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段譽
編輯|周玥
· · ·
許多城市才開始複工,一場關于生産口罩的“戰役”卻已經悄悄打響。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有超過3000家企業“跨界”生産口罩,包括知名車企比亞迪、上汽五菱、廣汽集團,還有明星代工企業富士康,知名服裝企業雅戈爾,紡織制造公司華紡股份,造紙企業中順潔柔,空調龍頭格力電器……連知名影星章子怡持股的科技美容公司都忍不住入局了。
截至昨日,已經有20家上市公司加入了生産口罩的大隊伍。
“口罩産業鏈”,這個過去17年似乎很少被提及的産業,也重新回到了大家的視野。但時隔太久,口罩“應援團”看似強大,卻有些“外強中幹”。
01
公司“跨界”生産口罩?
“不靠譜”的恐多 “靠譜”的恐少
許多人都不會想到,短短10幾天,上市公司就出現了一批造口罩的大軍,呈現“百花齊放”的景象。
那麽,“跨界”生産口罩到底靠譜嗎?
答案是未必。
首先,有一大批企業沒有“醫用口罩注冊證”。而要拿到注冊證,就需要滿足工廠通過GMP(優良制造標准)認證、能生産無菌醫療器械等基本條件,能符合條件的企業並不多。
就算還有一大批企業即使有政策支持,可以拿到證書,但囿于口罩生産專業複雜,要麽需要臨時引進生産線,要麽産量太小。再加上疫情中所需口罩標准高于平常,最後真正能生産醫用口罩的企業不多。
“跨界”生産口罩的20家上市公司(截至2月11日);圖片來源:網絡
在“口罩應援團”中,比亞迪的實力算是比較過硬的。
近日,比亞迪宣布子公司汕尾比亞迪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汕尾實業),將生産一批口罩用于支援對抗疫情,日産將達到500萬。比亞迪負責人稱,汕尾實業寶龍九部有醫療器械體系認證,有能力生産醫用口罩。
資料顯示,汕尾實業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是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全資控股。成立于2015年10月,每年享受政府的千萬補貼。啓信寶顯示,汕尾實業在2018年獲得了汽車行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認證範圍就包括了NVH隔音材料。
圖片來源:啓信寶
此前,比亞迪公開稱,能生産口罩是因爲擁有長期合作穩定的上遊原料資源, 在原材料方面有很大優勢,而這個原材料就是聚丙烯。
一家車企爲什麽會用到大量聚丙烯呢?因爲生産隔音材料,聚丙烯是少不了的。另外,锂電池的生産也會用到聚丙烯的,而衆所周知的是,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電池都是自己研發供給的。
具備了上遊原材料資源、先進生産設備優勢,又擁有了醫療器械認證,可以說比亞迪具備了生産醫用口罩的基本條件,只要再購入口罩機,生産口罩便不是問題。
相比之下,上汽五菱與廣汽集團生産口罩,所需要做的工作量就大得多。雖然很多企業與原材料商熟悉,但在短時間內改造生産線並不現實。
不久前,上汽五菱宣布將聯合供應商通過改建生産線的方式轉産口罩,預計日産量將達到170萬個以上。通過改造無塵車間,它實現了口罩的迅速轉産,並投入使用。
但實際上,這只是改建生産線的個例。上汽五菱的汽車生産線自動化程度高,人員熟練掌握自動化技術,只要采購到普通口罩機,就可以與自身全自動化設備快速連接、調試,安裝到位,但中小型車企,如果沒有生産線的優勢,就更沒有能力改建生産線。
如果車企造口罩,主要得益于與生産聚丙烯的原材料商熟悉,那麽造紙、家紡、內衣行業可以快速加入“口罩大軍”,也是和供應商“關系好”嗎?
還真沒錯,但造紙、家紡行業受限于産品市場體量有限、技術人員不充足等難題,基本都需要采購生産線、口罩機,生産口罩的周期會比車企更長。
比如,中順潔柔宣布采購了5條醫用外科口罩生産線,子公司擬開展生産、銷售醫用口罩業務,建設周期3個月,是上汽五菱、比亞迪的數倍。
中順潔柔的産品主要分爲卷紙類和非卷紙類,非卷紙類産品主要是手帕紙、抽紙和濕巾。2016—2018營收分別爲38.09億、46.38億和56.79億,淨利潤分別爲2.6億、3.49億和4.07億。雖說是業績呈增長趨勢,但2018年中順潔柔庫存量同比增長了140%,共計546.79萬箱,這也說明庫存量在急劇增加,市場發展或許遇到了瓶頸。
中順潔柔也在一份公告裏說到:最近十年,生活用紙行業隨著設備更新換代,機器換人,設備更多、更先進,同時對設備管理、維護、操作等人員提出了更大的挑戰。
像中順潔柔這樣自身實力不差,但企業本身的發展還存在掣肘的企業還有很多,它們很難把較多的精力投入生産口罩,而是需要更專注自身業務的發展。所以,綜合來看,這些企業是否能把口罩生産繼續下去還是一個未知數,但已上市企業的股價上漲卻是實實在在的。
02
這麽多企業跨界生産口罩 ,
爲什麽需求還是不能滿足?
衆多企業“跨界”生産口罩,但大量需求仍然不能被滿足,除了企業的資質問題,還有口罩生産周期限制、國內産業鏈自身問題。
生産時間上,口罩生産後,後續解析時間長,延長了出廠時間。工信部在官微中曾表示,中國口罩僅需0.5秒/只。但爲了保證口罩的安全性,一個解析消毒的標准流程,卻需要7天到半個月。也就是說,大年三十生産的口罩,可能剛出廠,還在運輸到目的地的路上。
工信部微博科普口罩生産;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産業鏈來看,口罩産業鏈上、中、下遊過于分散,不能及時進行供需端對接,醫用口罩合格率較低,導致了産出數量,遠遠滿足不了醫用。
産業鏈的上遊,就是口罩原材料的供給端,市場化程度低,支持有限。比如生産口罩最主要的材料聚丙烯,目前有近一半的産能被中石油與中石化“壟斷”,而兩家國企在靈活度方面顯然有劣勢,産品的研發、應用雖然在不斷突破,但速度相對緩慢。
盡管聚丙烯去年以來一直呈現供過于求的趨勢,但醫用聚丙烯的市場並沒有被滿足。2018年,中石化的聚丙烯材料才叩開醫用市場的大門,通過了國家權威機構的安全性認證。
那剩下一半多的民企生産聚丙烯情況如何呢?答案是生存“比較艱難”。從國內看,由于房企疲弱,以及白電(冰箱、洗衣機等)消費不如往年,聚丙烯需求減少,價格低迷。即便是疫情期間,聚丙烯的價格依然沒有起色。
再來看生産口罩中遊——口罩材料生産商。醫用外科口罩需要的原材料很多,包括無紡布、熔噴布、濾材等。從目前來看,制作水刺無紡布的企業較多,但是生産口罩主要材料——熔噴布的企業並不多,並且都在“低端”市場競爭,很多沒有達到醫用口罩布的標准。
一般而言,口罩采用無紡布材料,而醫療口罩則采用多層結構,簡稱爲SMS結構。圖片來源:網絡
醫用熔噴布,是一種聚丙烯高熔指無紡布,是生産熔體質量流動速率在33-41g/min的聚丙烯産品,能生産的企業不多,正因稀缺,近日股市上只要有宣布生産口罩制作材料的企業股價都漲了,哪怕沒有生産熔噴布能力的企業,比如諾邦股份,也在市場看好的情況下股價大漲。
再來看下遊,也就是口罩的生産經營商,商家多分布在京津冀地區及東南沿海地區。在過去的10年,口罩生産仍然停留在低端市場,有能力生産醫用口罩企業本身不多。
據不完全統計,以工商注冊變更信息爲標准,自2020年1月1日至2月7日,全國超過3000家企業經營範圍新增了“口罩、防護服、消毒液、測溫儀、醫療器械”等業務,其中20家單純新增“口罩”業務的企業中,只有6家原經營範圍與醫藥健康相關。
也就是說,20家企業中,有近80%的企業,連醫藥健康領域業務都沒涉及過,就可以經營口罩了。而新增“口罩”業務的6家醫藥健康領域企業中,只有1家經營的是醫用衛生口罩,在國家藥品監管局中查不到記錄。
可見有實力的企業不多,即使有企業能生産口罩,在疫情期間,還要面臨沒有利潤,甚至虧本的情況。
即便如此,很多企業依然在堅持生産口罩。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疫情後,富余的産量有政府收儲作爲“托底”;二是像比亞迪、格力地産這樣的明星企業,有足夠財力允許一定程度的虧損,不會“傷筋動骨”。
結束語
眼下大部分人已經正式複工,再加上醫療工作需要,每天有至少2億人口需要用口罩,僅靠少數企業生産,質量和數量上都遠不夠。
在這個意義上,衆多企業積極投入口罩生産的行爲顯然是值得贊許的。
但如何盡快提高醫用口罩的科研技術,進行醫用口罩産業鏈升級,或許才是“口罩産業鏈”關注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