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對于梅州大埔的印象,始于大埔娘酒。第一次喝到的時候,就被這種呈紅褐色、氣味芬芳、口感甜蜜醇厚的娘酒俘獲,從而對大埔有了向往。
此次,和朋友一起開啓三天兩夜大埔遊,才知道,大埔境內山清水秀風光旖旎,被譽爲客家的香格裏拉;除了娘酒,有煙雲樹海、茶園萬畝的西岩山,有阡陌縱橫、壯觀浩大的坪山梯田,有壯麗的三江彙流奇觀,有人文佳話“一腹三翰林”、“父子兩進士”、“父子兩總理”,還有風味獨特的豐富小吃。
用三天兩夜,去大埔感受人文古鎮的底蘊,去品嘗客家小吃的美味,去探訪長壽之鄉的奧秘,去感受田園生活詩意。
在百侯古鎮,探尋百候的古迹賢蹤,感受曆史文化的厚重,體驗這個中國曆史文化名鎮的魅力。
在張弼士故居,看初秋陽光下,白牆溫暖、黛瓦明媚,這裏既有曆史的沉澱,也有時光留下的溫暖。
走近北塘村,走上簡單的棧道,在滿眼蒼翠的田間慢慢前行,既悠閑又甯靜。
走近全國最早興建的中山紀念堂,裏面竹樹花卉,青蔥吐豔,優雅而安靜。
登上三河壩戰役紀念園,俯瞰梅江、汀江、梅潭河三江在境內交彙的壯觀景象。
品嘗最原汁原味的大埔小吃,種類繁多、風味獨特,讓人念念不忘,深刻感受到中華小吃名縣的魅力。
【關于作者】
食色公子,旅遊博主丨美食自媒體丨酒店體驗師
微博@我是食色公子,公衆號:lvtushise,微信:2367997068。每一次的旅行都想與你同在。
客家古鎮,人文百候
百侯古鎮,地處粵東北部的青山碧水間,古稱“白候”,清後期改爲“百侯”,取“多出人才”之意,是梅州市首個“中國曆史文化名鎮”。百侯名鎮旅遊區位于該鎮侯南、侯北村,是國內發現官廳古民居最多的地方。景區內保存完好的明清時期古民居建築有120多座,可謂是文風鼎盛、人傑地靈、內涵深厚。
百侯素來文風鼎盛、人傑地靈,明清兩代出了翰林5人、進士24人、文武舉人134人,“一腹三翰林”、“同榜三進士”、"同堂七魁”等佳話廣爲流傳。近代以來更是人才荟萃,有羅卓英等12位將軍、地廳級以上幹部6多人、副高級以上職稱450多人。故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人才之鄉”
之美譽。
走近百候,在遊客中心空地上看到村民在曬稻谷,金燦燦暖黃黃的稻谷鋪在地面上,陽光在上面灑下一層光,使得百候這個地方,多了一種人間煙火的溫暖,真實感覺到這是一個“活著的古村”。
肇慶堂,又名敬修衍慶,位于百候旅遊區的遊客中心右側,是一組非常有特色的中西合壁式客家民居建築群。它是由百候藥材商楊得榮、楊得明兩兄弟,尺子八萬五千廣陽興建,始建于1914年,距今已有100多年,但是保存得非常完好。
整個肇慶堂占地面積3200平方米, 建築面積1951平方米,裏面很大,天井、小院、一棟棟相接的樓,走進去很明顯能感覺到它占地面的的廣闊。大埔肇慶堂爲三進院落四合院布局,主體爲一棟堂橫屋組合式圍屋,圍屋西北角爲一棟兩層洋樓,兩者同期建設並先後落成。是一座獨具特色的中西合璧的客家民居,既體現了嶺南建築所特有元素,有融合了西方明媚的拱門等元素,精致中有淡雅,樸素中有活潑,非常美。
走在百候旅遊區內,很明顯能感受到這裏建築獨具特色的中西合璧風格,中式的黛瓦、檐角、紅燈籠,西式的花卉裝飾、彩色玻璃,兩者相互結合相得益彰,沒有一絲突兀,卻能讓人感受到它的精致和華麗。
初秋的陽光灑在具有百年曆史的建築上,古老的建築煥發著溫暖的光芒,仿佛在講述著那曆史深處最溫暖的的故事,讓人感受到百候文化的厚重、人文的精彩。
張弼士故居,白牆溫暖、黛瓦明媚
“光祿第”,是在中國面積最大、建立最早的張弼士故居,位于廣東省梅江市大埔縣西河鎮車龍村,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背面群山環繞,風景秀麗。張弼士,18歲時只身闖蕩南洋,事業獲得驚人的成功,成爲南洋華人首富, 資産高達8000萬兩白銀,比當時清朝國庫年收入還多,被美國人稱作中國的“洛克菲勒”。
張弼士旅遊區,依托張弼士的故居“光祿第”,整合了車龍村淳樸優美的山水田園景色和獨特的客家風情,成爲融曆史名人文化、客家古名居觀賞、葡萄酒文化體驗、生態鄉村休閑爲一體的超大型綜合旅遊景區。
整個光祿第建築面積達4000多平方米,建築結構爲三堂四橫一圍,內有18個廳、13個大井、99個房間,超級大。走進去很明顯感覺到它的大,進大門之後是挂有“光祿第”牌匾的正屋,正屋兩側是圍屋,去後後院需要穿過兩近房子才能到,後院是一個小花園的樣子,裏面樹木參天,生機勃勃。
站在屋子的天井裏,擡頭可以看到檐角聳立、綠樹蔥蔥、白雲悠悠,平視可看到窗格、木門上的精美雕花,低頭可看到水缸裏蔥綠的睡蓮和倒影在水裏的瓦沿,無論是看向哪裏,都是獨特的風景,從細節出便可窺探整個建築工藝的華麗、繪彩雕花的精致。
張弼士故居門前是一片稻田,現下已過了收獲的季節,田裏留下一片黃燦燦禾杆。一條小路橫穿于稻田裏,老黃牛在禾杆田裏慢悠悠覓食,遠處是鄉村民居,這一副悠然安靜的鄉村田居圖令人駐目,走上小路,穿行于稻田上,心情格外甯靜。
Tips:
門票:30元
開放時間:08:30-17:00
地址:廣東省大埔縣西河鎮車龍村
北塘村,悠閑安靜的田園古村
與北塘村的相遇,十分偶然,我們驅車路過,忽然看見一片黛瓦白牆的房子坐落于夕陽照耀之下,很簡單但是很吸引人,別有一種鄉間的溫暖吸引著我們,于是我們停下車子,走進這個簡單卻充滿著吸引力的村子。
走進去發現,我們果真沒有看錯。這個村子村道幹淨、房屋整潔,夕陽給一切都蒙上一層金黃的細沙,無論是房屋還是綠樹,亦或是菜地,都變得溫暖起來。路邊立著電線杆,半空中淩亂的電線使得這個村子多了一絲生活氣。
細細了解我們才發現,這也是一個古村落,北塘村從宋末元初建村至現在,已有1300多年曆史,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千年歲月的痕迹,在北塘村隨處可尋:700多年的受祜堂、400多年的紹知堂、360多年的志事堂、200多年的謙受堂、建于清光緒末年的輔德堂,還有700“高齡”的古樹、數百年的古井、古廟宇等。
走在村道上,華僑文化、農耕文化等元素隨處可見,別致可愛的壁畫讓千年北塘煥發出別樣魅力,成爲傳承客家文化的新載體。
更難得可貴的是,這是一個“活著的”古村,挑水的阿姨、澆菜的奶奶、歸巢的鳥兒,這一切都使這個古村煥發著勃勃生機,走上簡單的棧道,在滿眼蒼翠的田間慢慢前行,兩旁是生長旺盛的各種果蔬,既悠閑又甯靜。
村裏環境非常好,綠樹蔥翠、瓜果飄香,而且,這裏的人們生活得既悠閑又有趣味,從田邊地頭隨處可見的鮮花、田裏的稻草帳篷、拉車的稻草人便可以看出,人們在生活之余,不忘給自己隨處可見的地方加上可愛活潑的元素,我想,生活在這裏一定很幸福吧。
夕陽西下,夜幕降臨,家家戶戶開始燒火做飯,煙從屋頂中飄至田野裏,形成一種朦胧的薄霧籠罩在村子裏,夕陽最後的光輝透過煙霧,形成暖黃的誘人的薄紗,使得整個村子仿佛籠罩在想起之間,宛如世外桃源,讓人不願離去。
中山紀念堂,全國最早興建的中山紀念堂
曾經我以爲,全國首座中山紀念堂是在廣西梧州,後來我才發現,梅州市大埔縣三河壩中山紀念堂才是目前發現全國最早建成的中山紀念堂,據大型石碑記載,這座中山紀念堂于1929年落成,比建于1930年的梧州中山紀念堂早一年。
公園內竹樹花卉,青蔥吐豔,安靜而優雅。正中間是中山紀念堂,右側爲荷池、碑亭,碑亭中的碑高約3.5米,便是這塊碑上記載這座中山紀念堂于1929年落成。破四舊時期,這塊碑被埋于地下,後來,梧州的中山紀念堂被認爲是全國最早的中山紀念堂,本地老人便想起埋在地下的石碑,挖出來清理後發現,石碑上記載著這座中山紀念堂于1929年落成,繼而,這裏也成了目前發現全國最早建成的中山紀念堂。
一樓堂中仍保留了孫中山生前真迹“博愛”二字,當年破四舊時期,這些字迹被人們用白石灰抹封存起來,到後期才清楚石灰,恢複字迹。而一樓擺放的真人比例大的蠟像,則生動再現了當年孫中山先生到三河壩勞軍後與陳炯明在天主教學區內商議粵、桂、滇三地聯軍大計的情景,隨侍的還有蔣介石、胡漢民等人。
也許,你會問:爲什麽全國最早的中山紀念堂,偏偏是建于這個偏僻的山區小鎮呢?其實,這要從這座紀念堂的建造者、三河壩華僑徐統雄先生說起。徐統雄早年在馬來西亞與孫中山相識,深爲孫中山的革命精神感動,在孫中山革命最困難的時候,他賣掉自己在當地的7間店支持革命,後來幹脆回國追隨孫中山先生,被孫中山稱爲“國叔”。爲紀念孫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迹,1929年,徐統雄到海外在華僑中募捐巨資,修建了這座中山紀念堂,同時興建中山公園。
Tips
門票:10元
地址:梅州市大埔縣三河壩
三河壩戰役紀念園,三河交彙壯觀景象
三河壩戰役紀念園位于三河鎮彙東村筆枝山頂,是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我們到達的時候正是中午,陽光熱烈溫暖,紀念園內綠樹參天,從門口的雕塑仿佛能窺探到當年戰爭的激烈。
1927年,南昌起義軍勝利後,第九軍副軍長朱德率領三千多人據守三河壩,國民黨錢大鈞部三個師約二萬多人,氣勢洶洶地向三河壩撲來,從而打響激烈的戰鬥。在三河壩戰役中,擔負掩護部隊撤退的二十五師七十五團第三營勇士們,打完最後一顆子彈,甩盡最後一顆手榴彈,跳出戰壕,與敵人展開肉捕戰,全營官兵壯烈犧牲在這座筆枝山。
簡單的說,就是爲了掩護紅軍撤退,擔負掩護部隊撤退的勇士們和敵人的激烈戰鬥,此次戰鬥最後只有一個人存活了下來,其余人全部犧牲了,可見戰鬥的激烈。而如今,山上還有在當年戰場遺址上修建的戰壕。
山頂的紀念碑伫立在陽光下,碑正面镌刻著朱德同志的親筆題字:“八一”南昌起義軍三河壩戰役烈士紀念碑,碑座上刻著第二十五師師長周士第撰寫的碑文。藍天下的紀念碑傲然挺立,向我們訴說著烈士們的英勇,今天的和平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珍惜。
站在紀念碑前,可以俯望三江交彙,汀江、梅江、梅潭河在此彙成韓江。
這裏三江交彙,是重要的交通樞紐,清朝時這裏便是重要鹽運樞紐,而占據了筆枝山就等于控制了韓江的交通,史家稱之“得此控閩贛,失此失潮汕”。
或者,在韓江源客家母親雕像處,也是觀看三江交彙壯觀景象的好地點。這是位于梅江、汀江、梅潭河交彙處的韓江源標志性建築,意爲世界客都的人文秀區梅州大埔與潮汕平原一衣帶水,客潮兩地人同飲母親河水成長。雕塑是頭紮發髻、背著小男孩兒牽著小女孩兒的客家婦女形象,栩栩如生。
現在是枯水期,江水較少,露出一大片河灘,正值周末,很多家長帶著小朋友來這裏玩,或是搭帳篷,或是撿貝殼,在遊玩中親身感受三江交彙的美景,感受韓江這條大埔母親河的重要性。
Tips
門票:免費
地址:
①三河壩戰役紀念園:大埔縣三河鎮彙東村筆枝山頂
②韓江源客家母親雕像:大埔縣三河鎮彙城新興路
大埔小吃,中國小吃名縣的魅力
大埔的客家小吃品種繁多、風味獨特,有10種小吃被評爲“中華名小吃”,15種被評爲“廣東省名小吃”,大埔更是被評爲“中國小吃名縣”。
炒豬腸必點,這裏的豬大腸沒有異味,入口又脆又有彈性,配上腌菜和調料的酸酸辣辣,很好吃,來了一定要試試!
大埔的粄文化非常出名,所以一定要嘗一嘗大埔的“粄”。筍粄,粄皮以薯粉爲原料,餡料則是半肥瘦豬肉、竹筍、香菇,包好後外形似餃子。蒸熟後粄皮晶瑩剔透,隱隱能看見內陷,一口下去,粄皮彈糯、內陷鮮香,好滿足~
算盤子,更是被評爲“中華名小吃”,“算盤子”是因它外形像算盤子而得名,是大埔客的傳統家鄉小吃。在在農曆新年的團圓飯桌上一般都有這道算盤子,寓意“吃後變得精打細算”、“年年有馀有錢算”的好意頭。
百侯薄餅,皮韌餡香,口感柔軟滑潤,味美而不膩,風味獨特。這是一個在大埔非常常見的小吃,上至酒樓,下至大排檔、路邊攤,都有它的身影,可見它在大埔人心中的地位。
大埔被評爲中國小吃名縣,小吃達到200多種,其中,中華名小吃有10種,廣東省名小吃15種,如果你想嘗試多一點口味可以來一個小吃拼盤,多種小吃拼在一起,可以滿足你的願望。
鴨松羹,說了這麽多鹹的,說一個甜的吧,這是在衆多客家小吃中保持最傳統、最古老的一項小吃。主料爲木薯、山藥、芋頭等,配以其他果類制成甜食,內有花生等堅果,吃的時候會增加香味和咀嚼感。
苦筍,是大埔的特産,采用山上野生苦筍,和客家酸鹹菜一起焖煲,口感甘中帶苦、苦中帶甜,吃一塊便回味無窮,而且,具有消炎、清腸胃積熱等保健作用,不妨多吃。
脆香豬手,皮脆而不膩,肉入味甘香,非常好吃,我拿了一塊,等我吃完想拿第二塊的時候,已經空盤了,你說好不好吃…
後記
大埔,文化底蘊深厚,山清水秀景區衆多、客家民居樣式齊全、小吃品種豐富、民俗風情濃郁、長壽資源豐富、紅色資源獨特,優點真是數也數不完,還得你親自來體驗才知道哦!
找一個時間去大埔吧,去感受人文古鎮的厚重,去品嘗客家小吃的美味,去探訪長壽之鄉的奧秘,去感受田園生活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