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完了,想必很多人都准備跳槽了。尤其是看到這兩天B站的新聞,一些身在加班文化嚴重的公司裏的員工們,想走的心更堅決了。
職場博主@王落北 微博截圖
根據微博網友爆料,就在幾天前的大年初五淩晨,
B站的一名97年審核組組長因過年期間被要求加班,
在晚9到早9的工作強度下,
不幸腦出血猝死。
如此年輕的生命就這樣離開,實在叫人痛心!
B站于2月7日發出的通告
2月7日,
B站發出通告,否認了該員工事發前一周存在加班的情況,同時聲明會全力以赴做好家屬安撫及相關善後工作。
然而,令人感到氣憤和震驚的是,員工家屬表示,
在事情發生之後,看到有人爆料公司隨即注銷了該員工的企業微信賬號,並想方設法用各種方式壓下這件事情。
疑似員工家屬發聲 微博截圖
此外,
說好的安撫和善後工作並沒有做好,
連前來慰問的人也沒有,
相關負責人一直在踢皮球……
或許是因爲實在頂不住輿論的壓力,
在昨天(8日)深夜,
B站官方微博賬號發文正式公開回應了此事。
這一次,
B站終于承認了該員工曾在春節期間加班,
並指出在8日,
公司派專項小組奔赴武漢慰問了
該員工的家屬,
已經與家屬溝通好了善後事宜。
B站于2月8日深夜發出的通告
除此之外,
B站還表示今年會擴招1000名審核人員,
並增加員工體檢次數。
此通告一出,
很多網友表示不買賬,
仔細看一看時間點,
雖然B站已明確表示要降低人均工作壓力,
要保證員工的身心健康,
但此公告發布時間卻爲深夜11點多,
很顯然,
發微博的工作人員也在加班。
B站微博下的網友評論
也有網友表示,
比起很多其他公司,
B站的回應和處理方式已經算人性化的了,
只希望該公司以後能夠完善制度良性發展。
在這個“996”盛行,越來越內卷的大環境下,很多公司都存在加班嚴重的情況。
再加上疫情所帶來的影響,一些公司實行居家辦公,卻在不知不覺間模糊了工作與生活的界限……
因此,不少曾在大廠工作的年輕人選擇辭職“躺平”。與其用生命來換錢,不如追求work life balance,即使賺得少點也沒關系,起碼身心健康,幸福指數也能高一些。
實際上,不止在中國,
這兩年,世界各地都迎來了辭職潮。從去年4月起,美國的辭職人數就節節攀升,當月辭職人數超過399萬,突破了2000年有統計以來的最高紀錄。
而新加坡也開始有了這一趨勢。
就拿律師行業來說,新加坡有大約6000名律師,去年放棄律師專業的就多達538人,創下了五年來的最高紀錄。
醫療行業也沒能幸免,光是去年上半年,本地就有1500名左右的醫護人員辭職,要知道,往年全年辭職人數也才2000人。
因此,衛生部還要加快從海外招聘醫護人員來彌補空缺。
除了以上兩個行業,
新加坡其他行業的離職情況雖不嚴重,但多多少少也出現了一些職位空缺。
很多公司的hr都苦不堪言,
表示現階段很難招到人啊!
那麽問題來了,如今大辭職潮的來襲,
究竟都是什麽原因造成的呢?
幾位從事不同行業的朋友也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他們的想法!01
張琳人力資源公司老板
“離職潮”在去年從美國大範圍掀起,而新加坡也明顯地受到影響。
根據全球就業門戶網站 Indeed 于 2021年12 月初委托對 1,002 名年齡介于 16 至 55 歲的新加坡人進行調查的最新統計,結果顯示近四分之一(24%)的人打算在未來六個月也就是2022年上半年離職;近一半的人(49%)不確定他們是否會在未來六個月內繼續目前的工作。
結合新加坡的國情以及對近一年的離職情況分析,我認爲原因可能有幾點:
從大環境來看,隨著疫情的發展工作壓力增加、工作量增大,甚至産生挫敗感與孤立,這些都是促使他們離職的重要因素。
疫情也促使新加坡總人口驟減,特別是一些行業:餐飲和酒店業、零售業,以及建築、制造、教育和衛生服務業等成了辭職潮的“重災區”,可能這些行業具有高感染風險、低收入以及高度流動率的特點吧!
此外,上述所提及的行業正處于“僧多粥少 ”的狀況,空缺多員工少的因素促使新加坡人有更多的選擇,他們會根據薪水高低隨時准備跳槽。
至于個人的因素,有部分的人可能早就有更換工作的打算而因爲各種原因並未實現,疫情促使他們對真正價值産生了思考,重新爲自己的人生定位。
另外,在經曆過疫情期間的遠程辦公後,大家逐漸喜歡上這種自由感覺而不太願意回去上班。
值得幸慶的一點是對比歐美“離職潮”來講,新加坡人普遍是理性辭職。一般都是接到了下一份工作的聘用才會離職,也有少數已經離職的員工是在兩份工作的空檔期做著合約工或兼職工作,所以即受”離職潮”的影響新加坡人普遍不會“裸辭”!
02
李蓮資深心理咨詢師
這兩年大家都生活在疫情的陰影下,這個突如其來的挑戰,除了帶給我們壓力、焦慮,卻也同時帶給了我們一些思考和突破的契機。社會上之所以掀起辭職潮,也不外幾個原因:
原本大家都在自己熟悉的工作環境中,被迫改變了許多常態的面對面溝通、協作,提供服務等工作方式。這反倒給了我們一個提醒:目前從事的工作抵抗變動的能力怎麽樣?如果未來始終處于變化之中,那自身還需要發展哪些能力來應對?下一個變動來臨之前,需要做好怎樣的准備?目前從事的工作和自己長期的規劃是一致嗎?
疫情前,我們的生活工作一切如常,因爲慣性,始終被日常推著走,也沒有機會好好停下審視自己。這兩年,在家辦公,限制出門,反倒給了每個人一些時間和機會來靜心思考:自己想要的生活與工作應如何平衡?自己心中憧憬的生活願景,到底是怎樣的?
隨著疫情的反反複複,很多人的生活也像是風中的樹葉,四處飄蕩,茫然找不到方向。于是人們開始意識到:要從一味地向外追求,轉而向我們的內心探索。越來越多人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和精神追求,探尋內在的穩定感,轉而向自我要答案。
這些思考機會,反而給人帶來了勇氣,正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人有時在困境中,會爆發出平時所沒有的創意和決心。因爲意識到對抗變化的方式就是尋求突破,那幹脆放手一搏,放棄原本的工作,根據內心的聲音,去尋找突破口。
03
黃祖祥招聘顧問
從一個招聘中介的角度來看,“辭職潮”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其實,我手頭上的空缺蠻多的,可就是找不到人,本地人對工作一向都很挑,疫情更把這個情形給放大了。
現在的就業市場,對執行人員或經理級的需求量的確不多,要不就是同樣的職位薪水減半,好比有些空姐、空少來找工作,轉業到其他的服務領域,他們即便能夠接受薪水大幅下調,也不能適應新的工作性質,所以就幹脆不做,呆在家裏等機會,或是利用空擋去進修,學一些新的技能。
年長員工的流失也是加劇了“辭職潮“,特別是60多歲的員工,這一群人在過去的二、三十年曾是制造業的強力支柱,現在年齡大了,他們甯可留在家裏帶孫子,即便有些願意嘗試的,做不到一兩天,就覺得體力難以支撐不能繼續,畢竟年紀大了,不是想做就能做的。
還有外來工人的辭職也是原因之一。不管白領還是藍領,很多都是來自大馬柔佛的,他們習慣每日進出關口,賺了新元,再回到馬來西亞花費。現在關口限制,不能自由進出,加上他們家中有老人小孩需要照顧,所以只好回到大馬找工。
另一方面,網購量的增加也爲失業者提供了機會,很多人加入grab成爲送貨司機,有空就幫人送貨,要不就在家裏躺著,這樣的工作形式提供了自主分配時間的自由度。
其實工作是有的,只是沒有適合的工作給適合的人,所以造成了“工作等人,人等工作”的這一種情況。
04
洪益興教育平台經營者
我原是一名電視節目監制,同時也是理工學院的兼職講師。去年12月,我轉換了跑道,在網上創辦了教育平台。疫情期間,手頭上很多拍攝工作被迫停止,很多項目因此都被卡住,時間突然多了,反而讓我深思。
我已經40多歲了,之前在事業上我已感到面臨瓶頸,加上電視制作是一份負荷重的工作,我是否還有足夠的精力去應付,接下來的20年職場生涯又該如何走下?
在家“躺平”的日子裏,我每天看著孩子,孩子看著我,我開始總結過去,思考未來。這段時間,我看了很多書,本來想再考一張文憑,但後來在上了一個個人成長課程後,我有了新的想法。
我是新加坡第二批特選課程的學生,接著的是雙語文、雙文化的教育,在畢業後也一直朝向與華文有關方面發展,事業上可說是如魚得水,可當我看到著自己孩子討厭華文的態度,總讓我感到有點無力感,特別是他們對華文的負面情緒很強,根本無法教導,所以我突然起一個念頭,跟業內的朋友開拓華文教育平台,通過故事、遊戲、戲劇與互動模式,讓孩子們産生興趣。
我的想法是希望在往後的20年,把我的華文知識,我對華文的感覺傳承到下一代,很多人有感于社會環境而感歎華文水平的低落,但我們也不能只顧著歎氣而什麽都不做吧!辭去以前的工作,我是爲了在行動上去實踐我的價值觀。
這段期間,的確讓很多人對事業、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我也一樣。
05
張喜文自由業寫作人
過去一年對我而言是別具意義的。我買下了人生的第一個房子,我也辭掉了任職七年的舊公司,成爲單飛的自由業作者,同一時間發生這麽多事,說沒有壓力是騙人的,但我承受得起,因爲一切事情都還在我掌控之內。
我之所有有這一份突如其來的“勇氣”,或許因該是“歸功”于新冠病毒吧!特別是在2020年阻斷措施期間,困在家裏的我實在有窒息的感覺,我本來就是一個經常往外跑的人,而購買新房子的動力就是它能給予我新的空間,讓我可以跳出家的捆綁。
至于離職的想法一直都在,但每每思前想後,沒能付諸實現。反複的疫情讓我感覺到對生活的失控,我覺得是做出果斷決定的時候了。對于這個決定,我並沒有後悔,因爲人只能活一次,我給自己一年時間,如果此行不通,到時再另作打算,但至少我嘗試過。
我在自媒體上創建了@stayingonthehill 賬號分享了我的經驗,讓我驚訝的是,竟然有不少新加坡人跟我有同樣的想法,他們紛紛留言發表了他們的意見,更多的是向我取“貼士”,問我是如何做得到的。
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我是很難給任何具體的建議,不過我想說的是,很多事情僅僅是“想”是不夠的,你還必須“行動”起來。至于考慮自己是不是應該辭職?沒有人可以給你答案,但你又可否知道,但你問別人這一句話的時候,其實答案已經在你的心中,你所欠缺的只是臨門一腳跨前一步的勇氣罷了。
以上朋友們的言論來自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籌劃創辦的:
《華彙》中文雜志。
本期的“你說我說”聚焦:“大辭職潮”,看過他們的想法之後,你是否也想發表自己的觀點呢?
本期話題:“大辭職潮來襲”
“大辭職潮”沖擊全球各地,新加坡醫護界、法律界也開始出現類似的問題,辭職的原因因地區、行業、個人而異,對此你怎麽看呢?你滿意現在的工作嗎?有辭職的打算嗎?
快來留言吧~
對于以上話題,你有什麽獨到的經驗和見解?
在留言區寫下你的觀點,《華彙》將選擇其中代表性言論發表在雜志上。另外,您也會收到一本您的留言被發表的雜志。
最後,
希望大家都能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
愛惜身體,保證身心健康!
圖文編輯:Lois
圖片來源:微博 | unsplash
部分內容來自網絡,YES SG收集整理,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YES 新加坡的「視頻號」來咯~
你要看的視頻合集都在這👇
YES_新加坡 , Kipling與Hello Kitty出新年聯名款包包啦!來跟著小姐姐一起看看吧~ #Kipling #HelloKitty #KiplingxHelloKitty #包 視頻號
⬆️記得點贊 ➕ 關注呦!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