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白領過于集中于某些領域在本地是熱點話題,不僅在社交媒體上是唇槍舌劍的引線,也屢屢在國會中引發激烈交鋒。
爲了讓就業准證的審批過程更透明,人力部今年在部門開支預算辯論中宣布推出互補專才評估框架(COMPASS)。明年9月起,就業准證(Employment Pass,簡稱EP)的申請將通過月薪是否夠高、學曆是否足夠、企業雇員是否來自多元國家和地區,以及企業是否聘用足夠的本地員工四個項目進行評估。
這個框架能否消弭人們對引進外籍白領的顧慮?
人力部長陳詩龍醫生日前接受《聯合早報》專訪的時候說,COMPASS好比茫茫大海中的指南針,除了爲高端人才設下定義,幫助人們了解企業引進的是不是真正的人才,也爲企業提供透明度,讓他們了解政府對企業團隊多元化和支持培養本地人才的立場。
他重申,COMPASS根據落實已久的公平考量框架制定,大部分的EP持有者,以及聘用高級外籍白領的雇主都已經符合框架的要求,顯示目前我國的高端勞動隊伍其實具備了包容性和多元化。
不過,陳詩龍指出還是有少數企業,可能不了解怎樣才算多元化,以及要如何去改善。“這個框架可讓他們很清楚地知道我們的要求,幫助他們在人事方面取得進步。”
他透露,正式宣布推出COMPASS前已通過多場座談會,與外國商會、中小企業以及勞資政夥伴溝通。“大部分都很贊同,而且他們說,現在知道哪裏需要改進。”
陳詩龍:我國做法較特殊
至于有些人提出,政府應該早一點推出這個框架。陳詩龍回應說,公平考量框架過去幾年的實踐經驗爲COMPASS提供參照點。“如果沒有這些經驗,想要做出這樣的框架,沒有人會相信能夠成功。現在推出的時機剛剛好,不太早,也不會太遲。”
至于將企業人員構成納入就業准證審批的考量,究竟是不是新加坡首創的做法,陳詩龍無法確定。但他指出,人力部對其他經濟體審批制度的研究顯示,這應該是一種創新的做法,對其他國家也有借鑒的意義。他說,很多國家都在關注COMPASS,因爲他們審核外籍雇員時會爲個人學曆、月薪或者會不會講英語等項目打分,但很少會考慮企業團隊的多元化和培養本地員工的需求。
“我們的做法還是比較特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