。我只好去打工。”
湯石鳳之後在新加坡武裝部隊當了約18年的牙科護士,後來爲了有更多時間陪伴兩個兒子,決定離職。孩子上了中學後,她再次萌生開雜貨鋪的念頭,也順利租下在大巴窯8巷巴刹與熟食中心的攤位。
她透露,剛開業時什麽都不會,幸虧碰到很好的供應商,教她怎麽標價格等。
湯石鳳說,每當有顧客說喜歡和她買東西時,她就會樂開懷。這些年來,好些搬離大巴窯的熟客都會特地回去光顧,讓她非常感激。
“顧客變成好朋友,我碰到了很多。我的顧客都很照顧我,有一次生病鬧肚子,他們還幫我買藥。之前接種冠病疫苗,有個顧客還特地熬了粥送我。”
不過,湯石鳳說,現在連鎖超市到處都是,巴刹的生意越來越難做,疫情更是進一步打擊客流量。要是情況沒有好轉,她也可能考慮慢慢清貨收攤。
“關店的那一天,最舍不得的就是我的顧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