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雖然地方不大,卻居住著來自不同地域和文化的民族。除了占人口四分之三的華人,還有15%的馬來人,7.4%的印度人,以及1.4%的歐亞混血和其他族群。族群之間的生活習慣、文化傳統、宗教信仰等等的差異很大,曾經在新加坡形成幾個獨特的民族社區。
現在各個民族已經基本上融合居住,不管是政府組屋、私人公寓還是有地住宅,都是各民族混居。比如我居住的小區裏就是黑白黃褐都有,中午和晚上可以在小區裏聞到世界各地的烹饪味道,當然以中餐煎炒和印度咖喱爲最。
居住可以融合,語言可以相通,但是本民族的源頭不會失去。人們總會去原先民族聚居的社區追尋傳統文化,尋求本土信仰,品嘗特色美食,采購特有食材。這些地方對我來說,就是特別好的窗口,去體驗多元的新加坡。
坐落于舊禧街的這棟大樓曾是警察局,多彩的格窗就像新加坡的多元文化,所以現在用于新加坡文化、社區及青年部的辦公大樓更加貼切
甘榜格南(Kampong Gelam)就是這樣一個窗口,從這個窗口望去,可以看到馬來人、阿拉伯人以及其他穆斯林在新加坡的曆史、藝術、宗教和生活。而現在甘榜格南的缤紛潮街、文青巷弄和塗鴉藝術把這個窗口打扮得充滿異域風情。
甘榜格南的名稱來自馬來語 – 甘榜是村莊的意思,格南是一種長葉千層樹。格南樹並不高大,但一身都是寶,樹葉可以制作藥油,樹皮像魚鱗,輕輕一拉就可以剝下來,常用來填補船身的縫隙。在甘榜格南的馬來傳統文化館裏還有幾顆格南樹。
新加坡早期曾被稱爲“淡馬錫”,古爪哇語的意思是“海上城鎮”
馬來人是真正的新加坡原住民,早在七八百年前的淡馬錫時代,已經在實裏達河、柔佛海峽活動,他們多半是住在船上,靠打魚爲生。當中有一部分人在加冷河口及附近的甘榜格南生活。
馬來人的各種交通工具
1819年英國殖民者與柔佛蘇丹簽署條約,獲得在新加坡開港的權利,並對新加坡按照民族進行了區域劃分,甘榜格南就是回教徒聚居區,讓阿拉伯人、爪哇人、武吉士人和馬來人集中在這一帶。
英國人萊福士爵士開啓了新加坡的殖民時代
作爲割讓新加坡的條件之一,英國人答應給蘇丹在甘榜格南建一座像樣的王宮。可惜他沒等到王宮建好就一命嗚呼,王宮由他的兒子繼承,並在此居住了近50年。之後由于繼承權糾紛,王宮收歸國有,但蘇丹的後裔仍居住于此,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對王宮的修繕改造開始。
曾經的蘇丹王宮,現在是馬來傳統文化館
曾有聯合早報的記者去當時的王宮探訪,碰到一位自稱蘇丹王子的中年人,神氣十足地說:“我是王子,整個新加坡是屬于我的家族的!”而這位“王子”當時以開計程車謀生。相信其他王室成員,也都以平民身份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曾經的蘇丹王宮如今是“馬來傳統文化館”(Malay Heritage Centre),陳列展覽有關新加坡馬來人的構成、曆史、文化和生活。
馬來人可不是指馬來西亞人。廣義的馬來人指散布在印度洋、太平洋,與東南亞各地的(包括台灣)在內的馬來─波裏尼西亞人;狹義的馬來人,則指居住于泰南、馬來西亞、新加坡、文萊與印尼蘇門答臘的馬來人。在馬來西亞,聯邦憲法把馬來人定義爲,慣常講馬來語、奉行馬來習俗、信奉伊斯蘭,與馬新有曆史淵源的國民。這個定義的特殊之處是,它是非血統、非種族性的,而是曆史、文化、語言與宗教性的定義。
新加坡的馬來人則是原住民馬來人和各個亞族群的集合,包括爪哇人、武吉士人甚至阿拉伯人。
新加坡的馬來人過開齋節
在新加坡,最出名和受人愛戴的馬來人肯定是新加坡的第一任總統 – Yusof Ishak。馬來傳統文化館裏收藏著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于1959年爲他簽發的新加坡總督委任書。而下面這份文件則是新加坡國會于1967年向他頒發的總統連任委任書。這兩份文件正好反應出新加坡1965年獨立前後的曆史,從英國殖民地,到與馬來西亞的合並,再到獨立建國。
新加坡人熟悉Yusof Ishak的另一個原因是新加坡紙幣上有他的頭像
現任總統哈莉瑪·雅各布是新加坡第一位女總統,也是擔任最高職務的馬來穆斯林女性
馬來短劍一般用于宗教和儀式上,被當作護身符和傳家寶,或者慶典的飾物。
從馬來傳統文化館出來,擡頭便能看到蘇丹清真寺或稱回教堂(Sultan Mosque) 的金色洋蔥頂。1824年修建的蘇丹清真寺同樣是割讓新加坡的條件之一,由東印度公司出資,爲當時的蘇丹而建。100年後王室撥款重建,再加上當地穆斯林的捐助。金色洋蔥頂下面有一圈黑色的玻璃瓶底,是由貧困的穆斯林捐贈,這是爲確保所有穆斯林,無論貧窮富裕,都可以爲重建清真寺出一份力。
金頂下面的黑邊就是用信徒捐贈的玻璃瓶底鑲成
在2010年,阿曼贈送了2個8米高的花崗岩拱門,拱門反映出在新加坡早期曆史上,甘榜格南作爲阿拉伯貿易中轉站的地位。
拱門兩邊的8幅壁畫代表了阿曼和新加坡的聯系,從古時候的海上絲綢之路一直到今天。
很明顯海上絲綢之路的另一端連接的是中國廣東
蘇丹清真寺是新加坡的穆斯林聚集的地方。每年開齋節是穆斯林最重要的節日,也是甘榜格南最熱鬧的時候。開齋節之前的30天是齋戒月,回教徒自黎明至黃昏時段禁食,入夜誦經後才能開始用餐。日落時分來到甘榜格南,蘇丹清真寺傳來頌經的聲音,悠遠神聖,回蕩在暮色中爲街區鋪設神秘氛圍。入夜以後,街巷間燈火通明,熱鬧滾滾,美食飄香。
新加坡與周圍地區的穆斯林曾經在蘇丹清真寺前集結,從這裏出發前往麥加朝聖
雖然聽不懂禮拜的內容,不過靜靜地聽著倒是能靜心
清真寺裏沒有神像,只有聖城麥加的方向。穆斯林每天要按時對著麥加的方向禮拜五次。如果不在清真寺裏怎麽辦?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一些酒店會在房間裏貼上“KIBLAT”的箭頭,標出麥加的方向。
2007年10月,馬來西亞籍太空人謝赫·舒庫爾搭乘俄羅斯聯合號火箭前往國際太空站。由于國際太空站每天繞行地球十六次,于是他必須每天禮拜八十次!然而馬來西亞當局特許他一天禮拜五次即可,只要禮拜的朝向正確就可以了。事實上伊斯蘭教法教導穆斯林的禮拜方式可因特殊情況而調整以方便信徒,例如在戰爭或旅行期間可減少禮拜或改變禮拜方式。
馬來西亞首位太空人謝赫·舒庫爾
清真寺外的巴梭拉街則是充滿了世俗的煙火氣。兩邊的商鋪和餐廳把貨攤和餐桌直擺到了街道邊上,土耳其的吊燈、土耳其的彩色盤子、土耳其的甜點、土耳其的烤肉,噢安拉– 這條街莫不是在伊斯坦布爾?
看到熟悉的巴克拉瓦,怎麽也得去嘗嘗
鷹嘴豆醬配大餅
在巴梭拉街靠近巴格達街的路口,有一家售賣穆斯林專用香水的商店。由于穆斯林不可以接觸酒精,所以穆斯林用的香水裏是沒有酒精的,所以他們用的香水不是噴的,而是點在身上。在這家店裏,客人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香水瓶來放入自己購買的香水。
甘榜格南的幾條商業街有很多店鋪,有賣衣料和成衣,包括傳統的馬來和穆斯林服裝,也有時尚新潮;有美容院、SPA和健身房;還有家具、燈具和地毯商店。隨意逛逛,對馬來和穆斯林的生活多了點了解。
甘榜格南總是帶著些誇張的藝術氣息,從樓房的顔色,小店的貨品,到酷酷的刺青店
先理個發,然後去酒吧喝醉了再去紋身,這一條街全搞定
商業街熱鬧的商鋪背後,往往是亂糟糟臭烘烘的小巷子,避之唯恐不及。但是在甘榜格南,小巷子卻變身成爲藝術氣息濃郁,值得專門拜訪的景點– 格南畫廊(Gelam Gallery)。30多個本土和國際藝術家和藝術學生,用色彩缤紛的壁畫,把本來醜陋無趣的小巷變成戶外藝術畫廊。
每天辛苦掃地的魚
這輛肌肉車放在畫前非常有feel
這家店肯定賣土耳其貨,不然爲啥畫了這麽多惡魔之眼
現在這個小巷子成了網紅打卡地,居然有大媽組團坐著挎鬥摩托車來打卡
由于格南畫廊深受好評,2021年4月甘榜格南又增加了街頭藝術作品,17位新加坡藝術家在街道兩邊5米高的金屬隔音板上,創作了靈感來自甘榜格南曆史文化的大型塗鴉。甘榜格南越來越成爲新加坡的街頭藝術畫廊。
這些塗鴉是畫在馬路工地的隔音擋板上,讓本來無趣的施工場地變成了藝術畫廊。不過施工結束了可能就被拆掉了吧。
塗鴉的內容很多是有關甘榜格南
在甘榜格南,肯定不能錯過馬來和穆斯林特色的美食。比如源自印尼巴裏曼的正宗巴東咖喱飯NasiPadang,印度穆斯林餐廳的肉餡煎餅,還有巴梭拉街兩邊的中東美食。
什麽時候去Hjh Maimunah餐廳都會排大隊,但是正宗的巴東飯真是太好吃了。印尼巴東飯又稱馬來菜飯,顧客自選配菜。可是這家店每天有超過50種配菜,讓人怎麽選啊!
選了一盤子的菜,看起來亂糟糟的,卻有我最喜歡的幾樣菜 – 仁當牛肉、墨汁蘇東、馬來風光還有花生小魚幹,再加上香蘭椰絲卷和一杯粉色的萬隆冰,滿滿都是印尼風味。
“蘇東”(sotong)是墨魚的馬來文,用來炒墨魚的香料包括羅望子汁、青蔥、姜、大蒜和香茅。盡管肉汁賣相不佳但味道卻十分濃郁。微辣的湯汁淋在米飯上實屬絕配。
印度穆斯林餐廳ZamZam是一家百年老店了,但是內部依然保留著普通印度穆斯林食坊的樣貌。最經典的菜當屬印度香飯、肉餡煎餅。
吃的時候把咖喱汁澆在羊肉餡煎餅上,配上絲滑的拉茶,美美的一餐
甘榜格南咖啡店適合逛街累了想吃點簡餐喝杯茶休息一下
到了晚上,哈芝巷酒吧街熱鬧非凡
甘榜格南是個很漂亮的窗口,透過窗口看到的,不光是原住民馬來人的曆史,還有新加坡從小漁村到大都市的變遷,東南亞穆斯林的生活剪影,以及藝術和時尚的發展。
再見了,赤道幾內亞
離北京這麽近!三朝古都大同,小長假安排上
北京胡同之最!這幾條胡同您可真得抽空轉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