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上周增736病例 近兩年來單周最多
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高級研究人員羅克蘭迪博士(Ruklanthi de Alwis)說,雖然骨痛熱症疫苗的研發很多年前便已開始,但至今市面上僅有一款獲得許可生産。
新加坡國立大學楊潞齡醫學院內科系教授蒂克(Tikki Pangestu)說,有報道指冠病疫情使骨痛熱症增加,因爲更多人居家辦公,但他認爲這有待進一步確認。
他說,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情況,因此不能斷定冠病疫情導致骨痛熱症激增。
菲律賓曾在全國範圍推廣施打Dengvaxia,後來因爲一些兒童接種後死亡而緊急停止接種計劃。
“我們還是必須在源頭上做出努力,通過消除潛在的繁殖點,減少伊蚊的數量。”
環境局早前警告,雖然每周病例已開始顯著增加,但骨痛熱症高峰期還未到來。
雌蚊與帶菌雄蚊交配後産下的卵將無法孵化,從而可抑制伊蚊數量,減少骨痛熱症病例。
至今還沒有專治骨痛熱症的藥物,不過專家相信,隨著科研不斷進步,未來可有效預防骨痛熱症的疫苗必會更多。
她說:“相對于冠病疫苗,骨痛熱症疫苗的數量實在太少了。”
全世界目前市面上僅有的骨痛熱症疫苗,是由法國賽諾菲(Sanofi)研發的Dengvaxia。這款疫苗在六年前已獲我國衛生科學局批准,不過在本地的實用性有限,注射的人也不多,主要是因爲未曾感染骨痛熱症的人若在接種後染病,症狀可能更嚴重。
全世界目前只有一款疫苗
她相信,如果這些准疫苗在下來的試驗能取得良好進展,未來市面上就會有更多選擇。
新加坡國立大學楊潞齡醫學院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系昨天舉辦了一場線上研討會,邀請多名專家、醫生以及業界人士,針對骨痛熱症提供最新的研究信息和見解。
環境局在2016年推出伊蚊絕育試驗計劃(Project Wolbachia),在試驗區組屋各樓層的公共走廊和外圍釋放帶有沃爾巴克氏菌(Wolbachia)的雄性伊蚊。
國家環境局網站顯示,本地上周(本月10日至16日)新增736起骨痛熱症病例。這也是自2020年9月以來,新增病例最多的一周。
“我們必須對此保持謹慎。我認爲,只有時間可以證明。”
國家環境局環境衛生學院院長(病媒生物防控部)陳昌發發言時說,我國的濕熱氣候和城市環境非常利于傳播骨痛熱症的伊蚊生長,加上新加坡作爲區域交通中心,出入境人流不斷,使骨痛熱症病毒的傳播難以阻斷。
她說:“我無法預測新的疫苗什麽時候可推出,但我預測可能是武田疫苗會率先面市。因爲這款疫苗的開發工作目前的進展最大。”
“就以印度尼西亞來說,當地冠病病例上升時,染上骨痛熱症的人數卻下降。”
至于當中原因,羅克蘭迪認爲,這主要是研發過程非常艱難,包括缺乏合適的實驗動物模型來反映人類的病理特征和臨床症狀,以及很難同時對有四種血清型的骨痛熱症病毒産生穩定的免疫作用等等。
陳昌發說,試驗計劃已取得成效,當局本月底將把計劃的覆蓋範圍擴大至全國19%的組屋區。不過他強調,這個辦法不是抗擊骨痛熱症的靈丹妙藥。
骨痛熱症至今沒有專治藥物,患者都依靠自身免疫力康複。這種由蚊子傳播的疾病一般發生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包括新加坡。
羅克蘭迪說,目前有兩款骨痛熱症疫苗邁入第三期臨床試驗階段,即日本武田(Takeda)的TAK-003,以及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的TV003/TV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