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留學新加坡的小學、中學、大學生,多少都經曆過國內的內卷教育經曆。來到新加坡後,知識面、思維邏輯、視野格局等等,逐漸發生了變化。盡管在新加坡的大環境下,沒有國內的成績焦慮,但是也有階段成長轉變期的不適應。比如:小學一直按照既定的目標計劃,早睡早起、認真做題、少用手機等;到了中學後,忽略學習而沉浸在各項學校活動、手機不離手、晚上10點後還沒睡覺、更願意宅家等等。怎麽辦?老母親看不到希望了,孩子成了妥妥的社交家了,以後還怎麽考名校呀……。
首先,中一年級的第一學期是分爲兩部分的:
第一個學期由入學第一個月、中學正式階段組成。發現了嗎?新加坡中學很重視學生從小學升入中學的適應性。在這一個月裏,學生除了熟悉學校的文化、授課模式外,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選擇CCA。
過程如下:
1、觀看CCA
2、填報5個CCA志願
3、面試考核
4、確定一項CCA
其次,進入多學科學習
與小學的授課模式大不同,中學科目較多,一般是8-10科,這就要求考評模式不是單一的期末測試,而是課堂上的積極表現、課後小組的協作、隨堂的筆試等等,共同組成了這個學科的成績。
CCA輔助課程占用了很多的課外時間,一周2-3次的訓練,鍛煉了孩子的綜合能力,也減少了孩子的學業學習時間,這也是中學考評基准與小學不同的地方。小學以90分爲最高衡量基准、中學以75分爲最高衡量標准。
新加坡中學線上學習已經是常態,很多資料、考試都是在學校系統裏完成。所以孩子的電腦、手機使用時間增加了很多,老母親不要著急,做好及時提醒、必要建議。
最後,請遵循孩子成長規律:小學重在陪伴,中學重在尊重,高中重在放手,大學及以後重在欣賞。
• 小學:父母早期的陪伴與愛,決定了孩子的人生底色。
• 中學: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最重要的是要尊重。
• 高中:教育的對立面是操縱,父母看准方向、大膽放手,孩子才會在一次次的實踐和承擔後果中,學會如何選擇,如何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 大學:父母做好孩子的人生導師,成爲背後的支柱。
新加坡陪讀政策
新加坡留學生,年齡未達16歲的,允許母親、祖母或外祖母到新加坡陪讀。這也確保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從家庭、到學校、最後走向社會的一個發展過程。
新加坡小學6年(6-11歲)、中學四年/五年(12-16歲)、初院2年後考入大學。陪讀政府切合了父母的教育角色轉變。
陪讀的媽媽們,當孩子入讀中學時,請記得尊重孩子,少說多聽,最後才能華麗抽身成爲孩子們的背後支柱。
父母最好的生活狀態
贈送你一份全世界公認的“十大養生長壽生活習慣”
第十名:曬曬太陽。最好是在上午9時前、下午4時後,可以曬30分鍾左右的太陽。
第九名:多跟別人聊天 。
第八名:把堅果當零食 。
第七名:多做家務。
第六名:多做記憶力遊戲 。
第五名:少吃紅肉。
第四名:每周保證一條魚 。
第三名:每周至少步行7小時 。
第二名:每天堅持睡午覺 。
第一名:每天吃綠色蔬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