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筆下的大俠們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馳騁過廣闊的蒙古大漠,暢遊過壯闊的長江;東海騎鲨,華山論劍;在皇宮大內閑逛,在昆侖山谷暢遊;五嶽開幫立派,太湖聽香賞茶……可惜大師已杳,所幸勝景常在,現摘錄先生筆下10處非著名景點,遙寄追思。
嘉興煙雨樓
如果說嘉興南湖長得像一個蛋黃餡兒的粽子,那麽煙雨樓就是那蛋黃餡兒。
《陶庵夢憶》中有言“嘉興人開口閉口煙雨樓,天下笑之”,可見煙雨樓在嘉興人心目中是本市頭號勝景。若按今天的行政區劃,身爲海甯人的金庸也算嘉興人,所以他在《射雕英雄傳》中記載了一場發生在煙雨樓的群架事件也就無可厚非了。那場架集結了當時除南帝一脈外所有已知高手,可惜卻以官兵圍捕、衆高手退避而草草收場。金庸不忍心寫下之後的事情:官兵爲捉拿“欽犯”,動用了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火箭,致使煙雨樓毀于一旦。直到嘉靖年間,才由知府趙瀛重建了煙雨樓。此後乾隆六下江南,卻八次登樓,賦詩二十多首,終于令煙雨樓再度崩潰。
如今的煙雨樓重建于1918年,恰滿百歲。所幸再無乾隆,建國後又大力修葺周邊園林景致,煙雨樓遂變成了一整片江南園林,亭台樓閣兼具,須不晴日,看煙雨朦胧,分外妖娆。
海鹽南北湖
嘉興除南湖外,在海鹽縣還有一個“南北湖”,離金庸故鄉海甯很近。元朝末年,白眉鷹王殷天正從明教離職創業,把新公司“天鷹教”的總部建在了南北湖畔一座高峰上,並順勢給它起名“鷹窠頂”。金老爺子趁地利之便,從鄰縣考證了來曆,加到了新修版《倚天屠龍記》中。
南北湖是我國唯一融山、海、湖爲一體的景區,園林學家陳從周盛贊其“山有層次,水有曲折,海有奇景,比瘦西湖逸秀,比西子湖玲珑,能兼兩者之長”。 我覺得略有誇大,倒不妨把“錢塘潮的起源地”加進去做四位一體,若有朝一日安保措施達標,開展一下“錢塘潮漂流”項目,其驚險刺激程度,絕不下于正面對敵黃老邪的《碧海潮生曲》。
傳說鷹窠頂還可以看到 “日月並升”現象。萬曆時,大學生陳梁在遊記《雲岫觀合朔記略》中用一段仿佛描寫UFO的文字首次提到了這種現象:“殘蜃忽送月印日心,兩輪合體,雪裏丹邊相摩蕩,還轉不止,海天俱動,不可思議”。今鷹窠頂上即有“月印日心”亭,聯曰“永教日月留雙璧,安得海山共一湖”,怎麽看都像出自明教之手。
風陵渡
風陵渡位于山西運城黃河北岸,對面就是潼關,一同身處山西、陝西、河南三省交界,自古便是重要交通樞紐。人們南來北往,如同腳下的黃河水般絡繹不絕。在這裏你也許能遇到三教九流的過客,也可能聽聞五湖四海的傳說。你看小郭襄,就在這裏愛上了神雕大俠。若非金庸在《神雕俠侶》中記錄了那場傳奇夜話,風陵渡縱然號稱黃河最大渡口,知名度恐怕也得小上一多半。大雪紛飛,圍爐對酒,分享自己的故事,一切是那麽自然,卻又偏偏拼成了同一個傳說。寫到這裏,我心馳神往,眼前似乎又看到了那個明慧潇灑的少女。可是,那已經是七百多年前的事了。她自己,可不也是一個癡情傳說?
時過境遷,今天的黃河上早已是大橋林立,風陵渡上甚至分別有鐵路橋和公路橋,成爲中國唯一有兩座大橋的城鎮。追趕效率的人們耐不得輪渡的龜速,似乎渡口已完成了自己的曆史使命。只有黃河,依然保持了數千年來的腳步,在這裏拐出“幾”字的最後一道彎,載著故事,東流入海。
星星峽
星星峽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東大門,西北距瓜比城有名的哈密180公裏,東南離古稱安西的瓜州150公裏,兩山相夾,綿延百裏,峽外四周盡是戈壁沙漠,一直以來幾乎都是陸路入疆的唯一通道,是兵家必爭之地。
峽內兩旁石壁峨然筆立,有如用刀削成,擡頭望天,只覺天色又藍又亮,宛如潛在海底仰望一般。若在夜晚,擡頭唯見星星,星星峽之名當由此而來。峽內岩石全系深黑,烏光發亮。道路彎來彎去,曲折異常。
這一段摘自金庸《書劍恩仇錄》,估計看過的朋友們大多對此毫無印象。陳家洛當年開白色寶馬自駕去新疆時,星星峽不過是旅途中的一閃而過,老爺子卻不惜特意給了兩段描寫,連“西域分界線”嘉峪關都無此待遇。
星星峽之名還有一說:本地盛産石英雲母,每當明月當空,月光下的石頭閃閃發光,宛如遍地星星,于是得名。所以,置身于星星峽,擡頭唯見星星,俯首也唯見星星——我想,這裏恐怕就是星辰大海了吧?
君山軒轅台
君山是洞庭湖中一座小島,東與嶽陽樓相望,又名洞庭山——瞧這名字,就知道它在洞庭湖中的地位了。只不知是山得名于湖,還是湖得名于山。
君山頂上有鑄鼎台,相傳是黃帝鑄鼎之處。鼎成之日,神龍從天而降,黃帝就乘著坐騎回外星而去,因此鑄鼎台又稱“軒轅台”。雖然如今黃帝鑄鼎飛升處多有爭議,以河南靈寶、陝西富平呼聲最高,但這都是近代考古說法。古時也許卻是君山軒轅台最深入人心——黃帝本是道祖之一,唐時道門領袖杜光庭在《洞天福地記》中把君山列爲第十一福地,恐怕有什麽內幕消息。到南宋時,道門由全真一脈領導,教主王重陽與丐幫幫主洪七公交好,還把君山借給丐幫承辦了一屆領導人交接大會。16歲的小黃蓉便在此台上擊敗三長老和完顔康,繼任丐幫幫主。
揚州何園
光緒九年,湖北漢黃德道台何芷舠辭官歸隱,因仰慕康熙時的奇人韋小寶,便在其故鄉揚州購買了“片石山房”,並擴建爲“何園”。那片石山房奇石層疊,相傳是明末大畫家石濤(苦瓜和尚)的手筆,“山峰”堆疊在石屋之上,令人啧啧稱奇。何芷舠在此基礎上又加了些東洋、西洋風格家裝,渾然一體,別具特色,被譽爲“晚清第一園”。
時值中國內憂外患,何芷舠對晚晴時局心灰意冷,遙想韋公當年,羽扇綸巾,打得羅刹國丟盔棄甲,心動之下,不惜舉園穿越至康熙年間,冒充揚州鹽商,上下打點,讓何園成爲了韋小寶領導的中央巡查工作小組的臨時辦公場所。韋大人就是在這裏親自密審了從麗春院帶回的八名女嫌犯。
今天的何園,導遊們稱爲“何家千金”,身著旗袍,婀娜多姿;入門系統增加了高科技的“人臉識別”,保持了何芷舠傳統與潮流完美結合的風格。
蘇州靈岩山
蘇州靈岩山多奇石,其中許多長得像靈芝,“靈岩山”便得名于此。此處相傳是春秋時期吳國“館娃宮”所在。古時“娃”有“美女”之意,“館娃宮”意思就是養著美女的宮殿,由吳王夫差爲西施特意建造,起這個名字,屬于明目張膽的金屋藏嬌秀恩愛。
俗話說,秀恩愛死得快,何況根本不恩愛。吳國不久就被越國所滅,西施終于在館娃宮等到了她真正的愛人範蠡,不料卻被另一個愛上了範蠡的少女阿青用越女劍刺傷心髒,留下了兩千年來人間最美麗的“西子捧心”形象。
不知是範蠡金蟬脫殼的計策,還是勾踐兔死狗烹的毒手,館娃宮最終毀于越軍之手。我們唯一知道的是,範蠡和西施逃離了館娃宮,也逃離了勾踐,改名換姓跨界做起了商界大亨。現在矗立在館娃宮遺址上的是靈岩寺,始建于東晉。
靈岩山南邊山腳還有韓世忠墓。緬懷了絕世劍法、諜戰故事、浪漫愛情之後,別忘了瞻仰一下這位南宋僅次于嶽飛的抗金名將哦。
大理天龍寺
天龍寺,正式名爲“崇聖寺”,坐落于蒼山之麓、洱海之畔的大理近郊。得益于著名野史學家金庸先生在《天龍八部》中的介紹,人們更熟悉的是它的俗名以及它“大理國寺”的身份。也是,大理國22位皇帝中竟有多達9人最後在天龍寺出家,包括段正明、段正淳、段譽。但據金先生考證,段譽的孫子段智興其實也出家了,法號“一燈”,因私人原因沒有常駐天龍寺;爲補足9個皇帝和尚,拉了早死的段正淳來充數——因他是個花花公子,爲尊者諱,當他落發爲僧回頭是岸挺好。
天龍寺有五寶,以“三塔”居首,大唐貞觀年間尉遲敬德所建,呈三角形鼎立,正中最大,名爲“千尋塔”——跟千與千尋沒關系,而且也沒有千尋之高,倒有千載之長。千多年來天龍寺曆經磨難,寺和其他四寶先後毀于戰火和自然災害,唯獨三塔屹立如初。三塔前有“三塔聚影池”,三塔與池中倒影相映成趣,不可錯過。
遼東神龍島
看過著名清代野史《鹿鼎記》的朋友應該對神龍教印象深刻,它把總部設在遼東一座蛇島上,在古往今來各大門派中十分另類。這座蛇島在大連旅順港以西不遠,面積約1平方公裏,生活著上萬條蝮蛇。蝮蛇是劇毒蛇種,0.1克蛇毒即可置人于死地,真不知道當年神龍教每天要花費多少成本在安全生産上。
韋公小寶聲稱在剿滅神龍教之戰中,自己在神龍島西三十裏一座無名島上督戰。但是此處並無島嶼,金庸先生指出一種可能性:韋公弄錯了方向和距離,跑到今日的釣魚島去了,日後還在此島垂釣數年,“釣魚島”之名即是韋公所賜。也有人提出另一個說法:韋公沒那麽差勁,沒有搞錯距離——方向是有那麽一點點不對,跑到了東邊——真正垂釣處在今大連大黑石景區中的釣魚台咀。
如今蛇島對外開放,可能是一處危險與刺激並存的遊玩聖地。
但是切記安全永遠是最重要的!老虎園不要下車,蛇島記得帶著雄黃。最好再帶一幅韋公畫像防神龍教余黨……大概可以用陳小春的照片代替吧?
雁門關
雁門關處于呂梁山脈與恒山山脈之交南北距離最窄處,風光也以險峻著稱,被譽爲“中華第一關”,曆來是南北政權西線必爭之地,往北無險可守,向南則縱貫山西腹地。李牧、蒙恬、衛青、霍去病、李廣曆代名將相繼出擊,竟在廣袤草原客場消滅了一個遊牧民族,迫使匈奴殘部不得不轉戰西亞、東歐一帶,做了初代西部牛仔。
北宋積弱,楊老令公出戰遼國敗亡後,朝廷放棄北伐,反而取了守勢,此後竟只有民間江湖人士出關打過一場伏擊戰,還差點被遼國警衛團長蕭遠山單人打得團滅。而遼國則在33年後,耶律洪基傾全國之力禦駕親征,卻反被宋軍擊斃南院大王蕭峰,從此也日薄西山,無力南征。但金庸認爲宋軍的說法不可信,經過多年詳細考證,發現其實是蕭峰兵谏了遼帝,才終于避免了大戰。而蕭峰自盡于關外亂世谷中,卻成爲守軍捷報上的虛頭戰功,令人唏噓。
作者: 金野史
編輯:曹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