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
張大千不僅在繪畫方面的造詣爐火純青,在養生方面也是很有研究的。張大千的健康高壽,與他一生鍾情書畫和他的”健吃””、健談”、”健步”習慣密不可分。
書畫:紙上的氣功與太極拳
張大千善養生,且善于總結養生體會,留下許多可借鑒的養生心得。
上世紀30年代,他爲醫學家陳存仁的《心理衛生》手書《樂天長壽辭》:”健康要道,端在正心;喜怒不萦于胸襟,榮辱不擾乎方寸;毋慮毋憂,即是長生聖藥;常開笑口。便是卻病良方。”既是一幅古樸典雅的書法作品,也是一篇養生心得的佳文。
張大千才華橫溢,勤奮作畫6萬多幅,作詩上千首,集油畫、書法、篆刻、收藏、攝影、旅遊、美食于一體。
他認爲:書畫是一種在紙上進行的氣功和太極拳。因爲在習字作畫前,首先需要排除雜念,意守丹田。“先默靜思”,淨化心靈,這就像練氣功前的“入靜”階段。然後運氣于指、腕、臂、腰,以調節全身之力于筆端,“下筆點畫撇折曲直,皆盡一身之力而送之”,或似“蛟龍戲海”,或似“蜻蜓點水”,使妙筆生輝。以上運筆,就像太極拳的一招一式。由于習字作畫要凝神貫氣,調節呼吸,剛柔相濟,虛實相間,用力有輕重之別,運筆有快慢之分。這樣,很自然地通融全身血氣,使體內各部分機能得到調和,使大腦神經興奮和抑制得到平衡,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
張大千在巴西八德院小畫室作畫。長臂猿黑寶寶蹲在窗台邊陪伴
“書畫之道,先要養心”,運筆時,必須平心靜氣,那種心猿意馬、心慌意亂的神情是不能有的。故習字作畫需用意念控制手中之筆,“用心不雜,乃是入神要路”;絕慮凝神,便能以靜制動。這對改善大腦皮質功能、促進大腦思維的敏銳和沉著、調節人的精神活動是很有幫助的。
壽在三健:健吃、健談、健步
張大千以食療營養的“健吃”、調理氣息的“健談”、活動身心的“健步”而馳名國內外。
健步——張大千年少時身體羸弱,健步對他強體起到了積極作用。年輕時,交通不便,他經常遇水搭橋,披荊斬棘,有意識地進行健步鍛煉。在法國、瑞士、德國、西班牙、巴西、美國、新加坡、印度等許多國家的奇山異峰上,都留有他的足迹,爬山使他得到健身之樂。晚年住在摩耶精舍時,每天要在園內散步,堅持半小時,多年來讓自己沉浸在一片濃密的綠意裏,耳聞淙淙的水聲,他將“生命在于運動”體現在“健步”中。
健談——張大千生性善良,爲人熱忱,樂于與人聊天。在聽遠方來客談話時,他還能眼觀四面、耳聽八方地一面作畫,一面“擺龍門陣”。這一習慣,他多年來一直堅持。這樣做能心身並調,既愉悅了心情,活動了筋骨,又加強了和朋友的交流。
健吃——兒時的張大千家庭生活困苦,身體一度羸弱,他深知適當的飲食調養會補益精氣,糾正髒腑陰陽之偏,曾言:“吃在肚裏才實惠!”因此,他在繪畫之余,饒有興趣地在食療基礎上,彙集家傳、口嘗、耳聞等各種佳肴美味做法,並親自下廚實踐,對菜肴的選料、刀法、烹制、火候、調味等都有詳細要求。
張大千對美食的喜愛自然也傳遞到繪畫創作中,他畫過很多白菜、蘿蔔、蘑菇、竹筍、蔬果,這無疑與他對食材的喜好有關。
在這幅畫著蘿蔔白菜的作品裏,張大千寫了一首石濤的七絕:”冷淡生涯本業儒,家貧休厭食無魚。菜根切莫多油煮,留點清燈教子書。”綠纓紅頭的蘿蔔、鮮嫩青翠的白菜,此處已成寒士操守的象征,配上那首詩,風骨自是越發峥嵘。
有一次,張大千回故鄉四川,朋友梅曉初在源記飯館設宴款待他。席間張大千在吃到內江雞肉抄手和蛋絲餅時就說:這些小吃絕非短時間就能夠達到如此爐火純青的境地。就如作畫,縱然紙筆色墨盡皆相同,但到能者手中就會出神入化。他把繪畫的布局、色彩的運用以及畫境的喻義都應用到了烹制之中。
有一年張大千的夫人徐雯波生日時,張大千對她說:“你平時照顧得我無微不至,今天就讓我來爲你做生日面吧!”說完後就親自下了廚房,說:“今天夫人生日,我來爲大家做些牛肉面,一種清炖,一種紅燒。”開席後,只見張大千特制的四只大盆擺在正中:兩盆略帶鹹味的白切牛肉,一盆帶汁的紅燒牛肉,一盆是連湯的清炖牛肉;一只帶花紋的青盆盛寬面,另一只帶花紋的黃盆盛細面。旁邊還有一盤碧綠的香菜,一盤紅辣椒絲炒綠豆芽,周圍一圈擺著八只小碟,盛有鹽、胡椒、糖、醋、醬油、辣油、面醬、豆豉八種作料。張大千畢竟是畫壇一代宗師,僅這些菜肴的顔色搭配,已令人食欲大開、垂涎欲滴了。
張大千與夫人徐雯波
張大千以清淡爲”食養”之道。他有詩雲:”食粟不謀腰足健,釀梨長令肺肝清。”晚年他爲張學良的《大千菜單集》上題字:”吉光兼美。”並作詩:”蘿菔生兒荠有孫,老夫久已戒腥葷,髒神安坐清虛府,哪許羊豬踏菜園。”詩意明白曉暢,诙諧風趣,符合科學道理。此外,他終身不嗜煙酒,不打麻將,卻以茶爲伴。通常他以飲清茶爲主,十分注重”茶道”。
張大千書法欣賞
轉載聲明:本文系編輯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