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作者蔡志禮曾爲李光耀先生教授華文,他在文中娓娓道來,回憶了當時給李先生上課的情形。他所認識的李光耀是什麽樣的呢?一起來緬懷這位偉大的國父。我第一次見到李光耀先生是在2004年8月,當時李先生對在電腦上使用華文産生濃厚興趣,然而,他像所有的初學者一樣遭遇一些難題。他多年的華文導師周清海教授是我在南洋理工大學國立教育學院的同事,周教授知道我對華文電腦比較在行,就推薦我去爲他解決問題。 第一次踏入李光耀先生位于總統府的辦公室,心裏難免戰戰兢兢,然而一見到他和藹親切的笑容時,所有的顧慮都煙消霧散了。李光耀先生面對的是語言轉碼和選項設置的問題,我很快地就幫他把電腦問題解決了。向他握手道別時, 我不太舍得放開,心想以後可能再也沒有機會再見到他了。 令人欣喜的是,不久我就接到李光耀先生秘書處的電話,說李先生問我願不願意爲他上華文課。多謙和的口吻啊!作爲一國的資政,李先生不是下令或指示,而是問我願不願意。我當時心想,有機會近距離與這位政壇巨人經常見面,那可是可遇不可求的機緣啊,哪有不願意的道理,所以就毫不猶豫立即接下任務。 爲李光耀先生上華文課,我並沒有制定特別的學習計劃,我只是配合著他的興趣和能力准備一些相關的教材。上課的地點一般在李先生位于總統府的辦公室內,偶爾也在他家裏。時間通常是每隔兩周的星期六下午四時開始,直到七時半。但是由于李先生學習態度特別認真,有時候下課時, 已是夜裏九時許了。
上課分上下兩段。上半段我把預先准備的一份華文時事評論讓他默讀,並向他解釋一些生字生詞的意思、讀音和用法。若有不太明白的地方,他也會隨時提出來。接著我就會示範朗讀一遍,讓他感覺文章思維與情緒的脈動。李先生在掌握了這些要素後,就開始調整好眼鏡,認真地朗讀,有時候還會反複朗讀幾遍,力求完善。由于他經常需要演講,所以他對字詞的發音特別注重,鑽研的態度跟學者一樣,一點兒也不容含糊。從李先生的身上,我們看到了真正“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 下半段的課,以自由談的方式進行,古今中外,天南地北,我們海闊天空,無所不談,對才疏學淺的我而言,這當然是極大的考驗。不過我的做法很簡單,知道的事兒就發表一點意見,不了解的事兒就不裝懂。“坦白從寬”的原則李先生是可以接受的。 我也發現每一回上課時,李先生總會都把我們的談話的全程內容錄下來。有一回我好奇的詢問目的何在。李先生說下了課我回去後,他可在定位腳車上一邊運動,一遍播放剛才上課學過的知識,這樣印象會比較深刻些,學習比較有效果!當時李先生已年近九十高齡,在上了三個多小時的課後,休息和運動時仍不忘勤學苦練,這種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怎麽不叫人佩服得五體投地呢? 由于李先生小時候只念英文和馬來文,成年從政後才開始苦學華文,所以中文的聽說讀寫語言技能發展水平並不一致。他不注重中文的書寫。他把學習華文的重點集中在閱讀、朗讀與會話上。因爲他認爲這三方面在現實生活中最有效用。通過廣泛的閱讀報章和網絡資訊,能在第一時間了解當前一些事態的發展。 由于他經常需要發表演說,朗讀的訓練對他這方面的幫助很大。會話則是在社交場合溝通交流最重要的管道。他在這閱讀、朗讀與會話的水平已到了應對自如的地步。但他說自己很晚才學習中文,所以根基打得不夠深,如果中斷學習,就會快速退步。
李先生對老師非常尊敬,我在給他上課的那六年間,他總是以禮相待,虛心學習。他不但從來沒有大聲說話,還經常關心我的生活和工作狀況,讓我特別感動。當他知道我有個在念小學的女兒逸婷,就經常關心地問起她的學習進度。有一回,上課時,我特別向李光耀先生致謝,因爲逸婷在學校的雙語即興演講競賽中奪冠,李光耀先生知道後很高興, 立即拿出筆和紙來,當場寫了一段文字表揚她,勉勵她繼續努力學習,成爲精通雙語的人才。 我爲李光耀先生介紹了華文在電腦上的使用方法,他非常喜歡,他說有了電腦的輔助,無論是書寫華文或是查詢字詞的發音、含義和用法,都變得易如反掌,而且非常高效。我也爲他介紹如何通過四通八達、無遠弗屆的互聯網搜尋華文資訊,讓他的學習領域可以無限擴張。李先生贊歎地說, 新世代的教育有了數碼科技,真是如虎添翼!爲了這個緣故,李先生還召集了多位部長、議員、教育委員會成員和教育部官員,到總統府國宴廳,讓我爲大家介紹華文電腦科技的最新進展。 李先生貴爲開國總理,憂國憂民,日理萬機,但他凡事皆喜歡親力親爲。有一回自己動手安裝電腦軟件,試了幾次都沒成功,有些氣餒的他找我去看看。他見我三兩下就安裝好了,很詫異地問:“奇怪,我做不可以,你做就可以,爲什麽它聽你的話,不聽我的話?”他那诙諧有趣的神情充滿了童真。 2010年初的一個中午,我接到李光耀先生保镖打來的電話,說李先生要和我說話,我嚇了一跳,趕緊放下手邊的工作專注地聆聽。只聽見李先生說明天下午,電腦部門有人從美國帶回了一台最新發布的iPad 給他看,問我有沒有興趣也來看看。我當下興奮得不得了,對于我們這些電腦癡,當時的iPad 就等于即將發布的iWatch 一樣讓人熱烈期待。李先生知道我對電腦科技很癡迷,所以特地邀我也一起來看最時尚的産品,真令我感動了。 有人問我,給政治強人上課,會不會有“伴君如伴虎” 的恐懼?會不會誠惶誠恐擔心說錯話?坦白說在我的眼中, 李光耀先生是一位好學不倦、和藹可親的長者,我從來就不覺得有什麽好害怕的。 李光耀先生很重視少年時期的語文教育,因爲他深信語言的學習一定要趁早,如果錯過了人生中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也就是五六歲到十五六歲期間,要掌握好一種語言就事倍功半了,若是到了年紀大了,腦中的語言機制僵化後才來學習,就難如登天了。他自己學習語言的經曆就是活生生的典型例子。 由于他一直到三十多歲才由系統地學習華語,爲時已晚,他所需要下的功夫比年輕人學習語言還好多好幾倍,更糟的是由于學習得晚,根基就不紮實,難學易忘。所以他把自己的華語學習比喻爲一顆移植的樹,必須無時不刻牢牢地捉住腳下的土地,否則很容易傾斜或被大風連根拔起,前功盡棄。
對李光耀先生而言,英文不但是與世界溝通和不同族群間最重要的語言,也是關系新加坡生死存亡的關鍵語言,若果沒有掌握英文,新加坡就無法生存,所以英文有著不可取代的崇高地位。 漢語對他來說,完全是另一種不同價值的語言,李先生認爲中華文化曆史悠久,而華文是開啓這座文化寶庫的鑰匙,掌握了華文,就能直接觸摸如此豐厚的文化,從中豐富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再加上華文是華人世界的共同語,學好華文就能與全世界的華人互動溝通,深入了解與影響華人世界。所以半個世紀以來,他都沒有間斷對華文的學習,他所制定的許多語言政策都與漢語息息相關。 李光耀先生所制定的雙語教育政策,讓所有的新加坡人都能在掌握了國際語言英語的同時,也學習自己的母語。對于由多元文化、語言、宗教的族群組成的新加坡社會而言至關重要,新加坡因爲地小人擠,不同族群容易産生摩擦,甚至引起嚴重沖突。當大家都接受了英語作爲共同的工作語言後,不同族群在一起共事,就可避免許多不必要猜疑和紛爭。但若只是學習英語,各族的語言和文化傳統就會流失, 爲了保留母族的認同感與傳承母族的文化,雙語教育政策成了新加坡不可動搖的立國之本。 李光耀先生一般不寫華文文章。他把學習華文的重點集中在閱讀、朗讀與會話上。因爲他認爲這三方面在現實生活中最有效用。通過廣泛的閱讀資訊,他能在第一時間了解當前的發展。朗讀訓練對他演說時的表現幫助很大。會話則是在社交場合溝通交流最重要的管道。若果他要以華文表達看法,通常先擬好英文稿,我們再將之翻譯爲華文。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李光耀先生是世界上極少數,親自一字一句在電腦上敲打演講稿的政治領袖。 李先生對年輕一代遲婚、不婚和不生育的問題非常關注。有一回,李先生住院期間,他還讓我到中央醫院給他上課。有一位年輕的印籍護士拿藥給他吃,他問護士結婚了嗎?護士說剛結了。李先生問打算生育孩子嗎?護士機警地回答希望啊。希望生幾個呢?李先生打趣地問,三四個吧,護士不假思索隨口回答。待護士走後,李先生對我說:“唉,現在的年輕人不是不結婚,就是結了婚不生孩子,很麻煩啊!” 我記得在一個對話會上,有一位女博士生感覺前途茫茫, 要求李光耀先生指點迷津。李先生第一個問題就問她結婚了嗎?她立即說還沒有。李先生接著問她今年幾歲了?她說27。李先生問她還有幾年才能念完博士學位,她不確定地答兩三年吧。李先生再問她有男朋友了嗎?她遲疑片刻說沒有。 只見這時李先生歎息說這下子可麻煩了,等她念完博士學位就三十了,等她找到男朋友結婚生子,就成了高齡産婦了,高齡産婦生子的危險幾率偏高,而且對嬰兒智力的發展也不好。所以李先生奉勸她不要在浪費時間了,趕緊找個好對象,趕緊結婚生子,那絕對是比考取博士學位更有滿足感的事!李光耀先生最後祝願這位女博士生,魚與熊掌兼得, 即考到博士學位又早日結婚生子,組織幸福家庭。 今年三月間我在法國參與駐法國作家計劃,但和很多新加坡人一樣,這段日子心裏頭一直牽挂著李先生的病情,祈盼他能躲過此劫,能看到新加坡歡慶建國50周年。我因此不時關注網絡上的官方訊息,不幸的是病情不但沒有好轉還每況愈下。23日淩晨三時許(法國22日傍晚8時許)知悉李先生病逝的消息,一陣陣無名的悲痛湧上心頭。 雖說生老病死是無可避免的自然規律,但是對于一代偉人的離去,我們仍難掩心中的哀傷。想到李先生上課時孜孜不倦的神情,想到他的風趣與寬容的言談,想到他奉獻了畢生的精力爲新加坡謀求最大的福利,改善了好幾代國人的生活,對他的恩澤我們永遠心存感激,我們只能默默地祝願他一路走好。 李光耀先生是我們尊敬的國父,我們對他充滿感恩。若果沒有李光耀先生把畢生的智慧和經曆奉獻給新加坡,在短短的三四十年間,領導新加坡從一個百廢待興、危機四伏的落後小國,躍升爲一個環境優美、廉潔高效、社會和諧、經濟繁榮、人民安居樂業的先進國。我們真不敢想象,今天的新加坡會有什麽樣的下場。 我們敬愛的國父李光耀先生走了,但是他的精神永遠留存在我們心中。他讓我們看見了只要好好結合智慧、勇氣與毅力,可以創造奇迹。 最後謹以一首詩獻給國父李光耀先生。
我們的巨人
—— 獻給國父李光耀先生 蔡志禮三月二十三日淩晨 在牽腸挂肚中 沉沉睡去的島國被一聲巨響驚醒跨世紀的巨人轟然倒下 島上千千萬萬顆徘徊眼眶的淚珠紛紛墜落 島外千千萬萬顆悸動神傷的心靈失魂落魄 然而我們的巨人何曾倒下 他只是累了他只想卸下肩頭上扛了一輩子的曆史重擔 即使灰飛煙滅我們的巨人也不曾倒下他憂國憂民激昂的演說將化爲百年不絕的回響 即使灰飛煙滅我們的巨人也不曾倒下他碩大的身影俨然屹立在感恩的每一顆心裏 在滔滔的曆史洪流中(李光耀先生國葬前夕,寫于法國波爾多作家寓所)◇作者:蔡志禮——美國波士頓大學管理學院黃世偉全球經濟道德學院高級顧問。
本文收錄于《學者談李光耀》一書中,作者蔡志禮
點擊這裏,可直接購買此書。更多精彩圖書,可關注公衆號:WorldScientific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