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上海市衛健委通報4月18日通報:4月17日0-24時,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417例和無症狀感染者19831例;新增境外輸入性新冠肺炎確診病例3例。
截至4月17日24時,定點醫療機構接受治療的重型患者有16例。
4月17日,上海新增本土死亡病例3例。死者均爲年長者,同時合並急性冠脈綜合症、糖尿病、高血壓、腦梗後遺症等嚴重的基礎疾病,均未接種冠病疫苗。入院後病情加重,搶救無效死亡,直接的死亡原因由基礎疾病導致。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副院長李志強在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說,“老人哪怕得一個普通肺炎,都可能有死亡風險。”他還表示,目前老年人疫苗接種率不高,這種情況下如果完全放開,對老人是很大的打擊,今天報告的死亡病例就是一個警醒。
死亡病例1:女性,89歲,合並急性冠脈綜合征、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三級、腦梗;
死亡病例2:女性,91歲,合並腦梗後遺症、高血壓;
死亡病例3:男性,91歲,合並冠心病、高血壓,3人入院後轉爲重症,經全力搶救無效死亡。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在4月16日至17日在上海調研指導疫情防控工作時強調,“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不猶豫不動搖,發揚拼搏精神,拿出決戰勁頭,勠力同心、以快制快、一氣呵成,盡快實現社會面清零目標。” 4月17日路透社發表文章稱,據知情人士透露,上海市已設定目標,要在本周三實現社會面清零。
《新加坡眼》根據上海衛健委通報的數據進行統計後發現,上海本輪疫情已累計確診破37萬,其中93.5%屬于無症狀感染。
對于上海本輪疫情的嚴峻挑戰,很多人有自己的分析和想法。以下來自是《新加坡眼》網友“短鼻子的匹諾曹”的思考。 作爲上海疫情的親曆者,作者帶著“上海爲什麽會變成這樣”的疑問,從社會心態、對奧密克戎的認知兩方面來分析疫情如此嚴重的原因。同時他分析了以色列和新加坡的抗議策略。最後,他對全民檢測和封控措施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上海爲什麽會變成這樣? 這些日子,許多關在家裏的上海人都在問一個問題:上海爲什麽會走到如今這般田地?我也想了很久。今天我嘗試將自己粗淺的一些想法和大家分享。我不想陷入情緒的宣泄,因爲將批評和指責朝向外面是容易的,但我們更需要的是理性的反思和自省。一、驕傲與大意我覺得,造成今日局面的根源或許根植于對過去“勝利”的過分自我陶醉。2020年,全中國人民衆志成城,花了幾個月時間在全世界首先控制住了新冠疫情。此後兩年多時間裏,全國各地一次次小範圍的疫情,都通過封鎖隔離的方法,做到了“動態清零”。于是我們有些驕傲自滿起來,嘲笑許多國家的失敗,認爲他們之所以“失敗”在于制度問題、人民素質低、對疫情的輕視,一些人甚至可能認爲我們的方法是最佳的。兩年多來,隨著國內長時間處于沒有重大疫情的狀態,我們逐漸忽視了外界疫情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新冠病毒的幾個主要變異株都是首先在國外報告,並在國外引發了一波一波新疫情,而對于這些發展背後逐漸積累起來的本質變化,我們缺少警覺。更重要的是,我們浪費了大好的時機沒有去完成本應該做的重要工作—— 提高老年人口的疫苗接種率。到今天,我們仍有4000多萬老人一針疫苗也沒有打。(上海60歲以上只有62%接種了兩劑疫苗)如果說防疫最重要的目的是保護老年人,我們可以說是坐失良機。致使我們今天對自己的免疫牆極爲不自信。與此同時,國外已經被全世界證明安全且具更高保護力的mRNA疫苗遲遲沒有被批複引進。國産抗病毒藥物的研發也不順利。直到最近,才因爲這一次的疫情終于引進了國外的抗病毒藥物。我們也沒有在這段時間裏准備好足夠的醫療資源儲備。張文宏醫生曾說過:面對未來的疫情,人們手中將持有三種“武器”,第一是疫苗的充分注射;第二是有抗病毒藥物的有力支撐;第三是有非常充足的醫療冗余度。這些有沒有做到?上海疫情中的表現已作了回答。最要命的是,兩年多來,我們曾經的“勝利”使得清零的觀念被灌輸得太成功了,對于新冠病毒的恐懼也太深了,大部分人都對此堅信不疑,很難轉過來了。二、低估奧密克戎因爲驕傲自滿,所以低估了病毒。科學告訴我們,病毒是會變異的。自從新冠病毒被發現那一天起,它就不斷在傳播過程中演化變異以很好地傳播和存活。大部分變異在自然傳播中逐漸消失了,然而,另一些突變則帶來了疫情的重大變化。帶有這些突變的毒株被世界衛生組織歸類爲值得關切變異株(VOC)。目前VOC類別包括了最早在英國發現的阿爾法變異株、在南非發現的貝塔變異株、在巴西發現的伽馬變異株、在印度發現的德爾塔變異株以及2021年11月在非洲發現的奧密克戎變異株。這些主要變異株本身也會發生進一步變異産生子變體,彼此之間也可能發生重組變異。其中德爾塔和奧密克戎變異株都引發了全球新冠大流行軌迹的重大改變。目前,奧密克戎的子變體BA.2占據全球新冠病毒的主導地位,占了全部基因測序的94%以上。去年底,在西安引發了近千例病例疫情的正是上一代主導毒株德爾塔。西安用了一個月的艱苦封城才將其壓住,1300萬人爲此付出了重大代價。那位封城期間在醫院門口不幸流産的孕婦畫面想必深深刺痛了許多人的心。
彼時,奧密克戎毒株已經在全球多地開始嶄露頭角。當我們通過封鎖隔離的老方式再一次清零後,我們並沒有反思是否需要調整策略以應對傳播力越來越強的變異毒株。很快,奧密克戎的子變體BA.2就在上海引發了中國迄今爲止最嚴重的一波疫情。奧密克戎BA.2和2020年我們曾經清零過的武漢原始毒株,以及曾在西安勉強壓制住的德爾塔毒株都完全不同。三者的差異可以用下圖簡要說明。豎軸爲傳播力,橫軸爲毒株對疫苗産生的中和抗體的逃逸能力,左下角黑點是武漢原始毒株、紅點德爾塔(Delta)和奧密克戎(Omicron)。這種情況下,我們真的能用老辦法去應對奧密克戎嗎?我們先來看看其他一些兩年多來一直與各種變異毒株“近身肉搏”的國家是怎麽應對奧密克戎的,又是如何走出來的。以色列——幾乎在每一項舉措上走在所有國家前面:最早關閉邊境、最早開始接種疫苗、加強針(第三劑)和第四劑。以色列衛生部的高級官員告訴我,以色列政府應對奧密克戎大流行的三項原則是——盡可能保持經濟開放、保護社會中最弱勢的群體以及保持教育系統的正常運轉。以色列的經驗顯示,高疫苗完全接種率(包括第三劑)或無法防範奧密克戎的感染和傳播,但卻可以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率,守住醫療系統不崩潰的底線。在另一個和中國文化更接近的東南亞國家新加坡,政府和領導人多次強調,新加坡防疫有兩個最重要的目標:保護(民衆)生命和保障生計。如何兼顧和平衡兩個目標是難點。
新加坡走的是一條更柔和漸進的道路。在認識到無法完全消除病毒的現實後,做到了既避免出現大量重症和死亡病例,保護醫療系統免于崩潰,也兼顧了社會民生和經濟發展的需求,並堅持對外開放,讓民衆越來越有信心恢複正常的生活。新加坡做得最好的一點,或許是它沒有一成不變,而是結合許多國家的有益經驗,隨時調整自己的政策以適應當時的疫情。對所有國家而言,新加坡的實踐都是一個值得研究和思考的對象。抗疫策略三大錯,新加坡累計百萬病例如何做到不崩潰?回到我們自己,又是怎麽應對的? 當“閉關”很久後,面對突然出現的傳播力已超出我們想象的新變異病毒,依然很自信地用“老方法”去應對,結果自然是不言而喻。三、封鎖會成功嗎?我們在武漢曾經嘗試過,成功了。在西安再試過,也終于清零了。所以我們認爲還能照搬。其實,其他國家也曾經嘗試過,不要以爲用封鎖來清零的只有中國,而且還不是與我們文化相近的東亞國家,而是西方國家。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是全世界封鎖時間最長的國家。澳大利亞的墨爾本從2020年3月20日起至2021年10月3日,六次封城累計長達245天。疫情發生的頭一年半,新西蘭一直堅持“清零”策略。然而在德爾塔和奧密克戎變異株出現後,新澳兩國政府在經過長時間考慮,在提高疫苗接種的前提下,最終轉向了與病毒共存。新西蘭總理阿德恩是這樣解釋這一轉變的:“對于德爾塔和奧密克戎,清零非常困難,僅靠封鎖不足以實現這一目標。事實上,對于這次疫情,很明顯,長時間的嚴格限制並沒有讓我們達到零病例。”上海此次從一開始也並沒有打算封城。甚至在3月26日疫情已經非常嚴重的時候還有官方專家表示,上海不會也不能封城。這一說法兩天後就遭“打臉”。上海倉促決定變陣“全域靜態管理”——在官方和民衆均准備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匆忙地進入到了事實上的封城中,結果是引發的次生災害遠遠超過新冠疫情本身。爲什麽上海至今已經封城半月有余,疫情仍沒能有效控制?許多專家提出過建議分析。因爲大家知道的原因,我無法一一展開。僅舉一例。
全員核酸的做法是否有必要?是否有漏洞?如何能做得更好?
圖源:網絡海外媒體分析指出,上海此波疫情的發展趨勢有些像此前的香港。在香港疫情最膠著的時候,也曾經有過是否要做全員核酸的爭論,最後中央專家組梁萬年到香港,調整了抗疫方針。香港至今沒有做過全員核酸。即便要做,是否有必要如此頻繁?太多專家指出,如此頻繁的群聚性全員核酸下,是很容易導致交叉感染的。許多小區封閉十數日全陰,卻在反複核酸後出現陽性,這是爲什麽呢?
我毫不懷疑政府會不惜一切代價,有能力將這次疫情清零。但是下一次呢?我們能夠從中學到什麽教訓呢?(本文原載于微信公衆號小小聲說話,ID:xiaoxiaoshengshuo;稿件內容及作者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本媒體立場,文責自負)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