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寫這篇文章心情還蠻沉重的,記得上次看到一個年輕媽媽的寶寶,就因爲自己的簡單猜測和判斷,惹得寶媽驚恐的哭泣,指責自己“沒有早些照顧孩子,孩子發育有些遲緩,還真的可能有自閉的可能”……當時立刻意識到自己的不對,怎麽可以亂講話?但再怎麽解釋,畢竟在寶媽心中已劃了一痕。
因爲自己少有孤獨症孩子的看病經驗,這些年累積的知識也逐漸地剝落。重新翻書,再次和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兒少病房的專業兒少精神科醫生學習,認真的了解,並刻意接觸一些案例。或許,自己的淺顯認識,可以和大家在這裏一起分享……
寶媽不怕,我們重新仔細看看孩子是不是孤獨症……
先看看孤獨症怎麽定義的?
孤獨症,是一種廣泛性發育障礙中最常見、最具有代表性的疾病亞型,該疾病多起病于嬰幼兒時期,以社會交往障礙、交流障礙、局限的興趣及刻板重複的行爲方式爲主要表現,多數患兒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發育遲滯。
接下來想殘酷的告訴大家一下幾個現實:
1.孤獨症的孩子大都智力較低下。孤獨症的病兒僅有1/4智力正常,1/4屬于輕度智力低下,1/2屬于中至重度的智力低下。而且男孩孤獨症的精神發育遲滯比例是女孩的2倍。
大家熟悉的印度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講述了一個孤獨症孩子,電影中的孩子惹人愛,他長得聰明伶俐,在繪畫上有著特異的才能。其實,現實沒有那麽美好,從上面的數字我們也知道,這樣的情況少之又少,大大多數都不具有某一天賦!而且會比同齡兒童的智力明顯低下。極少數極少數的孩子可能存在“孤獨性才能”比如:音樂、計算機、計算、推算、機械記憶和背誦等方面天賦異禀。
2.照料孤獨症的孩子挺難。孤獨症孩子多數倔強,大都不太安靜,大都坐不住、動個不停。母親抱著時不能與母親身體貼近,在穿衣、吃飯、洗澡時掙紮、反抗,甚至容易尖叫。有時莫名其妙的哭或笑。
當然有一部分病兒確實特別安靜,不動聲響的躺著,不注意周圍的動靜,與外界無任何聯系和反應。
3.孤獨症的孩子很“強迫”。近7成的孤獨症孩子有儀式性和強迫性行爲。
如果孤獨症的病兒功能保持較好,可能不表現出類似強迫症的痛苦主訴或者克制不住的掙紮等。但多數功能不好的病兒則情況不樂觀。
接下來,我們來討論一下什麽樣的孩子可能是孤獨症?
1.得病時間上
國內外的研究和臨床經驗,兒童孤獨症多起病于36個月以內,即3歲前!但多數情況是2/3的孤獨症患者出生後便逐漸起病,在1歲半時各項發育問題引起父母親人注意,2歲前開始就診。
2.社會交往問題上
小孩子有什麽社會交往?其實不是這麽理解的。在嬰幼兒時期的社會交往可以理解爲情感交流、互動、理解和聽從等。比如患兒突出的問題是,回避目光,不與家長眼睛對視;對呼喚缺少反映,沒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勢,或者抱起時身體僵硬反抗;缺乏與人交往興趣、難以理解他人情緒和思想,對母親或主要撫養著不産生依戀,對陌生人恐懼;不懂規矩、難以建立友誼,回避其它兒童等。
3.交流障礙上
病兒往往不會主動與人交談,不會維持或提出話題,只會反複糾纏同一話題,對別人的反應毫不在意。他們通常是在“對人”說話,而不是“與人”交談,語言上十分困難。有時候病兒會表現出哼哼唧唧、自言自語,自得其樂,甚至有時會說話很奇怪,語言中的刻板重複性及模仿性較多見。
當然,能講話算是好的事情,很多時候病兒語言發育很晚,甚至不發育,2歲時不講話。常常以哭或者尖叫表示他們的不舒服或需要,缺乏面部表情的表達,很漠然的樣子。
4.興趣狹窄及刻板重複的行爲?
病兒可能過度關注或癡迷于某一感興趣的物品或活動,這些物品通常是非生命物體如:紙盒、遙控器、換裝品瓶、繩索、文字、車標、轉動的物品等,而不同于正常兒童感興趣的玩具或動畫片等。
同時,他們還會以同一方式做同一件事情,如重複開門、反複排列物品、堅持走一條路線,將物品擺放固定位置,長時間只穿固定衣服,支持少數幾種食品等。如果環境或周圍日常生活規則發生變化,則會煩躁不安。常常會出現摩擦、拍打、撞頭、咬硬東西、搖晃或旋轉身體應對。
另外,病兒對于疼痛或驚嚇,不甚敏感,或者說刺激麻木感。
還有一些特殊的情況下,孩子會斜眼看似乎感興趣的東西,聞別人的頭發或衣服,摸光滑的東西等。
寶媽不怕,但我們怎麽越早的發現自己的孩子可能有孤獨症?
這是這篇科普的核心!!!當然,對于孤獨症的診斷,我想不在此過多討論,那是醫生專業上的事,我們能簡單識別,快速就診就是最好的!
准備敲黑板、劃重點了!
關于如何早期發現孩子有問題,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看:
1.難于照料。嬰兒期睡眠少,喜尖叫。總要求被小車推著或者聽節奏感強的音樂才能安靜。嬰兒倔強,常在摟抱中與父母對抗、掙紮。當然有部分是過于安靜,無視于父母,餓了不舒服也無表達。在小車裏搖晃或者看發光的東西,一直如此。
2.回避對視。7-8個月的時候尚分不清親人和陌生人,什麽人抱的反饋都一樣,不與親人眼神對視,忽略周圍人的存在,他們不需要父母的親昵,感情疏遠,喜一個人,不願有其它小朋友在身邊。
3.生長各階段有問題。到了某一年齡段,孩子達不到正常兒童能達到的,或相反想,在某一階段某一水平達到甚至超過同齡:如7個月會叫爸媽、2歲識字較多,但站立走路確是問題。這種發育的進度和次序發生明顯的紊亂。
當然可以使用特殊的檢測表來發現問題,比如著名的CHAT篩查表提示給我們:孩子的意向性手指東西(自閉症孩子常無)、眼與眼對視(自閉症孩子常無)和玩裝扮遊戲(自閉症孩子常不感興趣)這三個有關鍵性意義。
寫在最後,碎碎念
生孩子的時候,多數會說孩子漂不漂亮,誰誰誰可好看了。但對于自己的孩子,其實沒那麽多要求啦,大家有著一個共同的結論是:健康最重要!
孤獨症會讓家長真的心碎!
作爲家長,我們能做的就是多一些知識和識別能力。
1.了解孩子。包括兒童生長發育的基本規律,如體格生長發育、神經心理和行爲發育程序等。家長可閱讀一些通俗易懂的育兒科普書籍,從中了解一些育兒知識,比如孩子何時出牙,何時走路,何時說話,如何認生等。
2.關注孩子。不僅要關心孩子的身高、體重、營養並做定期體檢,也要注意孩子的感知、語言、活動、情緒、行爲和社會交往,適度關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特別是家族中如有類似病史、精神病史或出生前後、出生時有腦損傷等情況,更應密切觀察孩子的發育、行爲表現。
3.及早診治。如發現孩子有異常應及時和專科醫生聯系。對于嬰幼兒行爲異常和語言落後者,家長和兒童保健人員可以使用嬰幼兒孤獨症篩查量表進行篩查。
每一個寶寶都是天使,即使他不幸有了孤獨症,依然是給我們家長最好的禮物……
參考文獻:
1.陸林. 沈漁邨精神病學.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7. 227-246.
2.鄭毅, 胡佩誠. 兒童心理保健與咨詢-培訓教材.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2: 11-20.
3.郭蘭婷. 兒童少年精神病學.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9.
4.李淩江. 精神病學第3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5: 232-255.
5.郝偉. 精神病學. 第7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3.
6.TasseMJ, Luckasson R, Nygren M.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2013. 51(2): 127-131.
7.Cristanf, Audrey T, Paul G. Pharmacotherapy for he Core Symploms in Autistic Disorder: Curent Status of the Research. Drugs. 2013. 73(4): 303-314.
8.Dwayne D, Zachary W, Melissa LM. Melications for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 Systematic Review. Pediatrics. 2012. 130: 717-726.
9.Jaiswal P, Mohanakumar KP, Rajamma U. Serotonin mediated immunoregulation and neural functions: Complicity in the aetiology of autismspectrum disorders. Neurosei Biobehav Rev.. 2015. 55: 413-431.
10.Kulage KM, Smaldone AM, Cohn EG. How will DSM-5 affect autism diagnosis?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AutismDev Disord.. 2014. 44(8): 1918-1932.
11.杜亞松. 兒童心理障礙診療學. 人民衛生出版社. 北京. 2013.24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