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至今取得良好進展,但眼前還有許多工作要做,我們須緊密合作,堅持下去。
——國家發展部長李智陞
爲打造更能持續發展的建築環境,政府再撥4500萬元資助綠色建築創新組合,推動節能技術的研發和普及化。組屋區也將推行更多綠色科技和環保舉措。
國家發展部長李智陞昨天參與國會撥款委員會有關2030年新加坡綠色發展藍圖的辯論時,闡述我國如何朝低碳經濟轉型,並爲企業和雇員創造機遇。
其中,新版綠色建築創新組合(Green Buildings Innovation Cluster)獲額外注資後,將著重鼓勵建築業主、發展商和價值鏈等,共同開發節能冷卻技術、智能建築系統,以及建築通風等創新解決方案。
李智陞說,政府會與業界合作,加快這些解決方案的商業化,並培養掌握這類綠色建築專業知識的本地公司,幫助它們在全球不斷增長的需求中占得先機。
新加坡綠色建築總藍圖去年設下2030年的“80-80-80”三大目標,其中之一是最遲在2030年,讓最佳綠色建築在2005年的標准上,提高80%能效。目前,最佳建築已提高了65%至70%能效,綠色建築創新組合有助推動這個目標。
逾49%建築已綠化
至于總藍圖的另兩個目標,其一是最遲在2030年,按總樓面面積綠化我國80%的建築,其二則是從2030年起,讓80%的新建築成爲超低能耗建築。
目前,逾49%建築已進行綠化,過去一年也有近7%新建築獲得超低能耗建築的認證。
組屋區方面,建屋發展局綠色市鎮計劃將繼續采納新科技和智能解決方案,例如在新組屋公共區域安裝智能燈光,以及利用雨水收集系統,減低能耗和飲用水的用量。
當局也在組屋區試行一些新舉措,例如放置電子垃圾回收箱方便環保,以及探討讓標識牌采用發光表面,這與一般熒光標牌相比,可減少約八成能耗。
李智陞也分享了我國爲實現“大自然裏的城市”願景取得的進展,以及接下來加強推動研發工作的計劃。
爲開發創新解決方案,政府將對未來城市計劃投入多6400萬元,支持在“大自然裏的城市”,以及在“可持續城市發展”這兩大領域的研發工作。
我國碳排放量中,逾兩成來自建築。李智陞在總結時強調,無論是打造更能持續發展的建築環境,還是讓新加坡轉型爲大自然裏的城市,政府機構、行業夥伴、學者、自然組織,乃至廣大社群都須攜手合作。“我們至今取得良好進展,但眼前還有許多工作要做,我們必須緊密合作,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