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治療師邱珮莉2019年5月創辦新加坡失語症協會,爲患者和看護者提供交流和互動平台,同時提高公衆對失語症的認識。
“如果每個人能對有溝通困難的人耐心些、友善些,失語症患者一定會更感覺到被接受和不被社會排擠。”
一次陪失語症(aphasia)患者到熟食中心點菜的經曆,讓語言治療師邱珮莉(45歲)意識到,看似簡單的事,對溝通上有困難的人來說,是多麽艱難的一件事。
當時那名患者正嘗試自己點菜,但在點菜時就是開不了口,只能指著看板上的圖象。沒想到攤位助手對著患者大吼:“不要指啦!要什麽直接講。”看到患者的無助,邱珮莉于是幫他點菜。
這次經曆讓邱珮莉決定在2019年5月創辦新加坡失語症協會(Aphasia SG)。她說,很多失語症患者被社會孤立,社區裏也沒有面向他們的扶助項目或互助組織。她想通過新加坡失語症協會,爲患者和他們的看護者提供交流和互動平台,及提高公衆對失語症的認識。
失語症指的是因中風或腦部受損而失去語言能力,得通過治療逐漸恢複。
協會目前有約30名志願者,服務約160名失語症患者及看護者。除了開辦工作坊,協會每個月也定期舉辦三個不同的項目,分別讓失語症患者練習說話,通過歌唱練習表達能力,以及在較不須說話的環境裏玩遊戲、做手工。
失語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更多時間組織思緒,找到能准確表達自己的用詞。邱珮莉希望公衆在碰到溝通方式看上去不一樣的人時,給對方多些時間反應,也多向對方友善微笑,“有時這樣的小舉動就足夠了”。
邱珮莉說,加強社會聯系體現了全面防衛中的社會防衛。對社區多些關懷,幫助有需要的人,能讓新加坡即使是在遇到挑戰時也能保持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