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新加坡的永久居民(PR)和公民權,許多人對Ta們真是又愛又恨,有人說申請PR和公民權簡直是難於上青天,也有人說最近新加坡政策放寬了申請so easy!(參考:聽說新加坡的EP、PR申請政策放寬了)
而今早在宏茂橋城景小學舉辦的新公民宣誓儀式上,李顯龍總理就新公民問題,再次提到了他的看法和建議!
李總理提到想要申請到公民權,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 能夠和諧地融入社會
2. 掌握能力和技能
3. 為經濟做出貢獻
4. 把心放在正確的地方
李總理說道,新加坡的總生育率為1.3,每年有大約3萬名新生兒,單靠本地人不足以填補人口,而加上每年引進的約2萬名新公民,將足以維持人口結構的穩定。
他對在場的約150新公民說道,新加坡不只是一座城市或經濟體也是一個國家,你們領取公民權後,不只是這座島嶼的居民或員工,必須效忠新加坡,履行身為公民的責任!
你們選擇承擔新加坡公民身份,因為你相信新加坡,認同新加坡是一個和諧的多種族多宗教的國家,也是一個公平和公正的社會,人們可以通過努力工作來換取成功的機會。
希望你們能發揮自己的作用,繼續深化根基,豐富我們社會的經驗和貢獻,與新老市民共同努力,為大家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他還說道,新加坡是通過引進新公民以及本地新生兒來維持人口結構的穩定,不過,大家對於新公民的引進不能只關心數字。
李總理的這句話也許意味著未來,新加坡的新公民申請審核指標會更注重於申請者對新加坡的經濟貢獻大小,要準備申請新加坡公民的孩紙們,秒懂了嗎?
其實就公民權和PR的話題討論,協助管理人口及人才署的總理公署高級政務部長楊莉明也在前段時間發表過相關言論,她說道,新加坡引進外來移民政策的步伐,保持平穩中!
楊莉明表示,去年新加坡當局批准的永久居民(PR)總數量為3萬1千多,而且共有2萬2千多人獲得公民權。根據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公民和PR的數量都有增加,政策還是有所放寬的。
楊莉明還表示,在成功申請到公民權的人中,他們大多數都是在新加坡居住超過5年以上的成年人,他們在各個方面為新加坡作出貢獻。看來在新加坡居住越久,申請到公民權的幾率就越高啊!而且一個重要的考量是對新加坡的貢獻率。
在新加坡政府公布的《2016人口簡報》中,小編截取了這張圖片~
在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從2010年到2015年,成功申請到新加坡PR的人數大概在29,000左右,而去年申請到PR的人數增加到了31,000多;2010年到2015年,申請到公民權的人數徘徊在20,000左右,而去年申請到公民權的人數增長到22,000多,由此可以看出,新加坡的綠卡、公民政策在放寬~
2007年到2009年到底是什麼鬼,每年都批准那麼多PR,是不是當年申請PR無壓力啊!
我們抽出2007年到2009年的數據單獨看一下。
由於當時新加坡採取了自由移民政策,也歡迎大家來新加坡,所以2007年到2009年,每年批准的PR數平均在6萬到8萬之間。
大家正享受著申請PR的甜蜜期,突然到了2010年,PR批准人數一下子降到了3萬人不到,和前幾年相比減少了將近一半,估計沒有及時申請的人都在默默流淚,而之後幾年,PR申請的人數一直維持在2萬7到2萬9左右。
這裡小編再附加送上申請PR錦囊一個(參考:新加坡綠卡(PR)申請5大政策調整!(附最新PR申請攻略)),收好不謝!
另外,去年9月初,重磅消息來襲,新加坡移民廳再次開放學生證申請綠卡,有圖有真相。
來自ICA的一封信
根據這封ICA寄出的信,新加坡公立學校(政府學校、政府資助學校、獨立高等教育機構)都有資格申請PR。這樣一來,新加坡公立小學、公立中學、初級中學、工藝教育學院、公立大學、理工學院等都在這一範圍內。
根據一位親身去過ICA的同學講述,流程是醬紫的:
1、在這一範圍的學生可以拿學生證去ICA5樓,讓長官幫自己查看是否在名單內
2、如果在名單內,ICA會當場給申請表格
3、自己上網預約申請
4、到了預約時間,就可以去交材料了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收到PR邀請函並不意味著一定能申請到PR,但是也代表著政府對這一群體的認可和肯定,從某種程度上說,收到PR申請邀請函,申請成功的機會更大一些。同時,ICA也提醒各位男同學,申請PR成功,需要服兵役。
但已經不是學生了怎麼辦,那只能憑運氣,靠能力申請了,那在申請綠卡過程中哪些因素比較關鍵呢?小編也給大家整理了一些。
1. 年齡
新加坡是個老齡化社會,所以年輕人們通過的幾率更高。申請人年紀輕,自然意味著他們會有更多的時間可以為新加坡「做貢獻」。
2. 職位
申請人的職位越高,工資越多,通過的幾率就越高。畢竟好的馬仔易找,強悍的扛把子難尋。申請人職位越高,那他(她)就越不可替代,新加坡就越想把他(她)留下來。
3. 學歷
同樣的,高學歷人才也是稀缺資源。不過這並不是唯一標準,小編就聽說過博士夫婦一起申PR,一起被拒的人間慘劇。
4. 行業
新加坡越來越重視知識密集型產業,所以研發人員或者朝陽產業從業人員通過PR的幾率更高一些。
5. 居住時間
雖然在新加坡工作半年後就可以申請PR了,但是最好還是稍微等一等。等待時間因申請人持有準證的種類而異:EP最好等3年,SP最好等4年(下文中我們會具體告訴大家在新加坡外國人可以持有的准證類型)。
6. 家庭關係
有長住新加坡的直系家庭成員是很大的加分因素,比如父母或者配偶之類的。
7. 回饋社會
義工和捐獻是很大的正面因素,這表示申請人願意在工作之外為新加坡社會添磚加瓦。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一次性捐款或者偶爾做一次義工並沒有益處,這會讓ICA認為你是為了通過申請才做的,都是套路,沒有真誠。
8. 推薦信
如果能找到本地「德高望重」的重要人士為你寫推薦信,那自然再好不過。
9. 融入新加坡
之前有新加坡議員建議,PR的申請條件應更加嚴格,可以在現有程序上讓新加坡人和社區也參與批准程序,比如要得到5至10名新加坡人的支持。
雖然這僅僅是建議並沒有實施,但是融入新加坡社會還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申請人母語不是新加坡四種官方語言之一,那麼最好學習其中至少一種並取得相應的證明。對於中國來新人士來講,流利的英語也是很重要的。
10. 簡歷
ICA每年審查的PR申請數量巨大,所以如果在申請表上附上一張兩頁的簡歷,標示出所有的重點,會有比較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