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新加坡經濟貿易辦事處(香港駐新加坡經貿辦)主辦,香港旅遊發展局、快樂微型藝術會聯合承辦,香港貿發局支持的“細看香港”微觀藝術展于4月4日至17日在新加坡展出。
展覽是以“砥砺奮進廿五載,攜手再上新征程”爲主題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慶祝活動一部分。該展在新加坡著名購物中心新達城(Suntec City)展出。展覽以精妙的微縮工藝,從文化、民俗、美食、建築等多方面原汁原味展現了香港不同年代的港式風情。展品一經展出,反響十分熱烈,令許多獅城港迷直呼彷佛回到香港。
本期,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將帶您線上觀展,穿梭時間長廊,探索港式風情,領略香港人文風貌、民俗曆史的獨特魅力。
品百年文化傳承與民俗
在這裏,您可以品味香港的百年文化傳承,體驗香港的藝術文化與民俗。
皇都戲院(比例1:76)
藝術家:陳鴻輝
一級曆史建築皇都戲院是香港碩果僅存的大戲院,其飛拱桁架更是舉世無雙。璀璨的燈牌,熟食檔、店鋪,和海報大師阮大勇的電影海報,人潮湧湧,熱鬧非凡。
戲棚(比例1:35)
藝術家:何國添
戲棚是竹竿搭建的臨時劇場,爲節日慶典例如盂蘭節上演神功戲之用,出現在不同的角落如漁村、鄉鎮或球場,是香港獨特的民間風俗與搭建技藝。爲求迫真,藝術家手繪一千盞燈,親手紮作了巨型花牌,以突出傳統工藝及熱鬧氣氛。
生福蘭香莊(比例1:12)
藝術家:陳翠薇
中秋節前,燈籠鋪內挂滿各款用傳統紮法制作的燈籠。藝術家務求逼真,跟燈籠師傅學習如何制作燈籠,再縮小12倍!您認出楊桃、白兔、熊貓、魚和雞仔燈籠嗎?
大坑舞火龍(比例1:43)
藝術家:黎熾明
大坑舞火龍是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産,有一百三十多年曆史,大坑村的居民在中秋節前夕即農曆八月十四起,一連三日在巡遊路線表演舞火龍,以祈求平安。龍身裝上發光的光纖,模仿火龍身上的香火。
長洲搶包山(比例1:35)
藝術家:陳鴻輝
長洲太平清醮于2011年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在2012年廣受歡迎的“搶包山”活動中,十二位健兒在十四米高的包山上爭奪“平安包”,最高分爲冠軍。曾在搶包山比賽奪冠,後因意外導致半癱的“包山王”黎志偉重返現場相任司儀,表現永不放棄的獅子山精神,呼應會場一鳴天下響的“武漢大鑼”。
圍村盆菜宴(比例1:12)
藝術家:李來有
協力:王冰玉
盆菜是新界圍村有數百年曆史的傳統食物,常在喜慶節日、新年或新居入夥時享用。傳統盆菜約有十道菜色:最底層是蘿蔔,跟著是枝竹、魚丸、豬皮、豬肉、門鳝、鱿魚、 蝦、雞等,一層層擺放。
龍鳳大禮堂X滿漢全席(比例1:12)
藝術家:黎熾明、陳慧姬
滿漢全席是中國最著名、規模最大的古典宴席。作品重現1977年日本電視台NHK來港拍攝香港國賓大酒樓制作的滿漢全席,珍馐百味,加上精雕細琢的龍鳳柱及印有清明上河圖的天花圓頂,尤其吸睛。
壽宴(比例1:12)
藝術家:陳慧姬、陳翠薇、熊貓玲玲
“壽宴”以慶賀壽宴作場景、 配合令人垂涎的菜式如乳豬全體、百花釀蟹鉗、紅燒雞絲翅、花膠扣鵝掌和五福壽桃,祈求長者平安長壽。
鳳翹繡莊(比例1:12)
藝術家:彭惠娟、李嘉蓮
裙褂在2013年被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呈現傳統精致手工藝。
裕民坊鞋店(比例1:12)
藝術家:李來有、劉碧儀
鞋店座落裕民坊小巷中。藝術家用七彩缤紛的皮革、布和塑料等,親手制作近二百雙鞋,款式多樣,心血盡在只有兩厘米長小鞋子上,造工精致,令人歎爲觀止。
展豐老金行(比例1:12)
藝術家:陳翠薇
重塑香港街坊傳統金鋪,以黏土制作金豬、金手镯、金鏈、金頸項等。店鋪附設制作金器的工場,工作台附近更有打金工具。
香港發廊(比例1:12)
藝術家:黎熾明
香港發廊參照舊式上海理發店制作,店內的理發工具亦做得十分仔細。
洪記糧油雜貨(比例1:12)
藝術家:彭惠娟、李嘉蓮
雜貨店充滿人情味,藝術家小時候經常和家人到雜貨店買東西,印象深刻。店內貨品種類很多,如蛋、腐竹、鱿魚、鹹魚、罐頭等。
觀塘潮州打冷(比例1:12)
藝術家:彭惠娟
香港觀塘多潮州人聚居,潮州打冷大排檔擺放著鹵水鵝、墨魚、豬肉,潮州粿品、腌制蚬、凍蟹、白粥等美食,令人垂涎三尺。
長洲飄色巡遊(比例1:35)
藝術家:周慧翔(Sidekick王)
飄色巡遊是長洲太平清醮的焦點之一,隊伍以隱藏的支架承托著小孩,扮演傳統或話題人物,包括拳手曹星如及桌球天後吳安儀,穿梭于街道中,彷如騰雲駕霧。
賞特色地標建築與街景
帶您穿街走巷,賞特色地標建築,看不一樣的香港街景。
藍屋(比例1:24)
藝術家:蔡璧龍、何國添
“藍屋”是香港一級曆史建築,地下72號是黃飛鴻徒弟林世榮侄兒開設的武館,現爲其後人林鎮顯的醫館。作品細致呈現刻有留夜香記號的木樓梯、住所裏的花紋地板,和小若牙簽的鎖頭等。
觀塘裕民坊(比例1:76)
藝術家:蔡壁龍、何國添、陳鴻輝
作品聚集觀塘鬧市的心髒地帶,包括裕民坊大廈、裕華大廈及寶聲戲院等,行人如鲫,璀璨的霓虹燈,閃亮的交通燈,街坊小店、流動小販及樓梯鋪等都很細致。
藥材鋪(比例1:12)
藝術家:黃曼萍、陳翠薇
作品仿照傳統中式藥材店鋪,內有裝滿中藥的百子櫃。藥材如北芪、黨參等,都是藝術家用黏土親手制成,百子櫃旁的大藥煲正在煎煮中藥。
西貢海鮮檔(比例1:12)
藝術家:黃曼萍
西貢海鮮檔臨近碼頭,魚缸養著各種海鮮。藝術家用黏土制作了活靈活現的石斑、龍蝦 、鮑魚、帶子、花蟹、八爪魚、東風螺和海蝦等,十分逼真。您能認出它們嗎?
西環碼頭(比例1:75)
藝術家:黎熾明
重現已經消失的西環三角碼頭,工人把貨物從趸船搬到貨車,鄰近唐樓則商店雲集。霓虹燈是香港特色,大家看到消防員在招牌上拯救貓兒嗎?
中環石板街(比例1:12)
藝術家:李來有
人稱“石板街”的一級曆史建築砵典乍街,是1858年政府爲了紀念香港首任總督而命名,街上凹凸不平的石板讓雨水從兩旁疏導。綠色小排檔中,金魚生龍活現,用紙做的花幾可亂真,手造的真皮皮鞋,細致迫真,令人歎爲觀止。
利東街(比例1:35)
藝術家:廖錦華、蔡璧龍、何國添、李來有
“利東街”展示香港東西荟萃的獨特風格,歐陸式建築配上唐樓紗窗,大街挂上大紅燈籠,作品內的傳統舞獅及新式LED舞火龍左右呼應,相映成趣,您可留意到酒吧大電視在播放精彩球賽嗎?
大澳文物酒店(比例1:35)
藝術家:廖錦華、蔡璧龍、何國添、李來有
改建自1902年興建的大澳警署,具殖民地色彩,是二級曆史建築,曾獲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迹保護獎優異項目獎,建築中西合璧,包括中式瓦頂、木制平開窗、圓拱遊廊、警崗改建的玻璃屋頂餐廳及監倉改成的接待處。
添記文具(比例1:12)
藝術家:蔡璧龍、何國添
令學生們流連忘返、充滿人情味的屋邨文具店,除了買玩具,還會像尋寶一般揀選及發掘各樣的心儀文具。藝術家花了三年制作數以百件的小小文具,包括用LEGO 積木扮成塑膠筆盒,僅兩厘米闊的明信片可以逐片撕開,維肖維妙。
添記玩具(比例1:12)
藝術家:蔡璧龍、何國添
模仿七十年代九龍城寨一間玩具店。當時香港深受日本文化的影響。微型玩具大都是日本動畫或電視節目主角,譬如奧特曼、Q太郎、小露寶、魔神Z等。它們部分是藝術家的微縮收藏品,或是藝術家按照原物重新制作的玩具,總數多達二百件。
回憶陡置區(比例1:76)
藝術家:陳鴻輝
作品花了兩年艱苦制作而成,陡置大廈建于斜坡上,可見理發店和士多,街頭小販、清潔街道工人在馬路上推著垃圾車,主婦正在走廊煮食等等,呈現當年居民的生活實況。
俊男茶樓(比例1:43)
藝術家:陳鴻輝
香港從1850年代開始,便出現“茶樓”,占整幢唐樓連鋪面。茶客可在店內“玩雀”,把雀籠挂在窗戶上,超小雀籠內有雕刻精致的雀仔,其他如天花吊扇,關公神櫃、紙皮石樓梯、糕點門市和小販擺賣盛況,都做得一絲不苟。
報攤(比例1:12)
藝術家:蔡璧龍、何國添
香港全盛時期出版幾百份報刊雜志!報攤更是港人到茶樓前必到之處。報販是藝術家參照嶽父造型手雕,栩栩如生。
興發生水果店(比例1:12)
藝術家:潘麗瓊、彭惠娟
藝術家爲了展現生果店品種的豐富,除了常見水果外,更制作了榴梿、木瓜、哈密瓜、山竹、火龍果、桃、荔枝、龍眼等,色彩缤紛,令人垂涎三呎。
憶地道港式風味與美食
每次去香港旅遊,除了購物,您一定會盡情享用香港美食。
金記餅家(比例1:12)
藝術家:李嘉蓮
參考深水埗唐餅名店制作,售賣豆沙酥、雞仔餅、芝麻餅、蝴蝶酥、光酥餅等傳統中式糕餅。從師傅制作中的面團,感受到人性化的溫暖、辛勤及手藝。
永興豆漿王(比例1:12)
藝術家:彭惠娟
永興豆漿王有“深宵食堂”的美譽,和雞仔餅大王,分日夜兩班共用一鋪。藝術家重現店鋪的招牌美食,香滑的豆漿、豆腐花、油炸鬼及粢飯,令人食指大動。
車仔檔(比例1:12)
藝術家:湯潤琴、楊瑞蓮、彭惠娟
集合十三檔地道美食、雞蛋仔、煎釀三寶、咖喱魚蛋,生菜魚肉、碗仔翅、炒栗子、燴地瓜等,重現昔日有“平民夜總會”美譽的上環大笪地風貌。
香港涼茶(比例1:12)
藝術家:黎熾明
涼茶店在香港隨處可見,“廿四味”“銀菊茶”“五花茶”,客人可以站在門外喝,或坐下邊看電視邊品嘗涼茶。您看到店內電視播放的節目嗎?
中國冰室(比例1:18)
藝術家:蔡璧龍、何國添
“中國冰室”是香港多部經典電影取景之地。作品巧奪天工,天花的吊扇會走動,收銀桌上的壹元、伍元筆劃幼如發絲,清晰可見。大家不妨考考眼力,看找不找到李小龍?
(上述作品簡介來源:展覽作品的文字介紹)
(本期圖片攝影:李紅瓊 王濛濛)
鳴謝:
香港駐新加坡經濟貿易辦事處
香港旅遊發展局
香港貿易發展局
快樂微型藝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