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南大新加坡環境生物工程中心研究主任舒斯特教授(Stephan Schuster,右起)、副主任丹妮拉(Daniela Moses)、研究員葉連娜(Elena Gusareva),以及高級研究員何從繁(Irvan Luhung)組成的研究團隊,使用空氣收集器在海拔3500米的高空采樣。
南大新加坡環境生物工程中心研究主任舒斯特教授說:“人們買房的時候總會認爲只有10層以上才有好空氣,其實不是這樣的。抛開揚塵和一些繁忙區域,理論上,第一層和第50層空氣中的微生物含量是一樣的。”
房子並非越高空氣越好。南洋理工大學研究團隊發現,低空中的微生物數量與海拔沒有關系,主要是受風和天氣的影響;高空微生物則主要受氣溫影響,即氣候變化對空氣素質和生態系統關系重大。
南大的這項研究首次采集並分析了空氣中包括細菌和真菌的微生物成分,並對不同海拔的樣本進行研究,發現細菌和真菌在1000米以上和1000米以下的空間表現出不同的特征。
研究團隊在達士嶺([email protected])50層組屋的不同樓層采集空氣樣本,結果發現,1000米以下所有低空樣本中的微生物成分驚人地相同。
領導此研究的南大新加坡環境生物工程中心研究主任舒斯特(Stephan Schuster)教授解釋,這是因爲低空中的微生物會受大氣湍流,也就是風和天氣的影響。在新加坡,東北季風和西南季風會使低空空氣融合在一起,所以微生物不會因爲海拔上升而變化。
晝夜更替影響低空微生物 高空微生物隨溫度變化
研究團隊此前也發現低空微生物會受晝夜更替的影響,例如木腐菌在夜晚的濃度高,白天消失。
在1000米以上的高空,微生物則不受晝夜更替、空氣濕度等因素的影響,而只隨溫度變化而變化。高空微生物的濃度也比低空高,而且所發現的微生物有1萬多種。
“當全球變暖加劇,高空的溫度就會變高,這個1000米界限也會隨之升高。高空中的微生物是固定的,若高度下降,它們勢必橫向散播,傳到原本不屬于它們的空間,對人們的健康和糧食生産産生影響。”
舒斯特教授指出,在新加坡,許多人都患有呼吸問題,例如過敏、哮喘等,這些疾病與新加坡特有的微生物相關。如果氣候發生變化,這些微生物可能離開赤道,讓更多人患病。
他也認爲,氣候變化或許也能給人們帶來機遇。“釀制紅酒或腌制泡菜都依靠微生物發酵,如果微生物散播得更廣,也許人們可以制作出更美味的食物,産生新的商機。”
這項研究成果發表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