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財政部長黃循財在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2022年宏觀周上發表專題演講。(財政部提供)
文 / 藍雲舟
新加坡財政部長黃循財在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2022年宏觀周上發表專題演講時強調,這不是花多少錢的問題,而是錢怎麽花,和花在哪裏的問題。他也不是呼籲各國實行“大政府”政策,而是主張讓國家發揮更積極、有意義的角色,以達到重要的長期目標。
爲應對全球經濟面臨的增長、包容和可持續發展三大結構性挑戰,國家與政府財政支出功能必須重新定位到爲社會提供公共産品和建設長期集體能力上。
出訪美國的新加坡財政部長黃循財于美國東岸時間4月18日上午在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簡稱PIIE)2022年宏觀周上發表專題演講時指出,各國必須重新定義財政政策,更新社會契約。
黃循財強調,這不是花多少錢的問題,而是錢怎麽花,和花在哪裏的問題。他也不是呼籲各國實行“大政府”政策,而是主張讓國家發揮更積極、有意義的角色,以達到重要的長期目標,包括提高生産力、應對不平等、重新啓動社會流動性,及催化綠色經濟。
黃循財說,社會轉移支付能幫助解決急迫的問題,但只有專注在打造共同能力才能支撐長遠發展,各國必須在兩者之間找到正確的平衡。
黃循財一一列舉幾個公共撥款能提升公共福祉的例子,包括增建關鍵基礎設施、投資在幼兒早期發展、形成包容性、讓不同經濟社會背景居民以適當比例混居的社區,以及對退休福利和醫療保健進行改革。黃循財說,政府在這些方面的投資和做出的正確激勵措施,是打造包容和可持續增長的基石。
這是黃循財本月14日獲確立爲新加坡第四代領導班子領軍人後的首個出訪行程。他在以“後冠病世界裏的增長、包容和可持續發展”爲題的演講中,用約半小時勾勒全球在這三方面面對的結構性挑戰。
在增長議題上,黃循財說,通貨膨脹預計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居高不下,各國在增長和應對通脹之間必須做出更艱難的權衡。
此外,全球化浪潮正在減退,世界正進入新的“脫鈎性全球化”(decoupled globalisation)時期。 “脫鈎性全球化會是什麽樣子,目前言之尚早。不過我們必須爲一個對應世界政治分化而出現的世界經濟分化局面做好准備。”
其次,各國之間和各國國內的貧富差距情況正在加劇。多數國家的代際流動性也減弱,社會階層越來越固化。
黃循財說,各國內部的貧富懸殊問題部分是因科技快速進步所致,疫情也使包容性增長更難實現。他提醒,疲弱和不平均的收入增長、高度的不平等和社會流動性的缺乏都造成嚴重風險。
“人們如果認爲自己成功的概率不大,無論怎麽努力都無法跻身社會上層,下一代不會過得更好,社會穩定將受到影響,一切就會開始分崩瓦解。”
公共部門和私企應更新合作議程 在可持續發展方面,黃循財指出,受烏克蘭戰爭的影響,全球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性短期內預計繼續增加,這意味各國在中長期更須加緊努力,制定對的碳價格、管制氣體排放,及投資更潔淨、低碳的科技。
要應對上述三大挑戰,黃循財倡議,除了重新定義國家與政府財政的功能,公共部門和私企也應更新合作議程,展開更廣泛、深入和長遠的合作,實現符合社會廣泛利益的目標。
黃循財舉例,在科研領域,雙方可以共同在綠色方案等有迫切需要的領域推動科技突破,也可在持續教育和終身學習領域展開合作。
黃循財也主張,世界各國加強在全球衛生安全和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加強合作,並加固多邊主義和國際規則。
黃循財指出,國際體系必須保持開放包容,也必須找到新的、可持續的工作安排。若無法實現國際合作、維持穩定和投放資源在全球公共産品,全球將會出現災難性的長期後果。
文章來源于網絡