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泰戈爾的一句詩:“如果你爲錯過了月亮而歎息,你就又要錯過星星了.” 不要再追悔那些過往,盡快投入到現實之中來吧,生活還是要向前看的.誰沒有一段想追回的美好呢?那段遺失了的美好,只有在失落中才得以成就它的完美,一旦真的回去了、重新來過了,也許你又會後悔自己爲什麽不把一個完美的記憶留在自己的腦海裏……
1998年總決賽第六場,喬丹雙腳落地,左手放下,看著球墜入籃筐。公牛87比86領先。喬丹的右手依然把持著投籃姿勢,又懸停了一小會兒,然後悄然垂下,轉身跑回半場。那時他的表情,像剛畫完最後筆諾曼底風景畫家。而實際上,那時35歲的他離自己第六個總冠軍,還有5.2秒。
有些人生來就功名于我如浮雲嗎?非也。
前一年總決賽第1場,34歲的喬丹左手運球擺脫,急停,出手,球進哨響,剛還被皮彭“郵差星期天不上班”攪了心神的卡爾·马龙看着82比84的比分發怔,可是他人生第1場總決賽就這麽結束了。聯合中心五萬雙手臂轟一聲林立。喬丹傲兀地抿起下唇,右手握拳。周潤發說姜文的話:“霸氣外露”
再往前兩年,32歲的喬丹在亞特蘭大人民的目光中右手運球到前場,晃動,中投,99比98公牛取勝。喬丹回頭跑向中場,左腿跪地,抿嘴,表情奇酷的右手輕拍地板——看到了,看到了?亞特蘭大人?
再往前六年……1989年5月,東部決賽第一輪第5場決勝戰。喬丹在拉裏·南斯头顶射中公牛第99分,南斯助攻埃洛讓騎土得到第100分。最後3秒,喬丹沖到翼側接過邊線球,運了兩步,在罰球線後起跳。騎士的克雷格·埃洛起飞,从乔丹面前划过,惊讶地发觉乔丹还没有下落,球出手, The shot。公牛絕殺騎士晉級。
喬丹,那年26歲,揮拳、怒吼、慶祝,好像要把身周圍三米之內所有的一切都搗毀。事後說,“我沒有看到球進沒進,但我看到人群沉默了,我知道一一我搞定了。”在35歲的沉靜、34歲的霸氣、32歲的酷和26歲的怒吼之前的是……衆所周知,1982年NCAA決賽,喬丹的中投搞定了喬治城。但是他賽後的訪談鮮有人提及:19歲的他說:“我都沒看到那個球進,我都不敢去看,我就是不停的祈禱。”
實際上,在他奪冠後,最有名的兩個鏡頭是…….
1998年,35歲的他高舉六根手指;1991年,28歲的他懷抱冠軍獎杯哭了整17分鍾,不讓其他任何人碰。“魔術師”這麽說:“1980年,我第一次奪冠時,也就是抱著隊友大笑,完全感受不到其他人爲什麽哭。可是到1987年奪冠之後,我經曆過那麽多荊棘,才感受到了這一切的分量…”用喬丹自己的話說:“1982年,我第一次奪冠,沃西他們都哭了。我那時很疑惑:爲什麽哭呢?我們打球不就爲了奪冠嗎?”直到1991年,他拿到一個真正屬于自己的冠軍,這一切才明晰起來。
在這麽多故事中,我們最熟悉的,只有最後一個喬丹:光頭的、留著胡子的、身材結實的、用大量後仰跳投完成進攻的喬丹。有不少朋友在玩到NBA2K後紛紛驚呼“這個1986年的穿緊身球衣的瘦瘦的頭還沒剃光的家夥是誰啊?”曆史過濾掉了80年代的喬丹,保留了一點點1991至1993年的喬丹,大量的複制1997-98的喬丹,于是最後凝聚成了這麽個形象。這事兒告訴我們:無論你做過多麽偉大的事,時間總會選擇性的記住你最後的、最老的那個形象。
1981年拉裏·伯德拿到他第一个NBA總冠軍時,當然還想不到這只是他偉大時代的開始,他之後還有和“魔術師”聯手對壘貫穿整個80年代、將NBA推上曆史高峰的光榮曆史任務,他只是單純的快樂無比“我希望時間永恒凝固在這一刻。”聽上去和浮士德的“你好美啊,請你停留”差不多吧?
很多人希望時間在2001年總決賽第1場後就此封存,那樣,艾弗森將像個標本一樣被封存在“常規賽MVP得分王背負著費城76人經過兩個第7場大戰來到總決賽並將湖人隊的不敗紀錄終結”這個水晶罐裏。希望麥迪在2002年就退役,這樣,他就沒必要每天去跟人解釋“不不,他在來火箭之前就是頂級巨星了,他根本不用依靠身高臂長制造投籃機會,他只要稍微一邁長腿就可以突過對手……”同理,你去問每個喬丹球迷,“你對他1998年拿到第六個總冠軍後退役可是又在2001年去華盛頓複出持何看法?”他們中客氣一點的會期期艾艾幾句“這畢竟是他的選擇,是他的人生方式……”但是絕大多數會直接用種酸楚的眼神說,“如果壓根沒有奇才這兩年該多好啊。
實際上,我們可以挑出許多這樣的例子。比如,奧尼爾永遠凝固在2000年高舉冠軍獎杯的瞬間,這樣我們就不必費力解釋“啊,2010年凱爾特人這個死胖子,以前其實沒那麽胖”;
KG永遠停留在2008年總決賽第6場那記扣籃之後的狀態,我們也不必去爭執“誰說這家夥愛受傷,他根本就是個不知疲倦的機器人!”
當年看到科比身穿8號球衣的視頻是不是已經有點恍若隔世了呢?盡管那還不過是10年多前的事情,那時的他絕殺後還不會像24號這樣擺出永遠淡定、雙手高舉的姿態,也不會被“是否因爲速度變慢而過于依賴跳投”一類問題困擾。
如今張伯倫給人的印象總是他在湖人時期紮著黃色頭帶的13號,而他最偉大的時分應該是那個得100分的、身穿費城紅白球衣、身材颀長的大鴕鳥;
賈巴爾總是在各類經典總決賽湖人VS凱爾特人的故事裏以一個戴眼鏡禿頂大叔的形象,跟在“魔術師”身後出現,很少有人會想到70年代那個包攬6尊常規賽MVP、滿頭茸毛的巨人。到最後,世界最熟悉的,總是你最垂老的那個形象。可說:我希望世界記住我一些別的形象,我不希望自己在曆史上是以這種樣子出現的;
喬丹已經很幸運了:1998年他離開時,1982年的緊張、1989年的怒吼、1991年的痛哭都已被埋沒了,世界記住了他的絕殺和風輕雲淡,也因爲這一點而可以原諒他在華盛頓那兩年的故事。而其他人沒那麽幸運一一提到“魔術師”退役,你會想起1989、1991兩屆總決賽敗北和艾滋病;提到伯德,你會想起他的蹒跚和背傷。如果奧尼爾2002年就退役,他可以是通天徹地的霸王,但後來,他作爲一個垂老胖子的經曆在一點點抹去他作爲霸王的記憶。
如果時間永恒停留在那一刻,就像一個勵志童話恰好收尾。孩子要問結局,你可以回答:“最後他們就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可是現實生活還有“後來”。後來奧尼爾老了,在熱火、在太陽、在騎士都失敗了,在2010年被科比嘲笑了,然後在凱爾特人領一年135萬工資;後來KG和鄧肯在凱爾特人和馬刺成了防守中軸,成了“他們的貢獻無法用數據衡量”的兩個代表,可是當初他們倆可是數據和非數據兩手抓兩手都硬,把20+10當漱口水的怪物;科比後期的標志是各種高難度跳投和背身步伐,好像1999-2002那三年間他的突破不存在一樣。這就像伯德沒法永遠停在1981,他還是得去面對1988年開始折磨他的背傷。
抱歉,每個人都被迫必須有“後來”。像比爾·拉塞尔1969年那樣,13個NBA賽季拿到第11個總冠軍然後退役,故事書的最後一頁恰好是完美結局的故事,畢竟屈指可數。只有一種辦法,可以讓你永保年輕一伯納德·金至今还留给我们一种“他就是个得分狂”的印象,因为1984年的60分之後他就受了毀滅性的傷害之後直到90年代之前都面目全非。如果你在少年時期打出過偉大表現,然後以一種英年早逝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巅峰期,那世界會多多回憶你美好的時期當然,誰都不願意這樣。這就是NBA的真相。
結局最甜美的人,通常扮演那些怡好在被時間追上的瞬間,達到自己輝煌的頂點,並就此凝固的劇情——比如1969年拉塞爾奪冠後退役,輝煌定格,但這種事,實在得有十足的幸運,以及急流勇退的氣魄。職業體育在模擬神話方面做得很出色,但畢竟還是生活的一部分。那些被照片、視頻凝固下來的偉大瞬間是其神話的一面,但這些偉大之後,時間還要流逝,這才是生活的真相。除非在退役的一瞬間恰好達到了自己的巅峰,否則,你永遠是作爲敗者退役的。
想決定自己在曆史最後的形象嗎?想讓時間永遠停留之自己最輝煌的那一刻嗎?抱歉,時間總是勝利者,時間一直在等候著你,等著拍下你困窘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