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文秘職業“女性化”變遷及其影響
作者:範若蘭
來源:《八桂僑刊》2022年第1期,點擊閱讀原文浏覽更多精彩內容。
作者簡介
範若蘭,中山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 東南亞研究、伊斯蘭教與政治研究、女性研究。
摘要:文秘職業一向被視爲女性職業,但在20世紀上半葉,新加坡文秘職業是男性職業。隨著20世紀60、70年代新加坡經濟起飛和女子教育的發展,女性大量進入文秘職業,文秘職業逐漸“女性化”,並在20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初成爲新加坡女性第一大職業群體。隨著文秘職業“女性化”,文秘職業標准隨之改變,變成了“適合”女性的“細心、溫柔、善解人意、美麗、能幹”,文秘形象也從“花瓶”變爲“白領麗人”,該職業的男女收入差距相對最低。
關鍵詞: 新加坡;文秘職業;女性化;華人婦女;
文秘職業是職業分類之一,主要包括秘書、書記、簿記、辦事人員、打字員和速記人員等,亦被稱爲“文員”“白領”,與代表勞工的“藍領”和代表經理、老板的“金領”相對。在勞動力市場分工中,男性與女性職業分布有所不同,女性集中的職業往往帶有“女性化的技術和工作環境”特征,如“靈巧技能”“文秘職責”“撫育技能”或“服從性工作”等,而男性集中的職業往往帶有“男性化技術和工作環境”,如“重體力勞動”“極端惡劣工作環境”“數理技術”“職權崗位”等1。文秘職業通常被視爲是“女性職業”,因爲女性的細心、認真、服從、忠誠、溫柔、善解人意,因此被認爲“適合女性”。
新加坡具有城市、工商、華人社會的特征,從殖民地時代以轉口貿易爲主,到獨立後大力發展制造業、金融業、商業等産業,逐漸成爲亞洲“四小龍”之一,也是東南亞的工業中心、金融中心和貿易中心。與此相應,新加坡在制造業、商業、服務業從業人員較多,主要爲工人、文秘人員、專業技術人員、銷售人員、服務人員等。隨著新加坡經濟發展和産業結構升級,華人婦女的職業也在提升,20世紀70年代以前新加坡女性最大的職業群體是勞工,90年代以來最大的職業群體是文秘。
文秘職業被認爲是“女性職業”,但在20世紀上半葉,新加坡的文秘職業還是標准的“男性職業”。20世紀70年代隨著新加坡經濟起飛,女文秘大量出現並開始取代男文秘,80年代超過男文秘,文秘職業“女性化”。可見,職業的性別隔離和標准在不同時代是不一樣的,那麽,經濟發展和性別規範如何影響職業標准和職業選擇?女文秘的職業形象有何變化?文秘職業“女性化”有何影響?
學界關于新加坡華人婦女的職業研究很少2,女文秘人員的研究更少,只有女性經濟參與的相關研究提到女文秘在職業女性中所占比重,涉及女文秘的工作和感受3,但對這一職業的變遷沒有探討,更沒有深入分析這一職業“女性化”的根源與影響。本文提出“適合女性”這一核心議題,主要利用新加坡人口普查數據、勞動力調查報告、報紙報道等一手資料,探討新加坡文秘職業的性別變化及影響,通過分析“適合女性”話語指出大量女性進入這一職業,不僅改變了職業評價標准,改變了女秘書的“花瓶”形象,而且促進了女性的職業提升。
鑒于新加坡人口76%以上是華人,本文主要探討的是華人女文秘職業變遷,兼及其他族群。
1
從“男性職業”到“女性職業”:女文秘職業變遷及其影響因素
20世紀新加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殖民地變爲獨立國家,從轉口貿易港口變爲新興工業化國家,並進入發達國家行列。經濟發展和産業升級促進了華人婦女的經濟參與和職業拓展,華人職業婦女由少變多,職業領域由窄變寬,從20世紀初少數職業,發展到20世紀末的教師、律師、工程師、企業家、政治家等所有職業,不少職業由原來的“男性職業”變爲“女性職業”,如教師、文秘、傭人等。
(一)女文秘職業變遷
新加坡華人女文秘人員不知確切出現于何時,因爲殖民政府在1871、1881、1891、1901年所進行的人口普查數據只對人口的性別、族群分類,沒有職業分類。1911年的人口普查有性別、族群、職業分類,但沒有文秘職業分類。1921年人口普查,新加坡共有8 345名華人男文秘,59位華人女文秘,女文秘只占文秘職業的0.7%4。1931年人口普查,新加坡共有1 751名華人男文秘,5位華人女文秘,女文秘只占文秘職業的0.2%5。1947年人口普查,新加坡共有20 274名華人男文秘,1 123位華人女文秘,女文秘占文秘職業的5.2%6。可見,20世紀上半葉新加坡已出現華人女文秘,但人數極少,1921年只占文秘職業的0.5%,1931年因爲世界經濟危機,新加坡經濟深受打擊,文秘人員失業嚴重,女文秘僅占0.2%,1947年略有上升,占5.2%,而且,她們的職級較低,很少是秘書,大多是打字員、速記員。總之,20世紀上半葉,新加坡文秘職業是標准的“男性職業”。當時的女文秘大多受過小學以上教育,主要在公司供職,需要良好的英語水平,因此,畢業于英校和教會學校的女生比畢業于華校的女生有更多就業機會。她們以能力和細致,得到雇主欣賞。有一洋行雇傭女子當速記員,雇主認爲華人女子的速記水平較其他種族爲高,每分鍾130字,因此又多雇傭兩位華人女速記7。
20世紀50年代華人女文秘略有增長,她們大部分是在政府機構和商業機構服務。據新加坡一個職業介紹所的數據,1952年由該所介紹任速寫、打字員者,有三分之二是女性,其他如招待員、電話接線員,亦多由女性擔任8。這一時期女文秘雖有增多,但找工不易,她們的就業機會甚至不如女傭。究其原因,這一時期新加坡尚未獨立,政府機構錄用人員有限,經濟尚不發展,商業機構雇傭文秘人員也有限;華人女文秘一般都是受過英文教育,她們多服務于外國人開辦的公司和企業中,而華人的經商方式尚未發展到聘用女性爲文員的階段,因此,華校畢業女生更難找到書記類職業,“反之,受英文教育者,尚可找到秘書之類的工作。”91957年人口普查,新加坡華人女文秘占華人職業婦女的5%,位于服務人員(35.7%)、工人(27.6%)、農民(12.5%)、銷售人員(10.5%)、專業技術人員(8.2%)之後,僅高于經理管理人員(0.2%)10。
1965年新加坡獨立後經濟起飛,從事文秘職業的華人女性越來越多,她們大量就職于政府和商業機構。女文秘主要有兩種類型:一類是較低級別的女書記,主要負責打字、接電話、速記、招待賓客等工作;另一類是較高級的女秘書,她們在公司或機構中享有相當高的地位,參與公司的管理工作。如新加坡的林江豔文,她的履曆如下:1953—1954年任職書記,1954—1956年在新加坡一家商行擔任出口經理之秘書,1956—1957年在新加坡一家商行公司秘書處擔任秘書,1957年擔任一家商行董事之秘書,1957—1961年在倫敦一家研究協會擔任技術秘書,1961—1962年擔任一家倫敦特許會計公司之助理秘書,1963年加入崇僑銀行服務,在總行充任一級受訓職員,1964年提升爲總行助理秘書(一級職員),1969年11月提升爲大芭窟分行主任。語言:能操英語、粵語與閩語11。林江豔文從低級書記做起,到高級秘書,到銀行經理,是那個時代少有的女性商業人才。
這一時期新馬華人女文秘明顯增加,1970年人口普查,新加坡華人女文秘占職業女性的比例上升到16.9%,排名第3位,位于工人(31.7%)和服務人員(22.7%)之後。這一時期女文秘出身英校和華校者皆有,要具備較好的中英文水平。她們通常是中學畢業,極少大學畢業者,也有不少人是在各種商業學校專門學習秘書課程。新加坡女性大多參加英國特許秘書協會的考試,考試及格即可得到該協會的文憑。許多以前只有白人才能擔任的職位,現在多由本地女秘書充任,如銀行雇用的女文秘日益增長,20世紀60年代末,新加坡一家銀行的職員,包括經理部和書記,只有15%是女性,到1971年,女性占了50%,大多數是擔任書記、秘書,接受男銀行家的命令,只有四位行員是女性12。
對于中學畢業的華人女性而言,文秘職業是她們最向往的職業之一,既是坐辦公室的“白領”,報酬又較優厚。20世紀70年代初,新加坡一般書記的工資平均都在400、500元左右,往往規模越大的公司薪水越高。高級女秘書的工資都在1 000元以上,幾乎是書記的一倍13。從當時招聘來看,對于秘書,明確標明是女秘書,要求通曉中英文,最少高中畢業,此外,問訊處職員、電話接線生、出納也明確要求女性。對于會計和簿記,則男女不限14。
20世紀80、90年代,新加坡經濟持續發展,女性教育水平提高,受中學、大學教育者增多。經濟發展能提供更多就業崗位,接受較高教育的女性也更能勝任文秘工作,兩者結合,華人女性大量進入文秘職業,文秘成爲女性主導的職業,也成爲華人職業女性第一大群體。1980年人口普查,新加坡女文秘有99 188人,占該職業的62.7%,1994年爲181 589人,占該職業的74.6%,在女性職業中占27.4%,排名第一15。新加坡文秘職業已經是女性占主導地位,這一職業也成爲標准的“女性職業”。
隨著大學教育普及,華人婦女的職業等級進一步提升,2005年文秘職業仍是新加坡華人女性的第一大職業,占24.8%,其次是自由職業者和技術人員(23.7%),服務與銷售人員位居第三(15.9%),專業人員第四(12.6%),與此同時,女工(包括制造業技工、操作工、裝配工)急劇下降,僅占6.6%16。
(二)影響因素
新加坡文秘職業從“男性職業”到“女性職業”的變遷,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是經濟發展、女子教育水平提高和性別觀念變化。
首先,新加坡經濟增長和産業結構變化是影響文秘職業變遷的最重要因素。
新加坡是一個港口城市,在殖民地時代主要靠轉口貿易取得繁榮,發展與之相關的加工業、商業、銀行業等,受國際市場影響大,經濟曲折發展,産業結構畸形,吸納勞動力有限。二戰後東南亞國家紛紛取得獨立,采取直接貿易形式,新加坡的轉口貿易經濟不斷衰退,1959年自治時,新加坡的失業率高達13.2%17。1965年獨立時,新加坡失業率高達14%。爲擺脫困局,新加坡政府致力于發展經濟,從實行進口替代戰略,促進工業化發展,到1967年實行出口導向戰略,積極吸引外資,發展制造業和金融業。1980年隨著勞動力成本上升,新加坡政府致力于産業升級,積極發展技術密集型産業,逐漸淘汰勞動密集型産業,于是以電子、石化爲主的技術密集型産業迅速發展,因此,電子産業成爲制造業的龍頭,21世紀初新加坡成爲全球重要的集成電路、芯片和磁盤驅動器生産基地。同時,制造業發展促進了商業金融服務業發展,新加坡成爲東南亞的金融中心、運輸中心和國際貿易中心18。
新加坡從進口替代到出口導向的發展戰略調整,從勞動密集型到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産業的不斷升級,帶動經濟的起飛和快速增長,1960—1970年新加坡經濟增長率爲9.1%,1970—1980年爲9.0%,1980—1990年爲7.1%,1990—2000年爲7.4%18。經濟高速增長提供了充足的就業機會,提升了華人婦女的就業率,1947年華人婦女就業率不到20%,1957年也只有24.5%,1980年提高到44.5%,1990年提高到52%,2005年提高到53%19。經濟增長也提供了更多藍領和白領職位,提升了華人婦女的職業層級,從20世紀上半葉女農民是華人婦女最大職業群體,到60、70、80年代制造業女工成爲最大職業群體,再到90年代以來女文秘成爲最大職業群體。
其次,女性教育水平提高是影響文秘職業變化的重要因素。
殖民地時代,華人女子教育初步發展,包括英文教育和華文教育,但這一時期華人女性教育水平低于男性,1921年新加坡每1 000名華人男子中,識字者爲487人,而每1 000名華人女子中,識字者僅爲96人;1947年每1 000名華人男子中,識字者爲483人,而每1 000名華人女子中,識字者增加到176人20。當時從事文秘職業要求是通達中文、英文和各種方言,如《星洲日報》一則聘請女職員:“(1)年齡在十八歲以上三十歲以下;(2)英文須七號畢業,中文須初中程度,能操流利英語及各種方言;(3)須品行端正以及未有不名譽行爲。”21但由于當時華人女性接受中學教育者較少,加之女教師是知識女性的職業首選,是以華人女文秘極少。
新加坡獨立以來,政府大力發展教育,女子教育得到長足發展,1960年,女生占小學生的44.1%,1990年上升到47.4%,受過中學及以上教育的女性大幅度增加,1960年新加坡女中學生占中學生總數的39%,1980年達到51.5%,以後一直占一半左右22。1960年新加坡女大學生占學生的比例爲23.9%,1980年上升到32.2%,1990年上升到43%23。1997年女大學生占比達到49.7%24,已占大學生一半。教育水平提高促進了女性的經濟參與能力和意願,而且,“女性教育的增加是她們在U型曲線向上升時加入現代經濟部門的一個先決條件,是女性進入白領工作的轉折點。”25受過大學教育的女性能夠從事專業技術、秘書和管理經理工作,受過中學教育的女性一般從事書記、電子廠工人、銷售等職業,受過小學教育的女性一般從事制衣、紡織業工人等職業。新加坡女性普遍接受中學以上教育,以及越來越多女性接受大學教育,是她們能夠在文秘職業、專業技術職業逐漸占據主導地位的基礎。
再次,性別觀念亦是影響文秘職業變化的重要因素。
20世紀上半葉,華人社會的傳統性別觀念——男尊女卑、男外女內、男主女從、男強女柔———根深蒂固,人們對女子外出就業不以爲然,尤其是家道小康以上的人家,婦女一般不外出就業。20世紀下半葉,隨著婦女解放和社會進步,婦女參與經濟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女性就業率逐漸提高,她們工作認真、勤懇、忠于職守,其“溫柔”“順從”“善解人意”“細心”等“女性特質”使她們被認爲更“適合”文秘職業。與此同時,文秘職業的薪金低于經理、老板或銷售人員,男性因爲負有養家責任,他們的“競爭”“勇敢”“好動”“支配”等“男性特質”被認爲“不適合”文秘職業,他們要追求更高報酬,也要追求更高職位,不再中意文秘職業,越來越多男性退出文秘職業,女性則大量進入這一職業。
可以說,經濟增長、教育發展、性別觀念合力將文秘職業從“男性職業”變爲“女性職業”。經濟增長和産業結構變化提供了更多白領就業機會,教育水平提高使女性能夠勝任文秘工作,性別規範促使男性追求高收入和支配性工作,而女性能接受較低收入、穩定工作、服從性工作。因此,受過中學及以上教育的女性大量進入文秘職業,使得這一職業“女性化”。
2
從“花瓶”到“白領麗人”:女文秘形象變化
在傳統職場的性別分工中,男性處于主導地位,女性處于輔助地位,于是,男醫生與女護士、男經理與女秘書,男司機與女售票員,似乎成了職場“標配”。但在20世紀上半葉的新加坡,因爲華人女性人口少及教育水平低,需要具備中英文水平及一定學識的文秘其實是男性職業,只有極少數華人女性跻身文秘職業,她們服務于經理老板,在這個男性主導的場域又一次不可避免地被物化爲“花瓶”。
因爲“花瓶”形象,女文秘的專業水平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美貌、善打扮,還要陪老板出入咖啡館、電影院、飯店等地,女秘書“如不裝飾的花枝招展順應老板的心理,地位就會起動搖,女秘書拒絕經理的邀請赴宴會而被無故辭退也是常有的事。”26某種程度上,女秘書變相出賣“色相”,盡管不像女招待那麽直接。一位名素芳的女秘書因美麗而被錄用,她的工作是陪老板“出入茶室、電影院和餐室,在他的朋友面前,他顯出得意洋洋的樣子爲我介紹……”,美貌的女秘書成爲老板炫耀能力和財富的資本。但是,素芳對此並不引以爲榮,“我很痛苦,我想,那些沒有‘本錢’的女人,在這個城市裏她們如何生活呢?我已決定跳出這秘書生活,……我雖是女人,但我也是人,我要盡我的勞力去換得生活上的需要,我不願意供人欣賞,被人們稱爲‘花瓶’。”27
20世紀60、70年代,女文秘人數大大增加,她們以細心、溫柔、工作認真有效而得到人們認可,文秘成爲“適合女性”的職業。但很多人仍認爲女秘書是靠美貌的花瓶職業,認爲成爲一個受歡迎女秘書的秘訣並非打字打得快、速記寫得快、商業知識豐富,而是要擁有“美貌”“儀態”和“會交際”,其中美貌和儀態是最爲重要的,正如一家公司老板所說,他們不用機器,卻要花費更多金錢來雇用一位女秘書,是因爲女秘書的美貌不會看得多了令人討厭28。這是典型的男性老板視角,希望女秘書成爲賞心悅目的“花瓶”,點綴緊張的職場。
還有一個英校畢業的女生,好不容易找到一份月薪120元的書記工作,但沒幹幾天就辭職了。這份工作名爲書記,實爲打雜,什麽都要做,從打字、寫信、抄帳,到抹桌子、掃地、泡茶。她對這些也沒意見,但最不能忍受的是老板,交代工作時總是動手動腳,不是摸她的背,就是摸她的頭。當她提出抗議時,老板還說“出來工作的女孩子,何必這樣認真。”這種男老板較多,他們往往以聘女書記或秘書爲名來誘惑剛離校、沒有社會經驗的女子29。這是父權制下性別和權力不平等在職場的必然産物。
但實際上,女秘書是靠工作能力和成績立足,而不是只靠徒有其表的臉蛋,一個成功的秘書要具備下述能力:
———智慧與美貌並重,美貌是其次,工作能力爲首;
———她是老板的左右手,缺一不可;
———她也是老板的另一腦袋,身負提醒安排大小事務的重任;
———她需要判斷力冷靜思考30。
20世紀80年代,女文秘已成爲這一職業的主導,她們有能力反抗男人們加在她們身上的“花瓶”標簽。1981年在一個談工作效率的研討會上,一名男經理提出這樣的看法:“漂亮的女秘書是造成時間浪費的人!”此觀點引起爭議。贊成的人認爲,漂亮的女秘書會使公司的男職員分心,因而影響工作效率。反對的人認爲,有了漂亮的女秘書,不但可以使職員間增加歡笑,也使辦公室生色不少。上述兩種觀點,都不脫女秘書是“花瓶”的窠臼。女秘書們對此提出抗議,明確指出:“這是大男人主義的偏見,只有心胸狹窄的人才有這樣的看法;這樣指責女人太不公平,如果男人那麽容易分心,只能表示他缺乏工作紀律;反過來說,如果公司有英俊的男職員,使到女職員分心,他是否也會受到譴責?”更多人正確認識到,“今日的女秘書,有相當的工作分量,她們如果沒有真材實料是不能應付的。而且,她們也都是經過特別課程的訓練,考取一張職業文憑,並非是虛有其表的。”31“花瓶”說是對女秘書的貶低。
當時,“花瓶”已是一個落伍的名詞,不再代表女秘書的形象,更適合的詞是“白領麗人”或“職場精英”。一方面,她們要處理繁雜的事務性工作,上至處理老板的公文分類,下達主管的旨意,安排訪客的約會,下至泡咖啡、安排宴客名單、訂座與點菜、安排入住酒店等,都需要認真、細心、頭腦清楚、反應敏捷。另一方面,有些女秘書已逐漸成爲公司或機構中的高級人員,甚至參與關鍵性決策,權力相當于機構主管或經理級人物,有上情下達的特權。一些女秘書有遠大的人生目標,努力拓寬知識領域,培養能力,對公司業務熟悉,並能提出相應對策,令老板另眼相看,有機會挑起更大的重任32。不少女秘書被提升爲經理,提升了自己的職業層級。
隨著20世紀80、90年代新加坡經濟轉型和科技發展,對女文秘提出更高的職業要求。秘書必須要有管理能力,同時,也必須對科技、商業和經濟知識有更深入的認識,這樣,她才能在管理層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新加坡私人與執行秘書協會主席邝美年在秘書研討會上指出,隨著辦公室電子設備的革命性變化,秘書是“速寫簿和鉛筆”的傳統形象已有所改變,現在秘書是快速聯絡網的核心,必須挑起更多責任,具備更多條件33。秘書工作不再囿于打字、速寫、接電話、排約會等傳統任務,在辦公室普遍采用電腦等現代辦公設備的趨勢下,秘書的上述工作會變得簡單及更快速完成,所以秘書不僅要善解人意、思路清晰、口齒伶俐,還必須具有廣泛的商業知識,分析和研究有關資訊的能力34。新加坡社會發展部兼教育部政務部長薛愛美則指出,成功的秘書,除了協助上司處理一些日常行政事務,她們的資訊科技知識,將使她們參與公司的決策工作35。
1988年新加坡貿工兼交通與新聞部政務部長馬寶山提醒女秘書們,她們必須掌握更寬廣的管理技能和知識,因爲現代公司機構要求秘書處理會計、管理辦公室、負責人事甚至公共關系等事務。他也奉勸女秘書要“裝扮像女人,頭腦像男人,工作像匹馬”36,這句帶有調侃意味的話,表明男性心目中的合格女秘書形象:容貌打扮靓麗,思維頭腦像男性一樣理性和清晰,工作努力。這是典型的“白領麗人”形象:能力出衆、頭腦聰明、妝容精致、衣著優雅。新加坡設有秘書節,每年舉辦最佳女秘書評選,1990年陳秀瓊榮登該年度“最佳女秘書”的寶座。她在華僑銀行訓練與發展部門當秘書10年,熱愛這份工作,認爲秘書是一門受人尊敬的行業。在老板的眼中,陳秀瓊不但辦事效率高,還常主動地執行任務,是一位難能可貴的左右手37。每年一度的“最佳秘書”評選,展現出女秘書標准的“白領麗人”形象。
“白領麗人”強調女秘書的能力,但仍然存在對美貌的推崇,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對女秘書專業能力的認可。
3
文秘職業“女性化”的影響
20世紀上半葉,文秘是典型的男性職業。20世紀70年代文秘職業處于男女交替狀態,女文秘增長勢頭很猛,同時男文秘仍爲數不少,文秘職業“女性化”的影響之一,是男文秘的就業機會減少,報紙上聘請秘書、書記的,都是明確要求女性,這嚴重沖擊了男文秘的就業機會,使得他們面臨失業。當時報紙上不時出現男文秘們的抱怨,他們指出現在是男女平等時代,但秘書職業是男女不平等,一封署名“失業者”的信說:
我們是一群任職于裕廊區某一制藥廠的書記,由于工廠停業了,我們失業至今已有幾個月。由于近來中英文報紙之招聘多數聘用女職員及女簿記員,征聘男職員及男簿記員的少得可憐。男女受同樣教育有著同樣做事的本領,爲何一定指明要用女性,而不給男性去應征?由于男的失業太久,生活無著落,假如男的已成家立室,孩子們生活無著落,在走投無路時,打家劫舍的事件增加實也難怪。說到待遇方面,一樣的酬勞,男女一樣可以接受,爲何一定要聘用女性?身爲雇主們,你們也是男的,應該爲男的著想,應該男女一律聘用,因爲男女受同樣教育,有著同樣忠于職守的品德38。
還有男性強調,“女性失了業,丈夫可以付給家用,而男的失了業,生活費無著落後果真是不堪設想。”39男文秘們以男性是家中經濟支柱,女性是輔助養家者,男性失業必將帶來災難爲說辭進行抗爭,但女性在文秘職業的優勢日益明顯,使她們取代男子,該職業還是不可避免地“女性化”了。
爲什麽老板們在聘請文秘時,變得“重女輕男”了呢?其實,不僅文秘職業,還有制造業工廠也更願意雇請女工,除了女性“適合”相關職業外,還有工作能力和工作態度的考慮。據時人觀察,老板們不願聘請男性主要是因爲,許多男性對所擔任的工作存有極大的挑剔心理,他們認爲不理想,就向老板提出辭職,甚至有的不辭而別,“男性們此種好動的性格,尤其是一般未有家庭的單身漢更具有那種‘跳槽’的特性,往往令到雇主們束手無策。”相比之下,女性任職時,大多安于職守,且做事細心盡責,爲老板們所信任40。可見,女性的工作能力,踏實、勤奮、細心加上的工作態度,加上忠于職守,更受到老板青睐。
文秘職業“女性化”的影響之二,是該職業的男女收入差距減小。從勞動力市場來看,由于女性大多處于低技術、低職位位置,她們的收入普遍低于同行業的男性,但如果該職業是“女性化”職業,男女收入差距會減少。據1984年新加坡勞動力調查報告,女性平均月收入是511元,男性是703元,女性工資是男性的73%,男女收入差別最大的是銷售人員、服務人員和工人,女性工資只是男性的63%,差別最小的是文秘人員,女文秘工資是男文秘的86%41。此外,小學老師、護士等“女性化”職業也存在類似情況。這表明,一方面,與經理管理、銷售人員等相比,其他職業收入相對較低,男性另謀高就;另一方面,當一個職業“女性化”後,其收入相對其他職業較低,兩者互爲因果。但無論如何,文秘職業的男女收入差距在減少。
文秘職業“女性化”的影響之三,是會加劇性別刻板印象,不利于性別平等。任何職業“男性化”或“女性化”都不是正常現象,也導致一系列不良後果。從性別平等來說,性別職業隔離使女性集中于低職位、低收入、低技術領域,不利于性別平等;從勞動力市場來說,性別職業隔離扭曲了資源配置,使勞動力市場僵化,浪費人力資源,降低效率,不利于這個職業的發展。因此,護士職業需要男護士,小學教師需要男教師,秘書職業也需要男秘書。20世紀80年代末,新加坡強調男性也應該加入秘書工作,薛愛美在秘書周開幕式上指出,“男性加入秘書行列將是一個好的轉變,女性從事秘書工作是我們的傳統,但隨著社會的演進,這種現象是會改變的。秘書行列需要男性的加入,教師行列也有此需要。”42女秘書們對此回應,“男性可以當秘書,但不比女性來得適合。……女秘書做事細心,態度溫柔,善解人意,日理萬機的老板最需要這種漂亮、能幹和服務態度良好的人。”43
上述對男秘書的討論別有深意,可以看到文秘職業經曆了多麽巨大的變遷。20世紀下半葉文秘職業“女性化”已被普遍認爲是一種“傳統”,要費力地推動男性加入文秘職業,完全忘記了20世紀上半葉文秘職業是“男性職業”。而且秘書的“標准”也改變了,變成了“適合”女性的“細心、溫柔、善解人意、美麗、能幹”,男性被認爲不適合這樣的標准。可見,職業的性別分工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經濟增長、教育發展、觀念變革而不斷變化,女性從最開始的“適合”入手,逐漸占據這一職業,並將“適合”女性的標准上升爲職業標准。
4
討論與結論
從新加坡文秘職業變遷,可以看到文秘職業如何從20世紀上半葉的“男性職業”逐漸變爲20世紀下半葉的“女性職業”,經濟增長、教育發展和性別規範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文秘職業所需要的細心、認真、服從、善解人意,被認爲“適合女性”。
“適合女性”是從女性本體論出發,強調女性的性別優勢,附和父權制性別規範對女性的“溫柔、細心”等女性氣質建構,在某種程度上強化了女性在職業發展上的次等、輔助角色,以及職業的“女性化”,使女性局限在所謂“適合女性”的職業,導致她們處于低技術、低收入、低職位領域,文秘職業就是相對低收入、低職位的職業。
但是我們更要看到,“適合女性”也是一種女性的賦權策略,推動婦女進入更多職業領域。所謂賦權,“是指人———女性和男性———能支配自己的生活:制定自己的生活議程,獲得技能,建立信心,解決問題,能夠自立。它不僅是集體的、社會的、政治的過程,而且還是個人的過程。它不僅是一種過程,也是一種結果。其他人不能給婦女賦權,只有婦女才能給自己賦權來代表自己進行選擇或發言。”44通過“適合女性”話語,爲拓展女性職業建構有利的環境。首先,爲婦女進入某一職業建立信心,也使男性更容易接受女性進入這一職業;其次,大量女性進入這一職業,改變了職業評價標准,使之更“適合女性”,如女秘書的“花瓶”形象終于改觀;再次,進入這一職業的女性並不滿足于只在“適合女性”的位置,她們會向外擴展邊線,如書記上升到秘書,秘書上升到經理。
人們通常更多強調護士、教師、文秘職業“女性化”所強化的性別刻板印象,強調女性處于勞動力市場的低技術、低收入、低職位領域,而忽略了婦女職業變遷的動態發展過程。從長時段曆史來看,職業女性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甚至某些職業“女性化”,是職業變遷的必由之路。“適合女性”話語爲女性撬開了某一職業大門,使她們能進入其中並有機會施展自己的能力,不僅證明自己“適合”這一職業,而且幹得更好,從而爲她們的職業拓展和提升打開了更大的空間。(注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