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閑田
俄烏沖突爆發後,新加坡罕見加入到了制裁俄羅斯的行列,並數次對俄羅斯進行了“強烈譴責”。不過,在談論到中國對于俄烏沖突的立場時,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表態卻並不激進。
據觀察者網報道,日前,正在訪問美國的李顯龍在參與一場美國智庫會議時,被美方問及,“中國並未在俄烏沖突中疏遠俄羅斯,是否會因此在區域內付出政治代價”。
簡而言之,美方就是在側面打探,新加坡是否會因中國在俄烏沖突中的“中立立場”,而連帶譴責中國,甚至制裁中國。
對此,李顯龍給出了否定回答。他表示,中國采取了自己的立場,即“解鈴還須系鈴人”。
雖然新加坡對俄羅斯實施了制裁,但李顯龍表示,大國制裁不只會讓對方承受經濟後果,也會給自身造成高昂的代價。區域國家都與中國保持著密切的關系,同時,一些國家與俄羅斯的關系也很緊密。
言外之意就是,地區國家不會懲罰中國,甚至有的國家,比如印度,連制裁俄羅斯都不會跟風。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次訪美行程中,李顯龍多次提到中國,並再次呼籲中美兩個大國改善關系。他還表示,中國巨大的發展動力是各方都無法阻擋的,如果有人這樣做,那其自身也會陷入麻煩之中;反之,如果與中國合作,那雙方便會共贏。人們無法與中國“脫鈎”。
顯而易見,美國有意煽動亞太地區的夥伴來共同借俄烏問題對付中國,沒想到的是,跟風制裁俄羅斯的新加坡並不買賬。新加坡的態度看起來十分矛盾,但這其中有著多重因素。一方面,在俄烏沖突問題上,新加坡的立場本身就是比較投機的,他們在安全上更依賴美國,也擔心自己若是不表態會被美歐大國打壓,所以才采取了明確的反俄立場。
另一方面,李顯龍沒有像美方一樣強行將中國扯入俄烏局勢、抨擊中國,是因爲新加坡與中國之間有著緊密的經濟、政治關系,而且,新加坡與美歐的價值觀也大不相同,他們當然也不願意站到美國的反華陣營中。
此外,李顯龍在美國的另一番表態也值得注意,即他希望美國在“印太戰略”下深化與“亞太國家”的關系,包括中國。在李顯龍與拜登會談後的記者會上,拜登多次提及“印太一詞”,而李顯龍雖然提到了“印太戰略”,但是他更多使用的是亞太。
有分析認爲,李顯龍避免使用“印太”,是因爲美國口中的“印太”含有反華意味,而所謂的“印太戰略”更是被批爲“印太版北約”。因此,從李顯龍這句話可以看出,新加坡想要繼續維持安全上依賴美國,經濟上依賴中國的現狀,但隨著美國的施壓逐漸升級,他們周旋的空間變得越來越小,態度也越來越矛盾。
新加坡在盡力避免“選邊站隊”的情況,其他東盟國家也是一樣,他們都希望中美能夠緩和關系,這樣才是對自己最有利的局面。奈何美國政壇的反華氛圍已經極爲濃厚,因此新加坡等東盟國家的呼籲很難影響美國對華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