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幼失去雙親,後又寄人籬下,結了婚丈夫卻惡言相向,六旬嫂因缺乏安全感,變成超市偷竊慣犯。
偷竊成瘾非常罕見,大多是非典型偷竊(Atypical Theft Offending)和典型偷竊,自慈善機構關愛之家(WECARE Community Services)于2008年建立非典型偷竊計劃後,僅數百人因偷竊成瘾前來求助。
《新明日報》報導,除了典型爲經濟利益偷竊的人,執行總監譚潤娴告訴記者,非典型偷竊普遍是受到更深層的心理因素驅使,雖然大多沒嚴重到成瘾,但也屬于強迫性偷竊(Compulsive Shoplifting)。
患有非典型偷竊者,因深層心理因素導致無法控制偷竊的欲望。
譚潤娴解釋,成瘾是不偷就會感到渾身不舒服,甚至睡不著覺,後者則是沖動之下産生的欲望。每年因強迫性偷竊前來求醫的約60人,過去15年來人數穩定。
她也分享了一個案例,對方是名60多歲溫順被動的阿嫂,她當時身處一段不愉快的婚姻,丈夫經常出言羞辱她,她不敢回嘴。除了言語暴力,丈夫還威脅要把阿嫂趕出家門,甚至將她的行李打包好扔出門外,反鎖大門不讓她進屋。
由于阿嫂年幼時就失去雙親,之後被領養,成長期間極度缺乏安全感,怕失去一切,後來也懷揣這份不安,開始到超市偷價格不高的食品。
雖然孩子已長大成人,也有經濟能力,但阿嫂還是無法控制自己,認爲現有的不足夠,需要再囤積。
當阿嫂多次被抓包,最終轉到他們的機構時,對于這位患者,譚潤娴最關鍵的是要培養她的自信,讓她無懼丈夫的言語暴力,給自己安全感。
經過兩年的治療,包括對阿嫂的問題抽絲剝繭,阿嫂意識到自身學曆不錯,若能重返職場或會有更大的話語權,待在家中的時間變少也對她情況有利。
雖然最終和丈夫離異,但阿嫂解開心結後,已不再偷竊。
關愛之家執行總監譚潤娴。(WeCare 提供)
非典型偷竊
曾患飲食失調症的女郎,也無法控制偷食物,譚潤娴指非典型偷竊“病不單行”。
譚潤娴說,非典型偷竊的症結在于,是什麽導致病患無法克制沖動,才能對症下藥。例如有人因吸毒而偷竊,只要治療毒瘾就能停止偷竊。
因此非典型偷竊往往和某種上瘾有連帶關系,曾有一名50多歲婦女多次偷竊入獄,她在20多歲時被診斷患有飲食失調症,同時段開始偷竊,專挑食品下手。
譚潤娴說,需同時針對兩種症狀進行治療,才能協助對方更好掌控情緒。
了解患者心理
譚潤娴說,建立援助網固然重要,但也需一對一咨詢,了解患者的心理。
譚潤娴指出,多數病患因羞愧而無法面對家庭,但普遍來說,患有非典型偷竊的人平常生活正直、有擔當,因此需讓他們意識只要了解偷竊的動機,就能如常生活。
她也說,病患在家人陪同下來求醫是好現象,有了堅固的家庭支持,家人可以代替病患去做些事,減少病患偷竊的幾率。
“沒了這些支持,病患或會躲躲藏藏,對治療更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