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聽說新加坡政府爲了種族和諧,賣新組屋,同一棟樓都要按照人口比例來分配華人、印度族、馬來族、歐美人……也不知道真假,但我們住了5年多的公寓,同層鄰居真的是很有趣。
4戶人家,現在分別是01號本地華人、02號本地印度族、04號新移民華人(我家)以及03號——不斷換居住人:5年換了3個租戶家庭,從菲律賓人到印度人然後最近變成了馬來華人,每戶人家都挺有意思的。
01#住戶:本地華人夫妻
神秘的家庭
這是一個神秘的家庭,也是4戶人家裏唯一沒有孩子的家庭。雖然家有3間房,但只住著夫妻2人,沒有貓貓狗狗,也沒有租戶。
他們每天早出晚歸,屋裏沒有發出過任何會讓鄰居聽到的聲音,也沒有聞到過他們煮飯的香氣,倒是常常有外賣小哥按門鈴。
示意圖
我們住同層樓6年,我們全家加起來見過這對40多歲的夫妻不到10次,很有禮貌地打招呼,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不過,他們也是唯一一家沒有在公共走廊上放自行車、孩子玩水玩具、晾衣服、放鞋櫃的家庭,比我們另外三戶人家都遵守公寓的物業管理規則。
02#住戶:本地印度族
新加坡二代移民
這對小夫妻都是新加坡二代移民,信仰基督教,生活方式偏西式。能看出來他們是印度族的,大概就是他們與孩子們的長相、屠妖節挂在門口的鮮花裝飾、畫在門口的地板圖騰,以及每次晾在走廊上的各種漂亮毯子。
花環、彩色的挂毯,是屬于印度人的浪漫
這對夫妻都喜歡跑步,家門口擺了一盆新加坡國花——胡姬花。2個孩子主要說英語,也會一點華文,每周許多興趣班跳舞、跆拳道、羽毛球……一家人都是典型的新加坡人了。
他們家非常熱情,那種熱情是很西方的形式,跟美劇裏鄰居打招呼一模一樣。我女兒非常喜歡和他們聊天,他們也熱烈回應這位“Sweet girl”的每一句話,並且還願意與她探討細節,包括新衣服、在學校做的卡片、明天要去動物園……我這個媽都自愧不如。
示意圖
雖然熱情打招呼,但我們尊重彼此的社交距離。小孩子偶爾一起玩,也基本上都是在走廊裏或者樓下遊泳池。
但自從我家對面的鄰居,從菲律賓人換成了印度人,這一切就不一樣了。
03#住戶:不斷轉變租戶
准點燒香、念經,沒有社交距離概念的印度鄰居
新加坡本地式社交距離被打破了
先說前不久才搬走的印度人一家。他們2年前搬到了我家對面,來了沒幾天就打破了我們這層樓本來的“新加坡本地式社交距離”。
這家印度鄰居實在是太自來熟了,哈哈,基本上感受不到他們有社交距離這回事,哪怕是有疫情。
他們家有個小女娃,比我女兒大一點。每天只要在家,心裏面就只想著一件事,那就是到我家或者02號印度族家庭玩,或者叫小朋友到她家去玩。
示意圖
一開始我女兒好開心可以到別人家去玩——他們家人邀請太熱情,我實在不好拒絕就放她去了。那時候我還太天真,不知道這是一個怎樣的開始。
後來,我們全家就在這個小女娃每天放學在門口無限循環念我女兒名字中度過……直到放她進來玩。
常常是,從我家客廳玩到我女兒房間再回到客廳畫了幅畫,又穿過走廊去敲02戶的門,找印度族姐弟玩。
有時候時間太晚,跟她講要回家了。但看著這小娃用大大純真的眼睛看著你,寫滿了“求求你讓我再玩一會兒”,真的很難再繼續說我們要吃飯了,你回家好不好?
于是,有時候是,我們在吃飯,她在客廳玩玩具——不好邀請她一起吃,印度教派太多食物禁忌我實在搞不清,還是別幹傻事了。
當然,水果還是會請小朋友吃的。
示意圖
等他們搬走的時候,連我女兒都松了一口氣,啊,總算沒有人時時刻刻在門口念叨“我要和你一起玩”了。社交距離太近,還是有點吃不消啊!
這個家庭也是有很神秘的一點,他們同住的房客不停換,都是年輕的印度男人,疫情期間也拉著行李箱以2、3個月一次的頻率,來來回回換。一度我都以爲是一個印度公司租下來對面的房子,印度夫妻是主管,而不斷變換的印度年輕男人是外派工作人員。
直到他們搬走,我們也不知道他們到底做什麽職業的。不過我們推測應該是宗教界人士,太虔誠了有木有!香燒那麽多,每天我的眼睛都被熏得流眼淚好幾回
他們家的作息也很奇怪,早上起床超晚,小娃常常快中午甚至下午才送去上幼兒園,晚上都10點多鍾了,才聽到他們叮叮當當開始煮晚飯,孩子笑鬧的聲音不時傳來……
女主人很賢惠,常逛濕巴刹
菲律賓藝術家一家
我們最早搬到這間公寓的時候,對面是一家菲律賓人。男主人是一位頭發很長的藝術家,雖然他很紳士很禮貌也很低調,但我們還是觀察出來,住在同一屋檐下的2位女生,一位豐腴一位纖細,應該都是他的妻子。(是不是法律意義上的就不知道了。)
他的3個兒女,從相貌和兩位女士的親密程度,以及稱呼,也是能看出來有著不同的媽媽。不過,他們話很少,說話也都很輕,沒有聽過他們討論類似問題。
這個家庭,關系似乎很和睦,甚至沒有聽到過他們家有大聲講話這件事。男主人幾乎每天都在家,偶爾出去購物,客廳裏空空蕩蕩的,玩具也很少。
3兄妹,倒都是熱情的小孩子,也都特別有禮貌。我女兒是個小嬰兒的時候,就常常爬到門口,看著對面的3個孩子在公共走廊席地而坐,一起玩桌遊。
我女兒長到2歲多,對面已經上小學的2個大孩子,就開始招呼她一起玩。不知道是覺得小小娃可愛很有耐心,還是這倆孩子特別擅長帶小孩子,年齡差距那麽大,竟然每次能在公共走廊一起玩至少半個小時,有時候甚至玩2個多小時。
我在屋裏看他們一起玩,3個娃帶著我女兒唱歌、陪她說話,教她遊戲,堪比幼兒園老師。我也是超佩服他們了!
後來,他們要移民到加拿大了,小朋友們之間相約要辦一個遊泳派對,小區裏10來個小朋友都到樓下遊泳池給她們送別。我帶著2歲多的女兒,拿著拍立得給他們拍了很多照片,用豐盛的水果和哈根達斯冰淇淋,給他們的派對添了一點甜蜜。
作爲一個社恐老母親,這已經是我最大的努力了。最終,我還是連對面鄰居的家庭關系都沒有完全搞清楚
臨走的時候,孩子們互相擁抱,小哥哥小姐姐還送了一架鋼琴八音盒給我女兒作紀念。希望這一家在加拿大也能平安順遂吧。
已經被小娃玩舊了,支撐杆換成了小馬寶莉……
從馬來西亞來的新鄰居:說英文的丈夫和說華文的妻子
最新的對門鄰居,是一對從馬來西亞來的小夫妻,一般來說馬來人和華人極少通婚,但是看他們夫妻二人的關系應該還不錯。每天歡聲笑語的一家,也是很典型的快樂馬來人了。
擺放在走廊的植物也養得極好——尤其是跟我家想起來才澆一次水的那幾棵相比……
示意圖
和我們一樣,他們居家辦公的桌子極大,放在了客廳。
只是,一般人都怼窗放辦公桌,他們因爲窗下鋪了墊子給兩個1歲和3歲的孩子玩,整個大客廳都擺滿了娃的東西,辦公桌就怼門放了……所以我們就能清晰地看到,他們家華文說得極好的女主人是工作主力,常常長在辦公桌上敲電腦。
帶娃主力是說英文的男主人,每天開開心心用新加坡現在超流行的大推車,推著2個孩子出去玩、去幼兒園、去買菜……
昨天,他們家來了一位老人,看穿著應該是外婆,看到我們回家,就很溫和地招呼:下班了呀~
聽這句話,我下意識的揚起笑臉,回複了一句,是呀!
那時刻,仿佛一下就回到了我出生的那個中國四線小城市,從巷頭走進去,就看到坐在門口摘菜的鄰居阿姨,一臉笑意問:放學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